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会有读者反映,她们家在孩子比较小的时候,买了整整两个小书柜的绘本给孩子读,可是孩子上三年级之后,她们就把所有的绘本都送人了,因为孩子再也不用读这种“幼稚的书”了。
这位读者对绘本的态度,是非常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的。我们并不能说这种态度是错误的,只能说,这种对绘本的认识,还是比较狭窄的。
优秀的绘本通过图书与文字的组合为孩子搭建起了想象的天地,培养了孩子们阅读故事的兴趣,并且对于孩子们的早期阅读习惯养成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当这些孩子们升入小学低年级,绘本其实还能为孩子提供一些更为实用性的指导:比如,
如何通过绘本阅读提高孩子的写作能力。
所以我们邀请到了青棠老师,青棠老师是一名小学语文老师,也是一个绘本爱好者。在她的理念中,
绘本除了给孩子读,还可以用。
读绘本,可以有年龄段的区分,用绘本,却完全可以打破年龄的限制。
当然这里所说的“用绘本”,不是把绘本作为识字材料,或者在读绘本的过程中不停地提出问题,打断孩子。这里说的用绘本,是一种阅读之后的分析
,一切的使用,都建立在前期完整的阅读体验之上。
那么让我们跟随青棠老师来看看,如何将绘本与孩子们的写作进行连接呢?
我目前的实践,是把绘本阅读和作文挂钩,让绘本成为作文课的支撑,让孩子们从绘本中学习到写作的方法。那这样做,有没有降低孩子们对绘本的兴趣呢?没有!绘本作文课成了孩子们最受欢迎的课。
所以,基于我自己的实践。今天晚上我会用伍德太太的绘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讲一讲绘本和作文的连接。
凯迪克大奖得主伍德夫妇作品
奥黛莉·伍德 唐·伍德 著/绘
王斌 /译
内含《像蟋蟀一样快》《小老鼠和大饿熊》《牙仙来访》《气球国》《小猫怕怕》《魔法鞋带》《姐弟魔术师》《当公主遇到龙》
01
你喜欢谁?讨厌谁?
聊聊故事里的人,写写身边的人
孩子们在读故事书和以故事为主的绘本的时候,总会有一些自己的意见。而他们最常发表的意见,都是围绕着书里的人物展开的。最简单、直接的表达就是喜欢谁,讨厌谁。我记得我有个学生读了罗尔德达尔的《玛蒂尔达》之后,就被玛蒂尔达给迷住了,四处给人讲玛蒂尔达有多厉害,如果别人对此表示感兴趣,她马上就会给别人讲书里的故事情节,来证明玛蒂尔达有多厉害。
▲图片来源《玛蒂尔达》剧照,英国著名奇幻文学大师罗尔德·达尔经典作品
所以,你看,她没有告诉别人创造了玛蒂尔达的作者有多厉害,也没有说这本书有多好看,她的关注点仅仅在主人公的身上。这其实是非常符合小孩子读故事的关注点的。我曾经听我的学生们聊他们看综艺节目和电视剧的体会,他们的谈话基本上都是围绕着喜欢谁和讨厌谁展开的,比如“我喜欢鹿晗,因为什么什么”“我讨厌古力娜扎,因为什么什么”。
可以说,评价人物,是孩子读故事书的天然反应,也是我们可以用来培养孩子读书能力的第一个借力点。
孩子们读完故事之后,往往只会简单粗暴地说喜欢谁或者不喜欢谁。这时候,我们就要帮助孩子去发掘为什么喜欢和讨厌。
比如在《当公主遇到龙》这本绘本中,作者塑造了一个粗鲁无理的公主形象,也塑造了一个优雅有礼的龙的形象。
▲图片来源于《公主与龙》:公主简直一点儿都不像个公主,她任性、没礼貌、不爱干净,而且还喜欢捉弄保护她的老骑士。大家都不喜欢她,父母们告诫孩子千万不要和她一样。
为了表现公主的粗鲁无理,作者用了三个正面的例子,分别是“公主不讲卫生”、“公主挑食”和“喜欢恶作剧”,又用了一个侧面烘托,写出王国里所有人对公主的讨厌。
这其实是非常常用的写人的方法,即:
抓住人物的特点,围绕特点举事例,从而让人物形象变得鲜活生动。
看起来很简单对吧?但是很多孩子就算到了高年级,写人的时候都还是僵化和散乱的。往往是先写一段人物外貌,然后随便写几件这个人的事情交差了事。读了这样的文章,人物的面貌还是模糊的。不要说小孩了,很多大人在写人的时候,都还不会抓住人物特点,围绕特点举例子。所以,这项技能其实是值得家长们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开始着手培养的。
读绘本或者读其他故事书的时候,问一问孩子最喜欢谁,让孩子说一说喜欢那个人的理由。比较小的孩子这时一般只会举例子,那么家长就可以帮孩子总结这些例子所透露出来的人物的特点,然后帮助去书中多找几个相同或相似的例子。
三年级以上的孩子,慢慢就会归纳人物的特点了,比如你问他为什么喜欢这个人,他可能会回答说“这个人很聪明。”那这时我们就可以请孩子给我们讲讲能表现这个人“很聪明”的例子有哪些。这样和孩子聊书里的人物,坚持一段时间,孩子自然就懂得如何去欣赏故事中的人物了。
同时,我们还可以引导孩子找一找自己的身边有没有和书里相同或者相似的人物,然后说一说这个身边人的相关事情。这样,孩子如果再碰到写人的作文,就不用愁了。
02
写大事?写小事?
