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相当一部分都是以议论文呈现出来的,那么怎样的议论文才能够得高分呢?复杂的作文标准和理论我们暂且不论,就简单地看看作文的主题,有没有把握住主题的设定,有没有吃透材料。我们来看一个作文片段。
慧眼识金易,公允断之难。同学们,试想你渴望已久的机会就在眼前,你能平心静气地将它让给更适合的人吗?古语云:“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鲍叔荐管仲之行可以流芳千古,他开阔豁达的胸襟是重要的一因。
或许有同学会质疑:为什么要甘居人下,為何不砥砺才能“自己上”?这便是鲍叔的可贵之处了——他计利,但不是计较个人蝇头小利,而是计一国天下之利。等待一个人成才,有太多未知与不定,而桓公一匡天下的霸业却是不容拖沓的。鲍叔舍己之利,计天下利,才成就了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美谈。功成必定有我,然功成不必在我。这种高尚的情怀,至今仍熠熠生辉。
这两个自然段节选自2020年高考全国Ⅰ卷作文《做知人者,计天下利》,如果说特点的话,应该有两个,一个是切题,一个是有文采,属于一类文,当然是高分作文了。这篇作文围绕材料展开分析论证,并观照现实,得出结论。就事论事,因事明理,这也是考场作文获得高分的途径。
文章抓的“事”为鲍叔的知人,整篇文章就其原因、意义等方面展开论述,并结合现实生活中“争名夺利”“个人秀”的现象进行分析,对照之下,更显鲍叔的高尚品德。该作文始终没有走题,始终围绕作文的中心展开,依据材料而又不局限于材料,显得思路很开阔。
而有的学生喜欢套作,不管什么主题的作文,都用事先准备的稿子来套作,词语很华丽,很漂亮,看上去好像很有文采,但是并不切题,和材料关联性不强,或者根本就没有关系,这样的作文是得不了基本分的,会成为四类文,因为这样的作文从材料中牵强地提取一个词语,然后就开始套作,完全脱离的材料,属于自娱自乐,显得华而不实,也让人不知所云。
我们写作文不可以套作,我们要认认真真地分析作文材料,根据材料的提示和规定来构思作文,如果要想得高分,那我们要做到就事论事、因事明理,也就是既尊重材料,又超越材料,让自己的作文很切题。该怎么做呢?
第一,要明确“事”为何物。“事”,指材料事件中确定写作范围与对象的具体的侧面,会给我们很多启发。我们通过“事”来思考和联想,来审题,来构思,来确定文章的主题。特别要注意的是,我们要整体阅读材料,同时也要在细节上把握材料,从而明确命题者意图。
第二,要整体把握材料,善于从细节中找准切入点。你的切入点和作文的主题密切相关。我们要在紧扣材料的前提下或由表及里挖根源,或探因索果,或辩证思考,还可以联系生活,赋予文章较强的现实意义,获得高分自在情理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