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孩子为何总喜欢咬指甲?或许是“心理问题”引起的,父母别忽视
前几天带孩子去医院,遇到一位妈妈带着六七岁的孩子,正在咨询医生,孩子总是啃指甲,怎么回事?是不是缺乏微量元素?
医生表示:孩子啃指甲,可能是习惯不好,或者是心理问题导致的,真正因为缺乏微量元素的非常少。
生活中,咬指甲的孩子有很多,还有一些三四十岁的成年人,都存在这个问题。
之前美国密西西比大学曾经做过一项“针对指甲咬合功能分析与治疗”的调查,调查提出青少年期间,咬指甲的发生率高达45%左右。
也就是说,两个孩子就有一个有咬指甲的习惯。
发生率确实是非常高的。
但是,很多父母非常好奇,为什么孩子会咬指甲?真的不是缺乏微量元素导致的吗?
孩子总喜欢咬指甲,或许存在心理问题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曾经就此做过专项实验,实验发现:
孩子紧张或者身处压力场合的时候,往往会更容易出现咬指甲、眨眼睛、揉衣角等不经意的行为。
心理学家也表示,咬指甲是最方便、最快捷的微创伤排解的方式。
从这里可以看出,孩子咬指甲,很可能跟他们的情绪有关。
当孩子处于一个让自己紧张,害怕的环境,他们的情绪变得紧张、压抑,缺乏安全感,就会通过咬指甲等不良的行为来缓解自己的不适,让自己放松下来。比如:
第一次上台表演节目,面对很多人的注视,紧张、害怕;
老师上课提问问题,担心回答错误,或者说不出来;
父母吵架,家庭内部压力大,缺乏安全感;
跟陌生人交流,或者进入一个陌生的环境;
出现错误,被老师或者父母训斥;
面对老师或者校长,孩子本身就存在一种害怕的情绪,容易紧张;
……
孩子喜欢咬指甲,可能是“口欲期固结”
也可能是“口欲期固结”导致的。
什么是“口欲期固结”呢?
众所周知,孩子出生后的第一年是以母乳或奶粉为主要营养来源的,他们对妈妈的依赖很大,而“口”就是他们生活的中心,吃奶用口、跟妈妈沟通用口、寻找安全感用口、有需求时也用口……可以说,他们是通过“口”来认知这个世界的。
“口欲期”指的就是这个阶段,如果孩子的“口欲期”得到满足,就会轻松度过这个阶段,后期很少再出现咬人、吃手的情况;如果“口欲期”得不到满足,很可能会出现延迟,孩子四五岁还会咬人、吃手;如果孩子被父母管教的太严厉,经常被父母强制做某些事情,或者打骂训斥,他们过得太压抑,也可能会退回 “口欲期”,这些都被称为“口欲期固结”。
如果父母不管不顾,不能及时纠正的话,这种现象很可能会伴随孩子一生,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
还有些孩子,他们可能存在“异食癖”。
对于“异食癖”,百科的解释是这样的:
异食癖是指孩子喜欢吃一些不能吃的东西,比如泥土、纸片、石灰、头发、石头、线团等等,这是一种饮食方面的心理疾.病,在儿童当中的发生率并不是特别的高,一般发生在2-6岁的孩子,男孩比女孩常见。
而咬指甲也属于“异食癖”的一种,只是比较少见而已。
可能是缺乏营养,比如缺锌。锌对人体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很多重要的生物酶都需要锌来维持活性,一旦缺锌严重,很可能会导致代谢异常,增加“异食癖”的发生。而铁、铜、锰、硒等微量元素的缺乏,也跟“异食癖”有关。不过医生也说了,现如今因为缺乏微量元素导致的“异食癖”还是比较少见的,毕竟生活越来越好,孩子的营养大多都是比较充足的。
可能是心理因素,比如缺乏关爱。研究发现,有“异食癖”的孩子,很多都是家庭破裂、父母分离,缺少情感的关怀,受虐待等一些心理影响导致的。
可能是父母不当护理。孩子的好奇心非常强烈,喜欢模仿别人,比如看电视,别人吃异物,他们也会跟着学,本身没什么大问题,但是如果父母太较真,用不当的行为制止孩子,或者打骂训斥,或者语言攻击,反而会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越是不让吃他们就越吃,结果养成习惯,吃的越来越多,以后很难改过来。
所以说,不管是咬指甲,还是其它的“异食癖”,都跟父母的护理,孩子的心理健康有很大的关系,父母需要重视起来,别不当回事。
咬指甲对孩子的两大影响,父母要清楚
在很多父母看来,咬指甲没什么大不了,只不过是指甲被咬的参差不齐,有些难看而已,对健康没什么影响,所以没必要太较真。但是事实却并非如此,咬指甲对孩子的危害,不只是指甲难看这么简单,其中的影响父母必须要搞清楚才行。
孩子咬指甲,并非指甲难看这么简单,两大危害很严重,父母别忽视
1.细菌引发疾.病
咬指甲不只是让指甲变得参差不齐,血液淋漓,其中的病毒还会引发疾.病,影响孩子的身体健康。
在2007年的时候,土耳其专家曾经做过一项实验,他们挑选了59名实验对象来检测咬指甲到底会不会传播细菌。结果显示,经常咬指甲的人获病率高达76%,而不咬指甲的人获病率只有26.5%,差距是非常大的。
所以说,即使只是为了孩子的健康,也要戒掉咬指甲的坏习惯。
2.诱发心理疾.病
孩子咬指甲,很大原因是心理存在问题,他们的心理需求没有得到满足,他们情绪紧张、焦躁,他们活的太压抑,于是就会通过咬指甲来缓解情绪,获得安全感。但是这个方法 “治标不治本”,只能解决一时的不适,如果父母不及时干预,他们的心理问题可能会越来越严重,最终变成心理疾.病,影响他们一辈子。
所以说,孩子咬指甲并不简单,父母需要查找原因,然后对症解决,帮助孩子走出心理的不适,戒掉这个影响健康的坏习惯。
五个方法,让孩子轻松戒掉“咬指甲”
那么,如何才能帮助戒掉这个坏习惯呢?