看看书里的事,发现身边的事。
孩子写作文,除了不知道怎么写之外,还有一个发愁的就是,不知道写什么。
很多人都认为,能写进文章里的,一定是一些特别的事。这个观点也会影响到孩子,所以有些孩子就会跟大人叫板:“我天天就上课、下课、上培训班、做作业,生活这么枯燥,我哪里有素材写呢?”大人听了也很内疚。
其实我们大可放宽心,因为,就算忙忙碌碌,生活中也到处是可以写的素材。只是这些素材孩子们都没有注意到,或者就算注意到了,也根本没有放到心上去。这时,绘本就可以充当向导,把孩子们的目光引导到那些被忽略的素材上去。
奥黛莉·伍德的厉害之处,就在于她真正了解,什么事情是儿童世界的大事。系不好鞋带,在大人看来是小事,但是给孩子造成的困扰却很大,它可能让孩子走路不舒服,遭受同伴的嘲笑,受到大人的批评。所以,奥黛莉·伍德把系鞋带这件事,加一点魔法,变成了《魔法鞋带》这本绘本。
▲图片来源《魔法鞋带》:马修总是系不好自己的鞋带,但有一天他得到了一双不会松开的魔法鞋带。松不开的鞋带虽然解决了原来的问题,但却惹出了更多的麻烦!
和兄弟姐妹或者同学、伙伴一起玩游戏,发生争执,在大人看来是小事,但是这是孩子的社交,孩子通过游戏、争吵、和好,学会了与人相处的道理,所以,这对孩子来说,也是大事。而《姐弟魔术师》,写的就是孩子之间的争执与协作。
▲图片来源《姐弟魔术师》:姐姐杰西卡和弟弟马修要表演变魔术了!巴里巴布!马修从帽子里变出了花朵!杰西卡也不甘示弱,表演了中国环,但马修却嘲笑杰西卡在吹嘘。
而且,这几本绘本的故事还有一个共同的写作结构,那就是先写生活中的一件小事,以及这件小事带来的烦恼,然后魔法出现烦恼解决,烦恼解决之后,当然会有一段快乐时光,可是快乐并不长久,因为新的麻烦马上就会接踵而至,最后,麻烦会以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解决掉。
那这其实就是文章的起承转合,对于小学中高年段的孩子来说,我们完全可以带着他们分析故事的结构,并让他们利用这种结构来写属于自己的故事。在分析和写作的过程中,他们不但学到了什么是起承转合,也学到了如何运用起承转合。
唐代诗僧皎然在他的诗论著作《诗式》中说“诗有三同”,后人又说成“诗有三偷”,即“偷语”“偷意”和“偷势”。“偷语”即照搬别人的语言,“偷意”就是把别人的文章稍微变换词语,但是意象和结构几乎完全相同。“偷势”就是学习借鉴前人诗歌作品的体势和法度,也就是是模仿别人的结构布局。
皎然认为“偷语”“最为钝贼”,即最是笨拙有害。我们现在最反感的八股套路作文,大多就是偷语。“偷意”虽然无可厚非,但是也不能总是这样做。而“偷势”却具有创造性,无可非议。
我们在带着孩子读书的时候,和孩子一起分析故事的结构,并借鉴这种结构进行习作,借鉴得好呢,就是“偷势”,借鉴得稍微差一些呢,就是“偷意”,但是“偷意”多多练习,运用灵活之后,自然就进步到了“偷势”。所以这种借鉴,对于孩子的写作能力,是只有帮助而没有害处的。
不过,可能有人会担心,这些小事因为被奥黛莉·伍德加入了魔法,镀上了一层童话色彩,所以才这么好看。那去掉魔法之后,这些小事还能不能写成作文呢?当然能写,甚至设置、结构都不用有太大的变动。因为,这些小事带来的困扰,克服这些困扰所做的努力,在魔法的世界和现实的世界中,都是一样的。孩子们只要老老实实地把这些经历记录下来,就是好文章。
平平淡淡的生活之中,镶嵌着小小的烦恼、幸福和忧愁,我们会因此而做出相应的反应,这些,都是值得记录和珍藏的宝石,虽然小,但是过后再看,却能照亮我们的回忆。让孩子从小就有意识地用自己的笔记录下这些小事,等他们成年后再来看,想必会更多一番惊喜和感慨。
台湾作家陈致元创作过一部绘本,叫做《小鱼散步》。绘本讲的是一个小女孩出门买鸡蛋,一路上的所见所闻。小女孩经历的,都是一些平平淡淡的小事,比如在路上踩影子玩儿啦,捡到一颗玻璃珠啦,摘了一朵小花啦,这样一些小事。可是,就是这样一本由小事组成的绘本,却获奖无数,广受好评。因为,小事,才正是我们应该写到文章里面的事。
03
向外看?向里看?
