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禅泰山 他在皇帝行宫前摆开30口棺材 理由很奇葩

封禅泰山 他在皇帝行宫前摆开30口棺材 理由很奇葩

配图均来自 明 张路

上图为《山水人物图》

文译自《古今谭概》

01

西汉宣帝时,丞相丙吉有一天外出,遇到有人打架斗殴,有被打死的,也有被打伤的,他一概不过问,就像没看见一样,径直驱车而去。

没多久遇到一个农民赶着牛走来,那牛累得又是吐舌头又是喘粗气,丙吉见了,停车让下属问那人赶了几里了。

下属对他的重牛轻人表示不解,丙吉说:“老百姓打架斗殴这种小事,自然有长安令、京兆尹去管,我这个当丞相的,只关心国家大事,我问牛,就是关心国家大事。现在是春天,天气还不是很热,假如那头牛是因天气热而喘成那样,那么今天的天气就不正常,就是阴阳失和,就要影响到农事,所以我才过问。”

下属服了他,认为他识大体。

事情传开,人们却觉得这个丞相迂腐至极——老百姓打架打死人与阴阳无关,畜生走路走累了就与阴阳有关了?于是有人讽刺说:“这个丞相的确识大体,因为牛体的确大于人体。”

02

唐朝王及善才智和德行都不怎么样,但却当了内史,时人讽刺他说,这是“斑鸠飞进了凤凰池”。

没多久他又升官了,当了右丞相,虽然依然没什么建树,但却非常重视细枝末节问题,他每天干得最多的,就是不准办事人员骑驴进衙门上班,谁的驴要是进了衙门,他非赶出去不可,人们叫他“驱驴宰相”。

03

封禅泰山 他在皇帝行宫前摆开30口棺材 理由很奇葩

宋朝的御史台有规定,上书言事是御史的本职工作,凡是一百天没有上书言事的,要被罢为外官。

有一个叫王平的御史,任职满百天了,仍然没有动静,同僚们都感到不可思议,这家伙难道不想干了?有人说老王不鸣则已,一鸣必是大事,咱们等着看好戏吧。

终于有了动静,同僚们偷偷去看他的奏章,却发现他所言的大事,是指摘御膳中有头发,影响了皇上就餐的心情和身体健康,只见上面写着:“日理万机的皇上好不容易有了点空闲,正要吃饭,忽然看见一根头发,肆无忌惮地躺在菜盘中,皇上顿时没了胃口……"

从此以后,人们便叫他“弹发御史”。

04

北宋理学家程颐曾经担任西京国子监教授。

有一天讲课,皇上也去听。

课间休息时,皇上顺手折了一小段柳枝,程颐见了,立马进言:“如今刚进入春天,正是柳树发芽的时候,皇上您怎么能无故摧折呢?”

皇上把柳枝丢在地上,很是扫兴。

遇到孟夫子,爱财爱色都没关系,遇到这个程夫子,却连一根柳条都碰不得,当皇上苦啊!

05

封禅泰山 他在皇帝行宫前摆开30口棺材 理由很奇葩

唐肃宗登基后,下诏征召贤良之士为官,有个人很积极,第一个响应党的号召来应征。

唐肃宗很高兴,召他来讨论国家大事,不料他见了皇上却屁也放不出一个,唐肃宗等了半天,也没听到他说一个字,只是目不转睛地盯着皇上的脸。

唐肃宗心想这人莫非是个看相的?

那人突然开口说道:“微臣发现一个问题,不知当讲不当讲?”

唐肃宗说但讲无妨,那人说“皇上您的容颜变化好大啊,比安史之乱的时候瘦多了”,满朝文武听了,无不大笑。

唐肃宗明白了,这人不但迂腐,还是个没用的废物,但他是应召而来的,如果就这样让他滚蛋,其他人恐怕就会失去应征的勇气,就让他去当了一个县令。

这人如此关心皇上的胖瘦,不知做了县令后,是否会关系百姓的胖瘦?

06

东汉末年黄巾起义爆发,一个名叫向栩的官员上书朝廷,献了一个对付起义军的“妙计”:根本不用兴师动众地派兵打他们,只需派一名将领,在黄河边面向北方朗诵《孝经》,贼兵自然会退。

有人问他这事儿靠谱吗,他说既然赵普能半部《论语》平天下,一部《孝经》当然也能破贼。

07

封禅泰山 他在皇帝行宫前摆开30口棺材 理由很奇葩

唐开元年间,皇帝到泰山封禅,负责后勤工作的历城令杜丰认为那天随皇上来的人多,肯定会发生踩踏等事件,肯定会死人,所以要提前做好准备工作,于是请工匠打造棺材三十口,漆得油光发亮,整整齐齐地摆放在行宫。

刺史看见了,大吃一惊:“皇上到泰山封禅祈福,这小子弄来这些不祥之物,是何居心?”

派人去抓杜丰,还要治他的罪,杜丰逃走,吓得躲到老婆的床底下装死。

后来杜丰的儿子担任兖州参军,主要负责马匹吃的豆子,心想御马甚多,临时煮豆肯定来不及,就提前若干天煮了二千多石豆子等马料,趁热一股脑儿储藏在地窖中,到了需要的那天打开地窖一看,全都腐烂了,臭味差点把人熏死。

真是有其父必有其子啊呵呵。

08

北宋郭逵征伐交州,行军时队伍纪律涣散,也谈不上管理。

打了很长时间也没打下来,正当将领们不知如何是好时,每个将领领到上面发的一个大卷轴,发卷轴的人说将军要他们仔细研读,大概是“战场攻略”之类的玩意儿。

卷轴上面密密麻麻地写满了字,字体又细又小,内容相当繁杂,将领们还被要求保密,所以只能偷偷地看。

喜欢周游各地的学者徐禧曾经见过那个卷轴,他说上面的字数比《尚书》还多,他三天三夜才看完,将领们时间紧,哪有空细细研读、揣摩?

