大家好,我们的用智能引领快乐走进新的领域又来了,今天起我们一起来分享历史知识,也许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哦。
有人问:在《大明风华》中,朱棣死后为什么秘不发丧,还用咸鱼掩盖尸体?
要知道这是一部电视剧,并非真实的历史,这一段剧情其实是改编自《史记·秦始皇本纪》:
“高乃与公子胡亥、丞相斯阴谋破去始皇所封书赐公子扶苏者,而更诈为丞相斯受始皇遗诏沙丘,立子胡亥为太子。更为书赐公子扶苏、蒙恬,数以罪,赐死。语具在李斯传中。行,遂从井陉抵九原。会暑,上辒车臭,乃诏从官令车载一石鲍鱼,以乱其臭。”
赵高、胡亥和李斯,阴谋修改即位诏书,将胡亥立为太子,并另外伪造诏书,将扶苏、蒙恬刺死。秦始皇去世后,由于天气炎热,尸体腐烂,为了掩人耳目,在车后装了一些咸鱼,遮盖尸体的气味。
这段胡亥夺位的剧情太过精彩,于是被演绎到了《大明风华》中,秦始皇也换成了朱棣。
朱棣生于战火,死于征途,这也印证了其波澜壮阔的一生。但在朱棣去世之后,他的身后事就只能被他人掌控,不论朱棣生前多么风光,死后也就只有一具遗体。
永乐二十二年,正月,阿鲁台入侵开平、大同,朱棣召开廷议,命令边塞守将严阵以待。随后朱棣决定再次御驾亲征,这是朱棣第五次北伐,也是最后一次。
朱棣命太子朱高炽监国,率军从北京出发,六月,明军前锋到达答兰纳木儿河。命张辅搜寻三百里内的地区,没有搜寻到敌军踪迹,随着时间拉长,粮草逐渐供给不济,无奈之下,朱棣下令班师回朝。
多年征战的朱棣,已经力不从心,不论从精力、体力上,都大不如前。七月十六日,到达苍崖戍,朱棣身体不适;十七日到达榆木川,病情加重,并留下即位诏书,传位太子朱高炽;十八日朱棣病逝,终年六十五岁。
由于朱棣是在班师途中去世,和在宫中去世不同,宦官马云,和杨荣、金幼孜商议后,决定秘不发丧。此时应该处于夏季,如果时间拖长,尸体必定也会腐烂变质。
朱棣去世的消息只有少数几人知晓,不同于秦始皇,杨荣、金幼孜将朱棣的尸体,用锡融化后做成内棺,将朱棣尸体放入。如此严密的棺材,就算真的尸体腐化,臭味也传不出来,为了防止走漏消息,将制作棺椁的工匠灭口。
随即杨荣骑马赶奔京城报丧,朱瞻基去军中发丧,朱高炽顺利即皇帝位。
为何朱棣死后要秘不发丧?
首先是防止军心涣散 ,朱棣在行军中去世,和在皇宫中去世不同,所谓人无头不走,鸟无头不飞。一旦军队失去首领,加之还在行军途中,可能还有敌人暗中窥视,后果不堪设想。如果被敌人知晓朱棣去世,可能会面临敌军偷袭。
所以在朱棣去世后,杨荣继续命令该送饭的继续送饭,所有一切照旧,给人一种假象,这不仅是军队看,也是在演戏给敌人看。当然了,军队出兵在外,如果主帅突然阵亡,会对士气产生不利影响,况且朱棣还是皇帝陛下。为了保证军队的稳定,秘不发丧也是正确的决定。
保不齐朱高煦在军中设有眼线,而恰巧朱高煦是最危险的竞争者,如果朱高煦率先知道了消息,朱高煦可能会直接造反。秘不发丧,尽快让朱高炽顺利继位,这才是最好的办法。
所以,第二条理由就是提防朱高煦叛乱,保证太子顺利继位 !
朱高煦是朱棣次子,在靖难之战中立下大功,多次帮助朱棣死里逃生,按照功勋,朱高煦比朱高炽要高一些。而且朱高煦相貌英武,和朱棣很像,性格狡猾阴狠,和朱棣也有几分相似。在一段时间内,朱棣甚至已经考虑立朱高煦为太子,在众臣的劝说下,才立朱高炽为太子。
永乐二年,朱高煦被封为汉王,封地在云南,而朱高煦却赖着不走。鉴于朱高煦的功勋,并且朱棣感觉对朱高煦也有所亏欠,所以朱棣就同意朱高煦继续呆在京城。
朱高煦野心极大,哪怕太子已定,他也没有就此罢手,他一直暗中招募护卫,增加自身实力,还经常拿自己和唐太宗相提并论。如果拿朱高煦和李世民相比,那真的是在侮辱天可汗的威名。
一次,朱高煦和朱高炽同行,朱高炽长得肥肥胖胖,还天生腿脚不好,经常需要有人搀扶,同行的朱高煦就冒出一句风凉话:
“前人失足,后人知警。”
朱瞻基正好碰到,来了句:
“更有后人知警也!”
朱高煦的狼子野心暴露无遗。
永乐十三年,朱高煦改封地为青州,但朱高煦还是懒着不走,这也就算了,而朱高煦私自募兵三千人,不属于兵部。此外,朱高煦仗着亲王的身份,纵兵到处掳掠,还私自用御用的马车用品,这下激怒了朱棣。在朱高炽奉劝下,好不容易才保住了朱高煦的亲王地位。
史料记载:
“成祖北征晏驾。高煦子瞻圻在北京,觇朝廷事驰报,一昼夜六七行。高煦亦日遣人潜伺京师,幸有变。”
朱棣去世的时候,朱高煦在他的封地,而朱高煦的儿子朱瞻圻一直在北京,每天窥视朝廷动向,一昼夜信使往返六七次。不仅如此,朱棣大军在外,朝廷形势复杂,朱高煦大概已经有了反叛的苗头,。
对于京城的情况,杨荣应是了如指掌,如果让朱高煦得知朱棣去世的消息,那么朱高炽的皇位可能不保。为此,杨荣必须将朱棣去世的消息进行严格管控,就连打造棺椁的工匠也必须杀掉。
正是由于杨荣的果决的判断力,成功帮助朱高炽顺利即皇帝位。事实上,这就是一个时间差,在朱高煦得知朱棣死讯之前,朱高炽就已经完成了所有安排,等朱高煦明白过来,一切都晚了。
朱高煦虽说打仗有两把刷子,军中也有一定威信,但在搞权谋斗争这方面的确不太在行。搞政治斗争是需要天赋的,偏偏朱高煦就缺乏这种天赋,而且他的野心还不允许他放弃对皇位的争夺,最终这一切,决定了朱高煦的结局必定是个悲剧。
杨荣用非常高明的手段,解决了棘手的问题,三杨之一的杨荣,不愧为警敏通达的权谋高手!
只是朱棣,自己从侄子手上夺得了皇位,最终还是感染了朱高煦,他也想学父皇,从侄子朱瞻基手里夺皇位。怎奈技不如人,起兵没多久就宣布投降,最终被贬为庶人,随后被杀。
喜欢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说说自己的意见,我们一起来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说的不对的也要指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