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一点"就能统一的毛利军,在攻下上月城后为何放羽柴军"归山"?

"差一点"就能统一的毛利军,在攻下上月城后为何放羽柴军"归山"?

在羽柴军正要打算进攻尼子胜久所在的上月城的时候,与此同时,毛利辉元已经开始率军进攻上月城,这样羽柴秀吉只能被迫转移主力军,与毛利军对峙。而这场战役的结果很明显,毛利军顺利攻下了上月城,但是此时与其对峙的羽柴军却并未遭到毛利军的攻击,这其中的缘由又是为何呢?

毛利军和羽柴军是日本战国时代著名战役中的主人公,他们之间的联系还要追溯到发生于公元1582年的“本能寺之变”,这是发生在三木合战之后的日本历史上的另一重大战役,那时候距离织田信忠统一天下只差一个本能寺,最后突然生变,倒在了京都本能寺。

本能寺之变发生之后,羽柴秀吉从著名的“中国大折返”中返回京都并迅速组织兵力,准备彻底消灭明智光秀的势力,为倒在本能寺的织田信长报仇。

在从1582年一直到1585年的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先后与日本当时的几大势力开展了战争,发挥出羽柴秀吉率领的羽林军的强大的作战优势和技巧。从这一段描述中,我们至少能够知道在三木合战中作为“第三方”的织田信忠代表的势力确实是对于战争的走向有发挥出作用的。

"差一点"就能统一的毛利军,在攻下上月城后为何放羽柴军"归山"?

与此同时,我们也知道日本战国时代,从全国的视角上看来,并不只是只有这几方势力想要抢夺天下,除此之外,明智光秀、柴田、北条、德川等等,是众多势力一同抢夺的局面。

羽柴军和毛利军不能算是日本当时实力最为强大的两方势力,但是就他们在日本“大一统”的结果上来说,他们扮演的角色确实是相当重要和尤为关键的。

三木合战和本能寺之变之后,织田信长距离天下统一已经势在必得,而本能寺一下将他们打回了原点,当时诸多势力都在作祟,关键的一点在于:本能寺之变的时候,毛利军若听从吉川元春的建议,追击羽柴秀吉当时是否会对毛利军更好?

这个疑问的确是在考虑到毛利军并没有追击羽柴军,最终遗憾失去了天下统一的机会的结果之后产生的,当时织田信忠已经“倒下”,如果羽柴秀吉不能从“中国大折返”中顺利回到京都。

明智光秀的实力就会迅速增长和膨胀,就会直接造成明智光秀、羽柴秀吉、柴田三足鼎立的局面,织田家的势力迟迟得不到统一,剩下的北条、德川等势力就会伺机而动,这样原本“差一点”可以统一的天下就会变得更加纷乱,说句不太好听的话,这样的局势对于想要统一天下的毛利军十分有利。

"差一点"就能统一的毛利军,在攻下上月城后为何放羽柴军"归山"?

更不要说当时毛利军已经攻下了上月城,他们若拼一拼或许真的能获得统一天下的机会,但是最终毛利军还是选择了放弃追击羽林军,给了羽林军“重新恢复”的机会。

1.毛利军和羽柴军拥有共同的目标和利益

首先,他们的确拥有共同的目标,试想日本战国时代天下各方势力蠢蠢欲动,意欲一统天下,结束天下纷乱的局面,这固然是他们的最终目标,也是他们所谋划的最终和最大的利益。

但是在这之前,由于织田信忠的势力已经成长的相当强大,在三木合战中,这三方都在争夺上月城以及三木城,从羽柴军了解到毛利军已经攻下上月城之后直接放弃这个情况,我们知道至少在这个时候他们的沟通敌人都是想要在三木合战中取得胜利,最后攻下三木城。

至于在本能寺之变发生之后,毛利军做出了同样的选择,我们可以猜测他们或许是出于同一种考虑。

2.毛利军在攻下上月城之后,没有获得增援和实力不足

尽管许多人都在为毛利军放弃追击羽林军而感到遗憾,但是考虑到当时日本的整个战局和形势,或许可以发现在那种情况下毛利军追击羽柴秀吉也是相当有难度的。

"差一点"就能统一的毛利军,在攻下上月城后为何放羽柴军"归山"?

