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小学食堂如何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教育部给出“指南”。近日,教育部公布《教育系统“制止餐饮浪费 培养节约习惯”行动方案》,方案提出,食堂应根据男女生和不同人群餐饮消费特点,实行大小份、半份、拼菜和自助等供餐制度,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实行按量收费制度;学校应定期发布并动态监测食堂泔水量。学校要把将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表现作为师生评奖评优和食堂考核的重要参考。
方案提出的工作目标为,2020年秋季学期,教育系统“制止餐饮浪费 培养节约习惯”行动取得明显成效,在此基础上建立健全学校餐饮节约管理长效机制。
各校各校应根据教育教学规律和不同年龄段学生特点,把勤俭节约内容有机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宣讲、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课程教学、中小学德育课程教学、幼儿园习惯养成等教育环节之中,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课和中小学语文、历史、生物、化学等课程中深入发掘教育资源,鼓励探索开发地方和校本相关课程;并以开学为契机,把勤俭节约教育内容融入到开学典礼、“开学第一课”、新生军训、校规校纪教育等活动中。
教育部要求,全面持续开展食堂“光盘行动”,采取多种方式激励师生吃完所购食物、不留剩饭剩菜的光盘行为;并结合实际制定节约用餐规范,建立泔水量等食品浪费信息定期发布机制,引导师生关注和参与学校餐饮节约,推动光盘常态化;应组织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田间地头和青少年社会实践基地等场所,城市中小学校要在每个学段至少安排一次农业生产劳动,农村中小学校要因地制宜开展种植养殖体验,支持大学在食堂建立育人实践基地。
提升食堂管理水平上,方案打出“组合拳”,食堂应加强运行管理,完善从食品原材料采购、库房储存、物流配送、生产加工到成品销售的全链条节约管理,实现食材配比有效动态调整,鼓励有条件的学校探索设立中央厨房、中央库房,实行集约化、专业化的高效管理;同时优化供餐服务,根据男女生和不同人群餐饮消费特点,实行大小份、半份、拼菜和自助等供餐制度,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实行按量收费制度,方便师生按需购餐;还须强化现场管理,要安排专人加大食堂就餐巡视力度,建立以教师和学生为主体的文明就餐监督员志愿者队伍,要在食物收残环节对浪费行为进行直接监督和提醒,对有严重浪费行为的人员联合学工、院系加强教育管理,同时,建立激励机制、问题反映机制,结合实际开展光盘换水果、浪费随手拍等活动。
教育部也鼓励积极探索运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制止学校餐饮浪费,将信息技术、物联网、人工智能和现代食堂管理相结合,打造节约型智慧食堂;加强食材供应链信息化管理,建立采购和库存电子台账制度、食材溯源线上跟踪制度,有计划地采购食材,减少食材变质损耗浪费;开发就餐管理服务平台,根据订餐数据进行备餐,实现精准供餐,提供个性化服务,利用大数据手段分析峰谷人数和用餐习惯,加强服务互动,掌握师生菜品满意度,及时调整菜品,减少食物消费浪费;还可采取技防措施,推进食堂明厨亮灶工程建设,通过视频监控等形式,实现食堂全流程、无死角监控,对学校食堂泔水产生情况进行动态监测,及时发现并制止存在的餐饮浪费行为。
各地各校应全面排摸掌握学校餐饮浪费情况。学校要编制餐饮节约年度工作计划,建立餐饮节约行为考评制度,将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表现纳入师德师风、学生综合素质和食堂评价体系,作为师生评奖评优和食堂考核的重要参考。各地在食堂价格平抑基金、标准化食堂建设、专项物价补贴、绿色学校创建等政策性措施评价标准中纳入制止餐饮浪费的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