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真实的姜太公,原来我们都错了

给个评论,让我知道你看完后的感受
最走心的影视人物分析,最独特的影评剧评交流
一分钟读历史——西周篇
历史上真是的姜太公,原来我们都错了
讲到这里,也许有些人该着急了,前边文王身边的那么多贤人义士都讲了,姜太公呢?
历史上真实的姜太公,原来我们都错了
这要从周文王的一次狩猎开始说起。话说有一天文王见春和景媚、柳舒花放、桃李争妍、韶光正茂,便带着散宜生等文武大臣外出狩猎。按照古人的习惯,文王在出外狩猎之前,总是要先占卜一卦的,只是这次的卦辞说:“所得猎物非龙非螭,非虎非熊;所得乃是成就霸王之业的辅臣。”在看到这个卦象后,文王叫来散宜生询问卦象如何解释,散宜生说: “此卦主大王之大吉兆,大王欲得栋梁之臣,大贤之客,不让风后、伊尹之右。”文王将信将疑,但也在心中暗存着一丝期待就上路了。文王一行人一路打猎、一路畅谈,不知不觉就到了渭河北岸,见此地芳草绵绵、娇花袅袅,又有春风拂面,很是爽快舒畅,于是就在这里歇歇脚,喝点水、吃点刚打来的猎物。
只听得河中一伙渔人作歌:忆昔成汤扫桀时,十一征兮自葛始。堂堂正大应天人,义旗一举民安止。今经六百有余年,祝纲恩波将歇息。悬肉为林酒作池,鹿台积血高千尺。内荒于色外荒禽,嘈嘈四海沸呻吟。我曹本是沧海客,洗耳不听亡国音。日逐洪涛歌浩浩,夜观星斗垂孤钓。孤钓不如天地宽,白头俯仰天地老。
历史上真实的姜太公,原来我们都错了
文王听渔人唱完,对散宜生说:此歌韵度清奇,其中藏有故事啊,必定有大贤隐于此地。于是命辛甲把唱歌的渔人叫来问个明白,经过渔人的一说才知道,此歌是一老者所做,常在离此地三十里的河边垂钓,乃东海许州人氏。此处省去一段不说……
文王领着众人沿着河水走了约三十里路的地方,只见一老者背坐河边,自言自语吟诗:“西风起兮白云飞,岁已暮兮将焉为?五凤鸣兮真主现,垂竿钓兮知我稀。”文王向前拱手行礼,便问老者姓甚名谁。老者回头望见文王衣着不凡,心知必是名门望族之人,便起身回礼,两厢交谈起来,甚是投机。文王惊奇于老者对于天下大事的观点,认为必是经世之才,大喜说:“自从我国先君太公就说:‘定有圣人来周,周会因此兴旺。’说的就是您吧?我们太公盼望您已经很久了(因此称姜尚为“太公望”)。”老者说:“老臣不才,但已经看透了天下形势,有心为天下人民做些好事。我在渭水垂钓,并非钓鱼,只是想钓贤明君主。大王不嫌老臣年老贫寒,两次相访,老臣一定舍生忘死,为大王效力。”吕尚接着分析了天下形勢,劝文王再进步积蓄力量,争取民心,以待时机。文王听后十分高兴于是请吕尚上车,二人一同乘车而归,尊为太师。正是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历史上真实的姜太公,原来我们都错了
这位老者便是姜太公。关于历史上传说的那样说姜太公是东海边之人,其先祖曾做四岳之官,辅佐夏禹治理水土有大功,可惜不是很可信。我在前边讲的这段不完整的故事是仿照的《封神演义》里的桥段,自然也是假的。
历史上的姜太公,名尚,很有可能是出自姜姓吕氏的羌人部落,也可以叫吕尚。自周部族发端的那一刻起,姬姓和姜姓就联合成了一个部落联盟,两姓相互结合,相互依赖。常常是姬姓的人做部落首领,姜姓的人女子就做部落的压寨夫人(姜姓部落本来也是从母系氏族社会进化而来),两姓的一男一女结为夫妻,共同治理周部族。在前文中提到的周始祖母姜嫄、季历的母亲太姜,包括周武王姬发的正妻邑姜就是姜太公的女儿,以及后来西周时期多位天子的王后都是姜姓女子,而且,在后文中我们会不断地有姜姓女子的出场。
历史上真实的姜太公,原来我们都错了
值得注意的是,后来武王统帅的伐纣大军中,共有六个师,其中太师是姜太公,六师的长官之一吕他也是吕氏,说明在周的六师中,姜姓的吕氏一族就占有不少的比重。所以说,姜太公不是被文王求贤给求来的,而是很有可能打小就跟在文王身边历练,最终练就了一身的文治武功,成为周朝成就霸王之业的重要辅臣,也是中国历史上最享盛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谋略家。
