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纠纠老秦,复我河山。血不流干,誓不罢休!
老秦人的气势,老秦人的血性,老秦人的胆色,可敬可佩,可赞可叹。
两千七百年以前,华夏大地进入了凡有血气,皆有争心的大争之世。这就是中国文明正源生成的战国时代。
悠悠岁月,尘封了那个金戈铁马,英雄浪漫的时代,留给我们的是古老的历史斑痕与辉煌,而又沉重的梦想。
公元前361年,年仅21岁的秦孝公正式登基。这时,秦不为各国重视,连权力被架空的周天子都不愿意搭理秦国。于是,他愤然喊出:“诸侯卑秦,丑莫大焉”。在《新大秦帝国》里,秦孝公临危受命,接掌积弱已久、内外交困的秦国,当时的秦国已是穷国弱邦,危在旦夕。正像秦孝公在《求贤令》中坦诚所书:
秦自穆公称霸,国势有成,大业有望。然,其后诸君不贤,厉共公、躁公、简公、出子,四世政昏,内乱频出,外患交迫,河西尽失,函关易手,秦始由大国而僻处一隅,其后献公即位,欲图振兴,连年苦战,饮恨身亡。当此之时,国弱民穷,列国卑秦,不与会盟,切欲分秦灭秦而后快,国耻族恨,莫大于此。本公即位,常思国耻,悲痛于心。
读了秦公(秦孝公、赢渠梁)告天下之士之秦国《求贤令》以后:
卫鞅:秦国求贤令,乃五百年一卷雄文。痛说国耻,历数先祖四代无能,开旷古先河。其二,求霸业而不求吏治,身处穷弱,竟能做鲲鹏遥望,吞吐八荒,其三,胸襟开阔,敢与权臣分享秦国。公器之心,可昭日月。只此三条,堪称真心求贤。
百里遥(秦穆公时百里奚之六世孙):以公子只见,这求贤令可有瑕疵?
卫鞅:若说不足,只言恢复穆公霸业,其志向远观尚小。
百里遥:大志如何?
卫鞅:变法强秦,为一通天下奠定根基。
百里遥笑道:天下之大,只有卫軮可正秦公啊。
卫軮:不是正,是辅。
白雪:正人之识,全人之志,天下良辅啊。
百里遥:天作之合,今日方见。
卫軮:今见求贤令,我意已定。
百里遥:怎么?
卫軮:去秦国,一展所学。
卫鞅到秦国以后,不愿先行任官,不愿例外,象所有的士子一样,首先遍访秦国,真正熟悉秦国,准备据实提出策略。
卫鞅说:实不相瞒,此前卫鞅也急于任官做事,可今日在招贤馆,领略了秦公气度胸襟,此念顿消。秦公不为学子浮躁虚荣所动,提出试贤奇策,令我心服。鞅虽学有所长,可对秦国尚无深澈了解,先访秦后对策,如此大道,鞅若回避,任职、任事,空谈。
景监(时任内史,秦孝公近臣):秦公一片苦心,唯鞅兄一人体察。
卫鞅:知音难求,神交难遇。
卫鞅三个月访秦,跋山涉水,遍访秦国,到过山野荒村,与民同宿,走遍了秦国的关隘要塞。
卫鞅策论:
卫鞅:关中土地平坦,沃野千里,为天下列强所无。可为何在秦这数百年,却荒无薄收,人烟稀少?渭水湯湯,在秦无害,可谓天赐佳水,可为何秦据渭水几百年,却坐失鱼盐航运之利,府库财货日见空空?老秦人朴实厚重,尚武之风深植朝野,可为何秦国就没有一支攻必克、战必胜的强大新军?
景监:先生所言,正是君上日夜所思啊!
秦孝公摆手示意不要打断。
卫鞅:守富饶土地而贫穷,拥强悍之民而兵弱,据山川形胜而沦丧,就在于没有综合混一的强大国力。
何谓综合国力?人口众多,农工兴旺,府库充盈,甲兵强盛,民勇公战。由此五者,堪称强国。
而眼下秦国,五无其一。地小民少,工田不振,府库空空,甲兵老旧,私斗成风。
秦孝公:然而如何啊?王道?仁政?还是无为啊?(这些都是卫鞅先前提出的试探之法。)
卫鞅:君上。(作揖)君上动若观火,三道玄谈,惧往矣。
秦孝公:渠梁愿闻先生新论。
卫鞅:强国之道,乃法家精义之学,与前述三道天壤之别。法家强国,务求国家实力增长,务求激励朝野士气。
秦孝公作揖:渠梁愿闻强国之道啊。
卫鞅:强国范式不同,魏齐楚三强范式,君上有何评判?