1,远离常见的几种不利于孩子健康的错误方法
比如强制孩子,不允许孩子咬指甲;面对孩子咬指甲,不是打骂就是训斥,要不就是语言攻击,嫌弃孩子的指甲难看,嫌弃孩子不卫生,嫌弃孩子不如别家孩子听话,嫌弃孩子“穷毛病”……
这些方式,不仅不会让孩子戒掉“咬指甲”,还会让孩子的心理问题日益严重,反而不利于健康,所以必须远离。
2,理解孩子啃咬指甲的行为,但是要指出咬指甲的不良影响,帮助孩子正确认识咬指甲
孩子为什么会咬指甲?
很多时候,孩子明知道咬指甲不好,但是在紧张焦躁的时候,根本控制不住自己,如果父母还语言攻击孩子,只会加重他们心理上的不适,让他们更紧张、更抑郁,咬指甲也会变得更严重。
对此建议父母理解孩子咬指甲的行为,查找他们背后的原因,同时还得告诉孩子“很多人都有咬指甲的习惯问题,你不是个例,但是指甲里的细菌非常多,经常啃咬会让细菌进入体内,影响健康”,循序渐进的影响孩子,改变他们对咬指甲的看法。
3,缓解孩子的焦虑,多倾听、多陪伴
孩子咬指甲,到底是为什么?
如果是心理问题,父母需要多倾听,多陪伴,每天都抽时间陪孩子聊一聊,学习、生活,或者自身的一些困扰,也可以把自己的困扰或者一些紧张、害怕、焦躁的经历告诉孩子,孩子会发现,原来大人也有同样的困扰,也有很多的不足,也有紧张害怕的时候,他们不仅会跟妈妈更加亲密,心理上的压力会减少很多。
4,把啃指甲当做一个小任务,循序渐进的戒掉
叮麻也是一个喜欢咬指甲的人,从初一开始,每天都会不停的咬指甲,明知道是不对的,但是完全忍不住,一天不咬都难受的不得了,做什么都不得劲儿。
叮麻咬指甲的原因很简单,初一的时候,叮麻离开了小伙伴来到这所新学校,新的环境、新的同学、新的老师,本身就有些紧张,再加上自己不会说普通话,经常被同学嘲笑,上课也经常被班主任点名练习“4、10、40”的读音,久而久之,越来越害怕学校,每次上课都会紧张害怕,于是就通过各种方式来缓解自己的紧张,咬指甲就是那时候开始的。不过高三的时候,这种习惯就已经被我戒掉了。
当时我的指甲咬的非常短,经常出血。有一天,同桌突然跟我打赌,说我的指甲永远留不长。不知道怎么着,我就跟她赌了,每天都会尽量的控制自己,减少咬指甲的次数,慢慢地从每节课必咬,减少到只有英语课才咬,然后再慢慢减少,等到高考基本就不咬了。高考一个月后,指甲已经很长了,当时我还特地回学校跟同桌炫耀呢。
父母也可以试试,控制孩子咬指甲的频率和数量。比如一只手有5个指头,我们可以让孩子选择最喜欢咬的手指,除了这根手指以外,其它手指都不要咬;等孩子习惯以后,再慢慢地把这只经常被咬的手指,也戒掉。
孩子在身边的时候,尽量转移孩子的注意力,给孩子找些事情做,可以带孩子外出玩耍,可以跟孩子一起搭积木、看书,做一些家务活,当孩子比较忙碌,而且不焦躁不抑郁,咬指甲的情况自然就会减少。
父母必须要注意孩子的情绪,一旦出现情绪抑郁的情况,及时倾听,或者开导,或者带孩子做一些开心的事情,缓解这些不良的情绪;平时可以带孩子多亲近大自然,做一些户外的游戏和活动,也会让孩子放松下来,身心也会更健康。
同时,还得注意孩子指甲的生长情况,小手经常清洗,保持干净整洁,这样即使咬指甲,也不会让大量细菌进入体内,影响健康;指甲长长了,及时修剪,大部分喜欢咬指甲的孩子,都不习惯长指甲,妈妈修改以后,也能减少他们咬指甲的发生。
叮麻寄语:
孩子成长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各种各样让父母不理解的行为,这些行为的背后都有各自的原因,作为父母必须要了解原因,对症解决,千万不要视而不见,也不好打骂训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