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商人陈振龙,不顾危险将番薯藤带回中国,解决数亿人温饱

明朝商人陈振龙,不顾危险将番薯藤带回中国,解决数亿人温饱

亭中洋洋洒洒,用刻刀镌刻了一篇文章,上面详细讲述了陈振龙为百姓做的大实事,尤其是其在中年经商时的那段明智之举,彻底解决了无数老百姓的温饱问题,使得百姓安然度过大旱带来的饥荒。文章读来尤让人心生钦佩之情……

明嘉靖二十二年间,福建福州一个陈姓书香世家迎来了一个男孩,父亲将他取名为陈振龙。

彼时的福州,还都只是由一些小渔村组成,靠海吃海,经济状况不算太富裕。

陈家在这边算得上是名门望族了,祖祖辈辈都是有学问的学者,祖上还有几位当官的先人。作为陈家的后代,陈振龙也被寄予了厚望,从小便饱读诗书,博学多才,未满20岁便在乡试中一举考中了秀才!这在当时还成为了一段佳话。

明朝商人陈振龙,不顾危险将番薯藤带回中国,解决数亿人温饱

然而乡试过后,陈振龙仿佛走了霉运一般,屡试不第,尽管日夜苦读,却毫无结果。

眼看自己的同窗一个个都已考中科举走入仕途,陈振龙真是又急又恼,恨自己无能。越是这般浮躁,越是让他觉得彷徨厌倦,学不进去。

一天,陈振龙厌学情绪爆发,他将自己的所有书籍一把火烧了个精光,人的出路不仅仅只有读书这条,他决定改变自己,另辟蹊径!

所谓士农工商,为人之定位也,士大夫陈振龙是当不成了,可他肩不能抗,手不能提,农民和工人之于他也是遥不可及,剩下唯一可选择的,便是成为在当时看来最底层的商人。

在古时,门第阶层观念深入心髓,《逸周书·程典》记载:“士大夫不杂于工商。”

明朝商人陈振龙,不顾危险将番薯藤带回中国,解决数亿人温饱

可见商人的地位是如此卑微!

从一个受人敬仰的大学士跑去经商,搞得一身铜臭味,陈振龙的家人都进行了强烈的反对。

然而陈振龙的脾性也非常大,一旦他打定主意认定的事,便是十头牛也拉不回来!

就这样,他怀揣着梦想重新出发,想不到这一步棋还真走对了!陈振龙脑瓜非常灵活,很会变通,他做过很多行当,当过走街窜巷的小贩,租过店面开过店,后来还承包了几艘渔船下过海,积累了一定的财富。

陈振龙的生意竟越做越大,到后来,他已不满足于只在国内经商了。

明朝商人陈振龙,不顾危险将番薯藤带回中国,解决数亿人温饱

当时受郑和下西洋的影响,明朝很多商贾都与外国有一些生意往来,陈振龙也一样,他决定将自己的业务扩大到海外去!因福州靠海,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各国之间往来的客船经常经过这边。

吕宋国就这样进入了他的眼帘,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他决定先去吕宋探探路再稍作打算。

当时的吕宋,其实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菲律宾,一踏上这片土地,陈振龙感到非常新奇有趣,为了能更好融入当地,他还雇佣了一个翻译。

走在大街上,陈振龙忽然被一阵香味吸引,他定睛一看,街边小商贩摊位上摆放了一个个表皮红色的东西,个头不大,整体修长,这香味正是由此物散发出来!

明朝商人陈振龙,不顾危险将番薯藤带回中国,解决数亿人温饱

他连忙问翻译这是什么,翻译直说这是朱薯,可以吃的!陈振龙一听两眼发光,慌忙买了一个,一口咬下去,又香又糯的口感立即将他征服了!

三下五除二,不一会,陈振龙就将一整个大朱薯吃得一干二净!意犹未尽的他,又连续吃了几个,就这样,他在吕宋的这段时期,陈振龙几乎每天都会去吃几个这样的朱薯,他还研究出了不同的吃法,生吃熟吃竟都可以,还非常抗饿!

时间一久,陈振龙就发现这朱薯特别好养活,基本一根藤蔓便可以栽种出一大片,而它非常耐旱,对于水分、土壤的要求都不高,适应性非常强!

陈振龙联想起自己的家乡,常常因为天灾颗粒无收,如果能将这朱薯带回家乡,百姓以此果腹充饥,那该多好!

