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在《雍正王朝》的演绎中,皇四子胤禛之所以能够顺利于“九子夺嫡”事件中突围而出,并且实现康雍皇权更迭过程的平稳过渡,于外,得益于时任陕甘总督年羹尧对皇十四子胤禵的有限钳制;于内,得益于时任九门提督隆科多、皇十三子胤祥和上书房大臣张廷玉等人的鼎力相助。但更重要的是,得益于邬思道这个“大智近妖”的智囊人物。
在整个皇位争夺过程中,邬思道凭借着对康熙皇帝内心世界的精准把握,协助皇四子胤禛巧妙应对数次对决事件,并顺利赢得圣心,逐步稳定皇储位置。尤其在康熙皇帝驾崩,皇四子胤禛初一接过康熙皇权的关键时刻,邬思道巧妙布局、精心安排,为胤禛成功升级为雍正皇帝立下了绝对不容替代的拥立之功。
可功成名就以后,邬思道却执意远离京城,远离雍正皇帝,令人匪夷所思。虽然,在雍正皇帝返回潜邸的当夜,邬思道给予了“三不可用”之理由陈述,但这果真就是邬思道非得远离的真实原因所在?再者,雍正皇帝初一登基,皇权未稳、大局未定,果真就用不上“大智近妖”的邬思道了?
经过十几年的惨烈角逐,皇四子胤禛到底得到了康熙皇帝的充分认定,得以承继康熙皇权,接过大清皇位。可在尘埃落定,平稳度过康雍皇权更迭过程以后,雍正皇帝以“乍逢大变、宫中情况晦暗不明”为由,返回潜邸。
在和邬思道的对话中,雍正皇帝刻意提到了雍亲王府的武装守护布置问题:
“这个老十三也是太费事了,有个丰台大营还看不住这个院子吗?用得着把顺天府和善扑营的人也调来吗?”
邬思道紧接着接过话头:
“是我让十三爷这样办的,五路人马,平素不相统属,共同护驾,十三爷居中指挥,才不至于出意外。这个时候,越小心越好啊!”
武装力量调动,雍正皇帝会不清楚?或者皇十三子胤祥会连军队调动都不汇报给雍正皇帝?即使胤祥在汇报中并不明确此番军队调动来自于谁的安排,以雍正皇帝对邬思道的了解,也必然能够确定邬思道在背后扮演的角色。
也就是说,雍正皇帝并非对武装调动有所疑问,而是想要表达自己的不满态度。关系到京城内所有武装力量的调动问题,皇十三子胤祥都能对邬思道言听计从,邬思道的恐怖力量对于刚刚继位为帝的雍正皇帝而言,绝对是一种巨大挑战和威胁。
虽然邬思道紧接着有了一个“越小心越好”之一心护驾的理由解释,但雍正皇帝并不满意:
“既然是邬先生安排的,自然是万无一失啊!你的名分,容朕慢慢安排吧!”
啥意思?
雍正皇帝的回应,绝非对邬思道的正面赞许,而是明显带有赌气性质乃至不满性质的“反话”:就你能,就你知道护驾,你安排的事儿都是万无一失、合情合理的。等着朕慢慢收拾你吧!
对于雍正皇帝的不满,邬思道明显听出了端倪,立即给出了解释回应:
“皇上误解臣的意思了,臣根本就不是为官之人,臣有三不可用:历朝历代,哪有一个瘸子立于庙堂之上的?倘若皇上启用了臣,虽至公也不公,虽无私也有失,岂不有伤圣德?臣原是先帝朝的犯罪之人,如今皇上克成大统,就启用先朝钦犯,到底是先帝朝当年抓臣抓错了还是皇上如今用臣用错了?臣虽然小有才气,确实阴谋诡计,皇上行的是光明正大之道,用的自然是光明正大之臣。臣在潜邸十多年了,蒙皇上言听计从,纵然有些才智,也早已用尽耗光了。如同已经熬干的药渣,何堪再用啊!”
对于“三不可用”的理由解释,合情合理,无可反驳,也算是暂时压制了雍正皇帝对其的不满,我们不做讨论。关键的问题在于,邬思道自始至终都没有提及远离京城、远离雍正皇帝的意思!
我们再来看下雍正皇帝的回应:
“看来,你比我幸运啊!大隐隐于朝,中隐隐于市,小隐隐于野,先生想怎么隐?”