至于主要内容嘛,他只记得里面提到交州人好骑大象,有大象兵,最不好对付,但大象害怕猪的叫声,所以希望将士们多养猪,大象兵一来就拿锥子扎猪儿的屁股,猪儿一叫,大象就会被吓跑。

09

封禅泰山 他在皇帝行宫前摆开30口棺材 理由很奇葩

泾州书记官薛昌绪,天生为人怪僻,很多时候不可理喻。

有一次,他随泾州大帅统率大兵来到天水,与蜀人对峙于青泥岭。

听说梁人来了,泾州大帅很害怕,担心蜀人趁机袭击,打算趁夜带兵逃跑,临行时突然想起薛昌绪,在马上对手下说:“赶紧让书记官上马!”

一连催了几次,也不见薛昌绪的影子,原来他藏在了草庵里,对催他快走的人说:“你去告诉大帅,请他别等我了,今儿个是我不开心的日子。”

大帅气得哭笑不得,派人像老鹰抓小鸡那样,把薛昌绪提上马鞍,快马加鞭一阵急奔,薛昌绪却用东西蒙住脸,说:“今天是我不开心的日子,按礼不应见人!”

10

高邮学政夏有文,弘治末年给皇上献了一书,名叫《万世保丰永亨管见》,皇帝很高兴,嘉奖他之后,把“管见”二字改为“策”,夏有文于是在名片上把他的官衔写为“献万世保丰永亨管见天子改为策字高邮州学政夏有文”。

11

封禅泰山 他在皇帝行宫前摆开30口棺材 理由很奇葩

明朝官员陈献章,是个大孝子,每次和老婆滚床单之前,都要向母亲禀告:“为了咱们家的香火,儿子今晚想和你媳妇那个。”

真是勿谓言之不预也!

这事儿被他一个朋友知道了,责备他说:“你脑子进水啦?你母亲是个寡妇难道你不知道?你这样不是刺激她老人家吗?”

那个脑残听了,顿时哑口无言。

还有一个类似的故事—— 常熟有个叫周木的,进士出身,时任浙江右参政。

这人也是个孝子,一大早到父亲房外请安,他爹问是谁呀,他答“周木问安”,里面没动静了,周木就走了,但是不大一会儿他又去了,还是问安,他爹顿时大怒:“老子睡得正香,你把老子喊醒,存心不让老子睡觉啊!问安问安,问你马拉戈壁!”

时人把这两件事联系起来,编成一联:周木问安,献章求嗣。

12

有个叫周用斋的昆山人,是个路盲,一出门就要迷路,每到转弯处就不知道怎么办了。

这人倒也不笨,每当那时候他就站在路边不动,等到人后就向路人问路。

大概读书读多了,他对任何人说话都是文绉绉的,问路不叫问路,叫“问津”,被问的人以为他问井,“因指义井与之”。

13

封禅泰山 他在皇帝行宫前摆开30口棺材 理由很奇葩

一个名叫王琨的,为人谨慎,和土豪颜师伯颇有交情。

一天,颜师伯举办宴会,请王琨赴宴。

为了吃出情调,颜师伯让妓女把酒肉传给客人,这可把王琨“害”惨了,每当传到他这里,他都要把脸别过去,让妓女把酒肉放在座位上,等她们离开后才享用。

14

王莽篡位失败后,他手下有个叫张竦的官员,客居在池州,有一天来了强盗,他应该出去躲避,可是那天正好是反支日,按照书上的说法,反支日不宜出门,否则有灾祸,于是他打消了出门躲避的念头,结果贼人冲进屋来,把他杀了。

15

明成华年间,一个御史上书朝廷:“京城外有人拉车,习惯让骡子和驴子同拉,可是骡子力气大,走得也快,驴子力气小一些,走得也慢一些,让它们一同拉扯不科学,请皇上作个规定,骡子与驴子必须分开拉车。”

弘治年初,一个谏议官发现京城一些读书人喜欢用马尾毛装饰衣服,导致朝廷官马的尾巴毛被偷拔,于是他建议朝廷下令禁止读书人这么干,否则会耽误军国大事。

嘉靖初,一个官员上书建言,“崇节俭以变风俗”。

这个建言,是专门针对茶食店所造看桌糖饼的,他认为大的糖饼虽然省功但是费料,小的虽然用料少但是费功,所以他建议政府制定一个统一的制饼标准,既省功又不费料。

小题大作如此,也是没谁了,难怪有句古话叫“肉食者鄙”,确实如此啊!

老王:现在也有很多这样的奇葩,我记得厦门中山路那条街从04年开始就每年挖了铺、铺了挖,以至于我见过非常多不同花色的路砖~不知现在如何。

武汉的道路也是这样,越繁华,越喜欢挖(武汉这个这条是听同事说的)。

封禅泰山 他在皇帝行宫前摆开30口棺材 理由很奇葩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3321 字。

转载请注明: 封禅泰山 他在皇帝行宫前摆开30口棺材 理由很奇葩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