跟着书里的感觉走,抓住让自己心理起伏的事。
小朋友在写作文的时候除了忽略小事之外,另外一个特别容易忽略的,就是自己的心理。他们的注意力往往放在外在的事情或者事物上,很少去探究自己的心理。说到自己的感受,也往往就用高兴、伤心等概括的词语一笔带过。而实际上他们的心理活动要复杂得多。我们需要描写书中人物的心理过程的书籍,来帮助孩子们挖掘自己的心理起伏。
比如,小猫怕怕,就是以心理起伏作为文章线索的一本绘本。
猫妈妈要选两只小猫到城里去寄一封信。最小的两只小猫落选了,伤心得哭起来,要求妈妈派他们俩去送信。哥哥姐姐们都笑起来,因为这两只小猫最胆小,平时连老鼠都捉不到。可是两只小猫不服气,还是争取到了送信的机会,自豪地接过妈妈递给他们的信和硬币,信心满满地出发往城里走去。
▲图片来源《小猫怕怕》内页图
可是,刚上路,两只小猫就开始胡思乱想了。他们先是担心把硬币给丢掉,找不到了怎么办?吓得俩人搂在一起走路,一人伸出一只手,紧紧地抓住硬币。
▲图片来源《小猫怕怕》内页图
来到一座桥边,他们又担心水下会跳出来一只大猫怪,可能会吃掉他们,可能会抢走他们的硬币,两个人被自己的想象吓得毛发倒竖,飞一般地冲过了小桥。
▲图片来源《小猫怕怕》内页图
接着,他们走到了森林,又担心在森林里丢了信封,俩人找到头发胡子都白了,还找不到。
总之,他们一路上每走过一个地方,就担心得不得了,因为太担心,就胡思乱想出来很多怪物,这让他们在担心之外,又多了一重害怕。整个故事就在他们的担心、幻想之中一路展开,充满了幽默。但是幽默之后反映出来的孩子第一次做一件事的心理活动,却是非常真实的。
以第一次经历为主题的绘本非常多,《第一次上街买东西》、《第一次骑自行车》、《第一次自己睡觉》等等等等。为什么第一次这么值得写呢?因为她的心理体验最鲜活,只要把这些体验仔仔细细地记下来,就是一篇打动人的好文章。
所以,孩子的担心、孩子的悲伤、孩子的欢乐、孩子的愤怒,都是值得挖掘的写作宝藏。
有一本绘本叫做《小糖果》,整本绘本就是由一个小姑娘的内心独白组成。
小姑娘在睡觉前,发现了一块糖果。第一反应是,糖果应该到自己的嘴里来才对。可接着又推翻了自己,因为要保护自己又白又亮的牙齿,决定还是明天再吃。可是,一个小姑娘怎么能抵挡一颗糖果的诱惑呢?小姑娘又觉得糖果躺在地上肯定很冷啊,就想呵气让糖果暖和暖和,可是想到爸爸和牙仙都会因此而生气,她又决定还是睡觉吧。
▲图片来源《小糖果》内页图
就这样,小姑娘不断给自己找吃掉糖果的理由,又不断地推翻自己。经过多个回合的挣扎与矛盾,她当然还是吃掉了这颗糖果。
我想,这本书的作者一定很懂孩子,所以才能把孩子的心声刻画得这么清晰。其实,我们借助绘本的力量帮助孩子挖掘心理活动,不仅仅可以帮助孩子们找到写作素材,写好作文,也能够让我们能听到孩子的内心,更加了解他们。
搭起绘本与作文桥梁的书单
1、看看故事里的人
我会读 恐龙爷爷悉德·霍夫作品
好人还是坏蛋系列
2.瞧瞧书里的事
鸽子大侦探
那不是河马
3、感受故事里人物的心情起伏
不要叫我小淘气
小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