“隐于朝”,已经被邬思道明确说明不可能了;而不管是“隐于市”还是“隐于野”,都必须满足一个先决条件,那就是离开雍正皇帝!也就是说,邬思道之所以在雍正皇帝登基后,必须离开雍正皇帝,最起码从现在来看主要原因在于雍正皇帝的“驱赶”!
在皇十三子胤祥性别邬思道的时候,在邬思道对其的规劝中,还透露了其离开京城的性命担忧:
“常言道,与平常人交往,共享乐易,共患难难;与天子交,共患难易,共享乐难啊!明日我的话就能验证,府里专一替四爷办秘密差事的人,恐怕就就要……”
这说明,深谙兔死狗烹、鸟尽弓藏之千古不变真理的邬思道,之所以非得远离京城,远离雍正皇帝,除了被雍正皇帝驱赶,还有着被死后灭口的担忧。
人之惜命,非常好理解;关键问题在于,雍正皇帝为何非得“赶走”邬思道?
如果是担心夺嫡内幕,自己负面形象被泄露,为何独独对邬思道如此提防,对曾经亲自参与的年羹尧、李卫等人却如此放心?
雍正皇帝对邬思道的关心,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而且,这两个方面全部由其一个致命缺点造成。
01 转移阵地之威胁
根据邬思道所言,按照邬思道在“九子夺嫡”事件中所行,邬思道所用皆为阴谋诡计、权谋手段而非已经登基为帝,该行王者之道、正大光明之雍正皇帝所依仗的所在。也就是说,雍正皇帝登基之初,虽然立足未稳、根基未定,但其也只能用正大光明的王者手段予以安抚、压制、拉拢,予以皇权的逐步稳固;阴谋诡计,既有损帝王形象,又为雍正皇帝所不齿,邬思道已无利用价值。
“大智近妖”的邬思道一旦落于无用武之地的尴尬境地,势必会再寻“明主”,这个时候也只能利用阴谋手段才能逐步完成推翻雍正皇权之目的的皇八子胤禩等人,也就会立马和其“臭味相投”。
或者,邬思道会在雍正皇帝的诸皇子中择一贤者,予以辅佐。对于雍正皇帝而言,他在见识、领教了邬思道的毒辣手段以后,断然不会再允许自己的皇子身边存在一个“大智近妖”,专门揣度自己心思的智囊。
也就是说,雍正皇帝登基后,对于邬思道的必然冷落,势必会引起“一身本事,无处施展”之邬思道关于阵营的转移乃至调转枪口。而只要让其离开京城,就能断掉其和皇子、前朝皇子联系结盟的可能,将其对雍正皇权的威胁降至最低。
02 深通上意之威胁
除了对皇子乃至前朝夺嫡政敌的必然担忧,对于雍正皇帝而言,其多疑的性格还必然造成其对自身党羽势力的提防和控制。
诸如年羹尧、李卫、皇十三子胤祥等人,乃系维系雍正皇权的关键人物,更是雍正皇帝必须予以绝对把控和拉拢的所在。这就离不开雍正皇帝帝王心术的使用,离不开其恩威并施的手段。
如果邬思道留在京城,势必会成为雍正心腹之臣们的推崇对象,也势必会求得邬思道的指点和提醒,如此一来,雍正皇帝的帝王心术、权谋手段会统统落于无用之地,变得毫无意义。
更关键的问题在于,留在京城的邬思道对雍正皇帝有着如此威胁,而雍正皇帝对其除了暗杀却无任何管控办法。
为什么?
因为邬思道并非李卫、年羹尧乃至皇十三子胤祥,他几乎是一个无欲无求、毫无过错缺点的“完人”。既无过错,雍正皇帝又该如此制约这个“妖人”?又该如何利用其过错彻底斩断自身党羽势力和其之间必然的联系?
利用把柄掌控朝臣,乃系帝王的惯用手段,更是职场生存中、朋友交往中必须予以慎重考虑的关键因素。“无欲无求”的邬思道,虽然是“无欲则刚”,但也正因如此,雍正皇帝才无法对其严密把控和制约,才是其必须远离京城、远离雍正皇帝,远离权利中心的根本原因所在。
参考资料: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雍正王朝》
(本文仅基于《雍正王朝》具体演绎情节和人设解析,并不以历史史实为依据,个人观点,欢迎提出批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