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时候,爱情可以跨越千山万水,可以打败世俗的看法,最终化为两人心心相印和长久的守护。就像那些美好的爱情故事,我可以为你赴汤蹈火,为你披荆斩棘,只为和你长相厮守,相伴一生。这样的爱情恐怕会甜到让人无法自拔对吧。
中国与非洲之间的友谊,源远流长。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到九十年代,中非之间的友好往来以及经济合作可谓是发展迅速,民间的交往也是非常频繁,在这样的情况背景下,越来越多的非洲人相继到中国学习交流、定居,而也有很多的中国人在非洲工作,参与当地的建设。可以说,中非之间的友谊桥梁,成为了世界外交史中的一段佳话和典范。
如今,年过五旬的王丽红与丈夫苏玛,在非洲这个异国他乡生活了二十多年,回想起当初她与丈夫的“为爱情私奔”的故事,恐怕犹如梦幻一般,至今让她都不敢相信会是真的。也不敢相信,自己能与丈夫战胜时间与地域的考验,走过二十多年的岁月。
那时的王丽红,已是清华大学的研究生。作为土生土长的北京人,她性格直爽,感情从不掩饰,成长的过程中,她不喜欢和同龄的女生一起玩耍,更多的是和男孩子们交往。至于在家中,她获得的宠爱和关注也是最多的。
别人口中的王丽红就是我们所熟知的“别人家的孩子”,她学习成绩一直都是优异的,而且对自己的人生有着清晰的规划,也保持着自律严格的学习习惯。在她的心中,清华大学成为了她为之奋斗的目标。经过三年的寒窗苦读,最终成功进入清华大学学习。
进入到清华大学之后的王丽红可谓是妥妥的学霸,本科的四年生活她将全部精力投入到学习之中,每天不是埋在教室,就是泡在图书馆里,生活倒也显得枯燥无味,但这样的拼搏努力也为她赢得了攻读研究生的资格。恐怕那时的王丽红还不知道,正是她的这段研究生的学习经历为她后来的爱情奠定了基础。
那时王丽红的社交圈中有着几个与自己玩的要好的朋友,苏玛就是其中之一。苏玛来自非洲的乌干达,来到中国后进入清华大学学习,和王丽红一样也是一位对学习刻苦认真的学霸。
他不但学习成绩优秀,同时还精通汉语与英语,性格十分外向,活泼开朗,在同学中的人缘也是很好的。
在一些课外的实验中,苏玛也总是会给予王丽红帮助,长时间的相处,这个非洲来的小伙子也一直吸引着王丽红,在这样的情况下,她竟然瞒着自己的爸妈和同学们和苏玛谈起了恋爱。
恋爱中,王丽红总是喜欢听苏玛讲起自己的家乡乌干达,那是非洲最古老的地区之一,至今保留着许多风俗,风土人情淳朴、气候适宜,被前英国首相丘吉尔称为“非洲明珠”。
苏玛自己的父母是当地的农民,因为乌干达本地的风俗,他是家中的长子,有着几十个兄弟姐妹。听着苏玛的讲述,王丽红也一直被乌干达和非洲的异域风情所吸引,希望有朝一日能够亲身到非洲去看一看当地的实际情况。
尽管和苏玛的恋爱一日比一日甜蜜,然而在那个时候这样的爱情多少还是有些令人意外,他们的相处也一直被旁人议论、指指点点,这些都没有妨碍两人的朝夕相处和相伴,两人依然享受着爱情带来的幸福甜蜜。
当王丽红将自己的爱情说给父母听时,父母还十分高兴,不过当得知女儿的男朋友是非洲人时,很可能会远嫁他乡,顿时大发雷霆,父母甚至第一次对女儿说了狠话。
父母的竭力反对还不是最后的,他们甚至想方设法阻止女儿的恋情。为了不让女儿见到苏玛,他们把女儿送到了日本,以为这样的方式可以如愿。
没想到的是,苏玛竟然追到了日本,见到这样的情景,无奈之下,王丽红的父母对他们的恋情也算是默认了。
四年之后,他们也正式领证结婚,结束了他们的爱情长跑,为他们的恋情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
后来苏玛28岁时,正式从清华以研究生的身份毕业,他毅然决定回到家乡乌干达工作,而王丽红也准备带着几岁的女儿一同前往。
当王丽红的家人以及亲朋好友得知这一消息时,大为震惊和深感意外,他们想象不到王丽红这样一个连饭都不会做的姑娘,如何在异国他乡、尤其是非洲那样极为落后的条件下怎么生活下去。而王丽红也不会想到,这段乌干达之旅将会充满着无数的艰难,同时也让她书写了自己的人生传奇。
当王丽红第一次踏上非洲的土地时,一种陌生感由然而来。现实造成的巨大的落差感让她有些难以接受。
这是一个信奉伊斯兰教的古老的国度,崇尚男尊女卑。在当地,男人有着极高的地位,由于信奉伊斯兰教的原因,所以女人的头上都会裹着头巾。而王丽红初到乌干达时,也入乡随俗。
当苏玛的一大家子站在门口欢迎着王丽红的到来时,那样的情景着实把王丽红吓了一跳。十几位妈妈对她说着难以理解的欢迎语,王丽红也走到她们的面前一一问好。
而当苏玛的四十几个兄弟姐妹前来时,顿时让王丽红觉得心里有一种眩晕感,对现实一时难以接受。
之所以会这样,主要还是乌干达的乡村实施一夫多妻制,苏玛的爸爸在当地也是一个有钱人,有十几个老婆,生了四十几个孩子,其中苏玛是他的长子。
尽管来到异国他乡的生活,风俗习惯和迥异的生活让王丽红最初有些水土不服,不过好在在丈夫苏玛的陪伴和帮助下,王丽红渐渐地入乡随俗,慢慢地融入到当地的生活之中,最终完全适应了在异国他乡的生活。
当然远离故土的思乡之情,也一直环绕在她的心头,在乌干达生活多年的她也非常想念家乡,便想着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去帮助当地的人们,也希望能在这里传播中华文化。
她和丈夫一起在当地建立了多所汉语言学校,并且培训了几十位老师,在各个学校里教授汉语和中国的传统文化,乌干达的民众们终于能有机会接触并喜爱上汉语。
一位曾经学习汉语的乌干达的孩子说过,汉语改变了他的人生,将来能带给他难得的就业机会甚至还能出国学习。
像这样的学校在乌干达还有着很多,而王丽红也深受当地人民的尊敬与喜爱,对她为当地人民做出的贡献表示感激。
就这样王丽红在这样的情况下,在异国他乡和丈夫度过了二十几年的光阴。虽然身处异国他乡,面对着习俗的差异,生活的变化,语言的障碍,王丽红跨越了种族与异地间的鸿沟,书写了自己的人生画卷,还收获了属于自己的爱情,在异国他乡凭借着自己的能力,努力地将中华文化的种子传播下去,传到更广的地方。
她的经历象征着中非友谊的桥梁永远地坚固,并将一直坚持下去。这样的故事,也算是人生的赢家,没有什么能比这更幸福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