首先,本能寺之变发生的地方地势情况“非同寻常”,遭受水攻之后的高松成,其水势大到一时根本不可能退去,即使毁掉水坝,地面上还是留存着大量的水,加上原本泥泞的地面使得追击速度严重受到影响,这是其一。

再有,在这样紧迫的局势下,距离天下统一已经相当近了,他们都宁愿不发起战争,保存实力。因此当时羽柴军和毛利军双方进行了谈判讲和,甚至双方相互交换了人质,但是送出去的人质对于毛利均来说相当不利,毛利军的人质包括小早川秀包和家臣以及吉川广家,这是其二。

此外,既然我们可以理解毛利军只要追击羽柴军就能获得织田信忠已经获得的所有势力和优势,也就不难知道羽柴秀吉在知道本能寺之变发生之后,势必会作出一些应对措施。

我们也许难以知晓羽柴秀吉为了防备毛利军的攻击具体做出了什么样的措施,但是从羽柴秀吉成功从“中国大折返”中顺利返回京都,恢复自己的势力,与当时天下的各方势力混战取得胜利中,也不难看出羽柴秀吉绝对不是好惹的,这是其三。

最后,也是日本历史学家的推测,当时毛利军知道了本能寺之变发生之后,其最终得到的消息就是柴田胜家和明智光秀联合津田信澄反叛造成的,这一消息也可能会使毛利军误以为当时织田信忠带领的势力出现了大分裂,因此毛利军想要坐山观虎斗也不是不可能的计谋。

然而猜测和事实的确存在差异,明智光秀并未获得足够的援助,甚至被各方势力群起而攻之,出现了难以控制的预判,这是其四。

"差一点"就能统一的毛利军,在攻下上月城后为何放羽柴军"归山"?

提到这次战役,说起羽柴军和毛利军,就不得不说与他们分不开的联系紧密的“第三方”,就是织田信忠率领的军队,他们同羽柴军和毛利军一样,目的在于攻下上月城,最后占据三木城。

其中羽柴军就是羽柴秀吉率领的,而毛利军就是另一方毛利辉元率领的,而织田信忠率领的军队在三木合战中起到的作用也相当关键。织田信长在某种程度上和毛利辉元是站在同一战线的。

我们一直在讨论和疑惑毛利军为何会放弃追击羽柴军,从而错失了获得天下统一的大好机会,然而,却极少真正考虑在那种局势下,毛利军的真实实力究竟是否可以确保毛利军攻下羽柴军。

因此,看起来是毛利军放弃了追击羽柴军,也可以看做是毛利军在进行一场“赌博”,赌他们的猜测是否正确,赌他们保存实力的做法是否正确,至少他们自己的势力得以保存了。

导致他们会产生误判的原因还是在于当时本能寺之变的消息,其真假来源还没有得到确认的时候,毛利军因为对自己的势力没有自信,因此相当意外的只是同羽柴军进行了和谈就彻底放手一搏了。当时最好的结果也就是毛利军选择的这样了,天下再次纷乱的局面几乎会损坏各方势力的利益。

而毛利军由于同织田信忠长期进行斗争,其实力担负不起同天下剩余的所有势力进行抗衡,追击羽柴军的结果虽然尚未可知,但是对于这种存在“送命”危险的事情,他们还是选择避免,最后还是为了保存实力和验证他们的猜测是否正确赌了。

"差一点"就能统一的毛利军,在攻下上月城后为何放羽柴军"归山"?

不追击,尽管很可惜,但至少他们没有收到实质性伤害,还可以恢复一下自己的势力,在其他各方斗争之后,坐收渔翁之利。

从上面的表述中,我们知道了毛利军之所以这样选择的原因,因此,世界上的许多事情并不是像表面上看上去的一样,“存在即合理”,他们之所以会这样决定,自然是在充分考虑了当时的情况下做出的对自己最为有利的决定。

在这个假设和疑问中,明显只是从毛利军优势的一方面进行考虑,但是假如他有攻下的实力,即便没有立刻做出反应,也会尽快攻下羽柴军的。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2696 字。

转载请注明: "差一点"就能统一的毛利军,在攻下上月城后为何放羽柴军"归山"?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