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们的搞笑雨欣侃蓝领又来了,今天起我们一起来分享历史知识,也许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哦。
明清两个朝代的更替经历了一场非常典型的战役,那就是松锦大战。经历过这次战役之后,明朝再也无法组织起对清朝的抵御,不久之后清朝便入关取代了明朝的地位,开始了新的统治。那么到底是哪些原因导致了明军在这场战役当中的惨败呢?明朝是否有胜利的可能性呢?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松锦大战的具体过程:公元1640年,皇太极主张发起对明朝的进攻,在这个阶段中,他一边切断了明朝对前线的补给,一边增加国内粮食的产量,减少战事对国内的消耗。1642年,明清两军对垒松锦,最终明军不敌而降,历时两年的拉锯战终于结束。
这场战役导致明朝近13万大军覆没,能臣将领更是损失惨重,从此之后明朝再也无法发起对清朝的攻击和抵御,只能任其在北方边境作乱。而清军则损失较少,更为重要的是在这两年当中,清朝内部并未被拖垮,相反民生稳定,为入关做足了充分的准备。
接下来让我们分析一下明朝惨败的原因:
第一,明王朝对战局的错误估计:在刚开始这场战役的时候,朝廷内部都觉得应该迅速结束战斗,然后再处理国内的叛军。然而事实证明这是极为错误的决定。明朝后期可用的领军人物不多,皇帝在派出洪承畴前往边关灭清后,国内的局势陡然变得严峻,此时其他大臣主张速度结束战斗以便于腾出手来稳定国内局势,于是皇帝在没有认清前线战事之前发了好几次催战旨意,让前线的将领压力很大。
第二,袁崇焕的死让本就不富裕的明朝将领雪上加霜:尽管历代的研究者都对袁崇焕这个人的评价分歧很大,不过他在军事上的才能是无法忽视的。
有他在,清军对入关是极为头疼的,因为他颁布的几条律令对于驻守边关抵御外敌非常实用。即使在他死后,边关的将士们依旧沿袭了很长时间他的律令,这期间清军想要入关依旧很难。然而这一切都在他死后变得容易,想必明白过来的皇帝也在懊悔过早处死他吧。更为严重的事情则是,袁崇焕死后,朝廷内部可用的领军将士几乎没有了。
第三,明朝内部大乱,供给断绝导致战事失败。明朝末期由于局势紧张和极端天气原因,各地农民和流寇纷纷起义,本来有洪承畴在后方指挥作战,只要控制住局势那些流窜的起义军根本成不了气候。
可就在这时皇太极突然发难,加上皇帝的错误判断,将其调离后方发往前线,导致后方流寇有了喘息的机会,到后面难以控制。这样的后果是明朝无法再对前线进行补给,本可以拖延两三年的士兵们不得不匆匆投降。
第四,洪承畴的个人原因。他本身确实是一位难得的领军奇才,在对抗起义军时就能够看得出来他在兵法方面有着极深的研究。可是令人遗憾的是,当他面对装备更加精锐的清军时,他做出的一系列指挥是导致这场战事失利的直接原因。还有一点就是面对朝廷不切实际的催促,他没有坚持自己的立场,到了后期更是如此,本来在战事初期他做出了很正确的决断,如果坚持下来,也许能够拖延到清军自动退兵的。
以上几点原因就是导致明军失败的根源,那么明朝有无可能在这场战事当中获得胜利呢?很遗憾答案是否定的。即使明朝并不像当时那样腐败,即使袁崇焕等将领并没有死,清军也会以绝对优势获胜,因为皇太极为了这场战事准备了近20年,他怎么可能不会赢呢?相反,明朝已经病入膏肓,续命挣扎也难逃灭亡的命运。
喜欢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说说自己的意见,我们一起来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说的不对的也要指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