秦孝公:强国范式不同,尚未想过,请先生指教。
卫鞅:魏国范式,甲兵财货之强;齐国之强,明君吏治之强;楚国范式,山河广袤之强。而这三强,皆非根本之强,不足效法。
秦孝公:魏齐楚三国之强,还不足以效法?
卫鞅:三强之不足效法原因在于,只强一时,不强长远。遇明君则强,遇常君则弱,遇昏君则亡。根本原因,在于三国变法,只走半途。法令半新半旧,名为法治,实为人治。如此邦国,起伏震荡不定,无法长期聚集国力而稳定强大。秦国要崛起,便要走根本强大之路。
秦孝公:先生终显大才本色呀。
卫鞅:国有明君如公,秦国必能起步。
秦孝公:起步最难,渠梁期盼管仲复生啊。
卫鞅笑道:茫茫中国,代代有人才,强国何须借代而生?
景监:管仲强齐半代,先生要强秦于一世,大气魄呀!
秦孝公:说得有理啊!
卫鞅:君上,这便是卫鞅的强秦九论。(双手奉上策论)
秦孝公展开策论,细细阅读,突然抬头道:车英,取消西巡,转回栎阳。
车英(时任卫尉、将军):舵手调头,东回栎阳。
秦孝公再一次作揖:敢请先生,与渠梁一起回宫,一抒胸中块垒。
卫鞅:君上呕心沥血,卫鞅披肝沥胆。
秦孝公和卫鞅回到栎阳,不出宫门,长谈三天三夜。
秦孝公:先生,强秦九论,字字千钧哪。
卫鞅:这强秦九论,只是变法大纲 ……
秦孝公:纲举目张,有此九论,秦国曙光依稀就在眼前哪。
卫鞅:强兵之本,在于激赏。我在商于山村听到农夫歌谣:有功无赏,有年无成,有荒无救,有田无耕。一个国家,农人勤耕而不能温饱,兵士立功而不能得爵,民心岂能不散?
秦孝公拍案:赢渠梁决意变法。
秦孝公:请先生承担大任。
卫鞅:君上,变法越深澈,道路越艰难。
秦孝公:变法何难,先生但讲。
卫鞅:有三难:第一,须有一批竭诚拥戴变法得新锐骨干,居于枢要职位。
秦孝公:起新黜旧,赢渠梁当全力为变法凝聚力量。
卫鞅:第二难,法治不避权贵,宫室宗亲违法,与庶民同罪。
秦孝公:六亲不认是难,但赢渠梁能做到。
卫鞅:第三难,国君须对变法大臣坚信不疑,不受挑拨,不中离间。
秦孝公沉思。
秦孝公坚定地:为秦国富强,赢渠梁九死无悔,万难不足以扰乱我心。百年以来,变法强臣死于非命者不知多少,首要之罪,在于国君根基太软。今日,赢渠梁对天明誓:信君如信我,终我一生,绝不负君。
卫鞅作揖:公如青山,我如松柏,粉身碎骨,永不相负。
秦孝公妹妹:热酒赤心,天地为证。
秦孝公:小妹说得好,来,干!
若干年以后,经过商鞅的两次有力的改革举措,使秦国走上了富国强兵之路。商鞅变法是先秦最彻底的一场变革,在秦国确立了封建制度,使秦迅速成为政治制度先进、经济发达、军力强盛的强国。从此秦国日益富强,为后来的统一六国开辟道路。孝公以卫鞅功大封其于商 (今陕西商洛市东南商镇一带),故称商君或商鞅。
秦孝公:人心昭昭,天地悠悠,大良造卫鞅之不世功勋,永载秦国史册。今昭当年之求贤令书信,特封商地十五邑,为卫鞅领地,爵号:商君。
天下卑秦的时代终于结束了,一个经过深彻变法的西部大国,终于浮出水面,成为山东列强如芒在背的强大国家。
公元前338年,壮志未酬的秦孝公赢渠梁逝世,时年46岁。秦孝公,是中国历史上极其罕见的天才领袖,在大战连绵的战国时代,他接手几乎要被山东列强瓜分的强弱秦国,稳定乱局,发奋雪耻,精诚求贤,奇迹般地腾挪出将近二十年的非战岁月,极其成功地在秦国建立起了坚不可摧的战时法治社会。为秦国崛起,奠定了第一块基石。为中国文明史立下了一座不朽的丰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