说道姜太公的历史功绩主要有三个:跟随文王东征西讨、辅佐周武王灭商、开创齐国。
在文王时,太公就已经跟随文王东征西讨,出谋划策。当文王被纣王囚禁在羑里时,散宜生、闳夭和姜尚寻找美女奇宝,献给纣王,以赎取文王,文王才得以被释,返回周国。
文王从羑里脱身归国后,按照太公计策,发布“有亡荒阅“的律令,规定奴隶逃亡就搜逋,谁的奴隶归谁,不准藏匿逃亡奴隶。该律令极大地保护了奴隶主贵族的利益,于是诸侯叛纣而往归姬昌。后又讨伐崇国、密须和犬夷,大规模建设丰邑。天下三分之二的诸侯都归心向周,多半是太公谋划筹策的结果。
历史上真实的姜太公,原来我们都错了
文王死后,武王即位。九年(也就是武王即位的第二年,武王即位后为笼络人心,继续沿用文王庙号),武王继续完成文王的大业,尊称太公为“师尚父”,带兵东至孟津,一是进行演习,熟悉路程和地形,做好渡河北伐的准备,二是与诸侯约定会盟,共同渡河北伐。各国诸侯不召自来有八百之多(不期而会)。诸侯们都说:“可以征伐商纣了。”武王说:“时机还不成熟,你们不知天命。”班师而还,与太公共同写了《太誓》。
又过二年,商纣杀死王子比干,囚禁了箕子。但武王畏惧商纣王的力量,战战兢兢,不敢前去应战,只有太公强劝武王进军,不得已而鼓起勇气勉力一战(老丈人为了女婿也算是肝脑涂地了)。十一年正月甲子日,在牧野誓师,进伐商纣。商纣军队彻底崩溃,商纣自焚而死。
按照太公的计策,武王立于社坛之上向神祇禀告讨伐罪恶商纣之事;向百姓发放商纣积聚在鹿台的钱币和囤积在钜桥的粮食,用以赈济贫民;加高比干之墓,释放被囚禁的箕子;把象征天下最高权力的九鼎迁往周国。从此天下归心,开始创造一个新时代。
历史上真实的姜太公,原来我们都错了
周朝建立后,太公被封于齐,成为镇压东部夷人部落、开拓东部的主力。据《史记·齐太公世家》记载:“太公至国修政,因其俗,简其礼,通商工之业,便渔盐之利,人民多归齐,齐为大国。”太公简政从俗、尊贤尚功的求实态度和创新精神,在当时宗周文化占主导的情况下,独树一帜,并且成效显著,以后历代齐王多是遵循了这条路线。后管蔡叛乱,淮夷也背叛周朝,成王派召康公命令太公说:“东至大海,西至黄河,南至穆陵,北至无棣,此间五等诸侯,各地官守,如有罪愆,命你讨伐。”齐因此可以征讨各国,形成大国、定都营丘。
中国古代的兵论、兵法、兵书、战策、战术等一整套的军事理论学说,就其最早发端、形成体系、构成学说来说,都始自齐国,源自太公,所以说太公为兵家宗师、齐国兵圣、中国武祖是当之无愧的。可以说,没有太公理论及其所建立的齐国兵家,则不会有如此博大精深、智谋高超、理论完整、源远流长、绵延不断、影响巨大的中国兵学理论学说。中国古今著名的军事家孙武、鬼谷子、黄石公、诸葛亮等都学习吸收了太公《六韬》的精华,太公的文韬武略被当今世界上的政治、经济、管理、军事、科技等各个领域所借鉴。
像姜太公这样一位敢恨敢怒、大智大勇的人物,由于蒙上了一层历史的面纱,使人们难以窥见其真实面貌。人们出于对英雄人物的敬畏,逐渐把一个有血有肉的姜太公塑造成一个奇人,甚至进一步神化,在《封神演义》中成为众神之主、仙班之首。在民间,姜太公成为“太公在位,众神回避”的守护神。
本人搜集先秦史书及相关资料(《史记》、《西周史-杨宽》、《诗经》),学习周朝历史。并在尽量接近史实的基础上,以不同于以往的角度描述历史,定期为大家推送。如果您觉得有意思,请关注本号,欢迎交流互动、批评指正。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2910 字。

转载请注明: 历史上真实的姜太公,原来我们都错了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