明朝商人陈振龙,不顾危险将番薯藤带回中国,解决数亿人温饱

之后,他便在吕宋国一户农民家里呆了4个月,将种植之法学了个透彻。

正当陈振龙踌躇满志,准备带着种植朱薯的技术回国时却犯了难,原来当时的吕宋国非常严苛,朱薯从不外传,一旦发现违规之人,格杀勿论!

这可怎么办?陈振龙急的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一天,他正在码头边徘徊,看到游船上的吸水绳时灵机一动:如果将朱薯的藤蔓绞入其中,从外表上也看不出来呀,这样就能神不知鬼不觉地将它带回国内了!

陈振龙买通船上的船员,偷摸着实行了这个计划,当客船通过吕宋口岸时,陈振龙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万幸的是,吕宋口岸的官员并未察觉有异,正常放行。

明朝商人陈振龙,不顾危险将番薯藤带回中国,解决数亿人温饱

陈振龙又惊又喜,明万历二十一年5月,陈振龙乘坐的客船在海上漂浮了一个星期,终于回到了故土!客船悄悄靠近福州码头后,陈振龙将干枯的藤蔓迅速取出放进包中,奔回了自己的住所。

此时的朱薯藤蔓已经枯萎,陈振龙连忙舀了一勺水,将藤蔓小心翼翼地放了进去。

想不到这藤蔓竟如此好养活,等第二天陈振龙睡醒后发现,藤蔓的叶子已经从枯黄变成了绿色,重新焕发了生机。之后陈振龙将这株藤蔓移植到自家后花园里,小心呵护,浇水施肥。

看到他如此重视这株藤蔓,家里人全都不解,一旦问他,陈振龙就神秘笑笑:“再过几个月你就知道了!”

慢慢地,藤蔓开始发芽,长出嫩绿的苗来,不久便迅速发展,仅过了一个月就将这后花园全都占领了,陈振龙更是欢喜之极,魔怔了一般,只要有时间,就呆在后花园摆弄这玩意。

明朝商人陈振龙,不顾危险将番薯藤带回中国,解决数亿人温饱

过了4个月,陈振龙见时机成熟,便动手将藤蔓挖了出来,家人一看,这藤蔓下面结满了拳头大小的果实,表皮呈红色,果实上还有几根须子!

陈振龙将这果实进行了蒸煮,不一会儿,一股香甜的味道充斥了整个厨房,令人一闻就直流口水。陈振龙将这果实分给家人尝试,那味道简直绝了!

所有人都赞不绝口,陈振龙这才与家人说起这朱薯的来历,众人听后连连称奇。

陈振龙将一部分的朱薯分给众人,一部分的留下当做种子,在自己的后花园进行了种植!

1593年,福州大旱,五谷歉收,饿殍满地,福州官员全都束手无策,陈振龙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让儿子陈经纶上书福建巡抚金学曾,申报自己家中的朱薯可以救荒。金学曾连忙派人试种,非常成功。等朱薯上市之时,福州缺粮的难题迎刃而解。

明朝商人陈振龙,不顾危险将番薯藤带回中国,解决数亿人温饱

第二年,朱薯在整个福州实行了推广!后来又传种到了浙江、山东、台湾等地,成为了中国粮食中一个重要的品种。

因为朱薯来自于“番国”,后来又被人称为番薯,陈振龙的善举,改善了我国农作物的结构,甘薯也成为了老百姓度荒解饥的重要食物之一。

清乾隆年间,番薯的种植已推广到全国各地,年产量竟达三千万吨,占世界番薯总量的80%。据古籍记载:灾荒时,乡民活于薯者十之七八。

也正是因为如此,清朝人口足足多了3亿!

明朝商人陈振龙,不顾危险将番薯藤带回中国,解决数亿人温饱

陈振龙也被记载了史册上,名垂千古,受到了万人尊敬。

为了纪念他,福州人何则贤在他的家乡乌石山上建造了“先薯亭”,现在,这座先薯亭已成为了当地的旅游观光地之一,很多人慕名前来悼念这位伟大的先人。

商之大者,为国为民,陈振龙的壮举,也为后世的商人塑造了一个全新的榜样。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号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2584 字。

转载请注明: 明朝商人陈振龙,不顾危险将番薯藤带回中国,解决数亿人温饱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