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王名叫姬昌,一生下来就有圣贤的祥瑞,他的爷爷古公非常喜欢他,认为他可以使家族兴旺发达,古公的长子太伯,次子虞仲知道古公想让他的小儿子季历即位,以便传给姬昌,因为当时的继承原则是立长不立幼,于是二人就逃到了蛮荒的吴越地区,向当地的蛮族一样打扮,用这种方法把王位让给季历。古公去世,季历即位,季历去世,儿子姬昌即位。
他继位后,继承了祖先仁德谦虚的性情,遵循爷爷古公,父亲季历的治国方法,尊敬老人,爱护晚辈,广施仁政。于是四方诸侯大多都去归顺了他,他的势力发展很快,商周的统治者因此失掉了威严和权势,王子比干向纣王进谏,却没有听从比干的建议,百姓都希望商周能够灭亡。
他推行仁政,诸侯之间一有纷争就来请他来解决。他每次都能作出公平的裁断,让他们满意而归。当时,虞和芮两地的居民因为地界不清,经常闹矛盾,长年争吵不休,谁也解决不了。他们听说姬昌公正严明,就吵吵嚷嚷地来到周地。刚刚进入周的地界,那些人就都停下了,只见周地上耕作的百姓们,个个对人都彬彬有礼,种地时也都互相谦让地界,而且风俗习惯都很好,老人们爱护孩子,年轻人也很尊敬老人,一片其乐融融的景象。他们很惭愧,再也不争不吵了,互相对对方说:“我们所争论的事情,周族的人都会感到可耻,咱们哪还有脸去见人家啊呀?见了他也是白白招来羞辱,我们干脆别去自讨没趣了!”回去后,这些人也都互相谦让了,还把在周的所见所闻大大地宣扬了一番。于是西伯成了人们心目中理想的圣人。人们都说:“这样的人可能是上天派来承受天命的君主啊!”
一年后,西伯征伐犬戎部族。又过了一年,征伐了密须部族,接着又打败了饥国。殷朝的祖伊听说了这些事,很恐惧,就跑来报告纣。纣若无其事地说:“我生来就有天命在,他又能有多大的作为呢?”一年后,西伯又讨伐了邘国,再过一年,又征伐了崇侯虎。他建造了丰邑,并把国都从岐下迁到丰邑。后来,西伯去世,把位子传给了姬发,姬发就是周武王。
周文王十分痛恨统治者的残暴,百姓生活于水深火热之中,于是就暗暗积蓄力量,广施仁政,吸引了一大批诸侯前来投靠,后来,文王去世,他的儿子姬发即位,继续完成父亲讨伐无道昏君的任务。周武王任命姜太公吕尚担任太师,又召集了一批有才能的人辅佐自己。
武王十二年二月甲子日,天刚亮,他率大军来到郊外,立起讨纣大旗,进行誓师。他站在高高的战车上,大声说道:众位大臣和即将远征的将士们!举起你们的戈,竖起你们的矛,让我们共同起誓。古人曾有这样的说法,母鸡不能啼鸣报晓,如果母鸡打鸣报晓,那么国家就将会灭亡。现在统治者只听信妇人的话,不但废弃了对祖宗的祭祀,败坏朝政,还抛弃他的亲族,留用那些因犯罪而逃亡来商的人,任由他们胡作非为。他荼毒生灵,杀害忠臣,残害百姓,于是派我来讨伐他。我们是一支正义的军队,是任何困难都战胜不了的军队。如果有商朝士兵前来投降,不要阻止,更不要杀害,要让他们帮助我们。所有参加作战的将士们,奋勇作战吧!如果谁作战不尽力,我将处以严厉的惩罚!”誓师完毕,让我们出发吧。大家听完武王的誓词后都跃跃欲试,觉得一定可以打赢这场仗。
第一次时,他没有贸然进攻,因为他看到诸侯都没有决心,都像墙头草一样,于是,他就先退兵了。 后来他看时机已经成熟,就先派太公望率一队精兵杀入敌军的前沿阵地,作试探性进攻。这支先锋部队像猛虎下山一样冲向商军,大队人马在后面紧紧跟随,激烈的战斗即将开始。突然,商军前排的兵士们纷纷调转矛头,朝后排冲去。原来,纣王的士兵虽然很多,但他们平日受尽统治者的欺压,早就恨透了王,根本不愿为他作战。古时候打仗,一旦有人阵前倒戈就会极其影响士气。武王借此机会,指挥主力军队猛烈冲杀,商军土崩瓦解,战败逃走,他知道自己不会被别人放过,他想自己作为君王,生死一定要自己来决定,于是他穿上华贵的衣服,自己把自己烧死了,死前说,要不是我的军队不在身边,我怎么会输?
击败商军之后,。众诸侯都恭恭敬敬地向他行礼参拜,他也向众诸侯还礼。随后他率领众诸侯进入商都,百姓都在郊外夹道欢迎。商都的百姓们向他叩头拜谢,他也恭敬地向他们行回拜礼。告诉大家一定让天下百姓过上好日子。于是周朝就建立起来了。 武王日日夜夜辛苦劳作,招揽贤人,以便安定各地,直到使德教施与四方,还在洛邑营建了周家的陪都,在华山南面放牧马匹,在桃林的旧墟一带放牧牛羊,让军队放下武器,经过整顿后解散,向天人显示不在动用武力。诸侯们纷纷感叹这时一位明君。
这里还有一个商人有意思的来历,商朝灭亡后,商族人成了周朝的奴隶。周武王把殷商遗民分给各诸侯国,由于商族原是贵族,养尊处优,身无长技,一下变为贱民,又被剥夺了土地和特权,无力赡养家眷,只好走南闯北劳碌奔波,以做买卖为主要职业。周族人重视农业,鄙视生意人,认为买卖只是借交易获取别人的劳动成果,是士农工商最后一等。在周人的心目中,做买卖的人就是商人。这就是中国人称生意人为“商人”的缘由。“商业”、“商品”、“商旅”等词汇都由此派生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