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穆公墓在什么地方
秦穆公生前一世英名,为秦国的发展壮大贡献了自己所有的力量,求仁得仁,他的从政生涯中取得了不少的优异成果,成为秦国历朝君主中贤明的代言人。
秦穆公墓
从他登上君主位的曲折和机遇,到他励精图治,竭尽所能的帮助秦国摆脱弱势地位,到他与晋国的几度交锋,从几度失败到终于成功的历史业绩,这个人身上有着太多的奇迹,有太多的不可能,有太多值得我们学习的闪光点。
首先,他是一个能广开言路的君主,他并不偏执,并不觉得自己所说的话所有人必须听从,他希望整个社稷发展能有更多的贤臣提出新的想法,在这些新的想法中去寻找创新,寻找变革的可能性,寻找能使秦国走出困局,发展壮大之路。他从政期间,便发现了百里奚、由余等有名的贤臣,他礼贤下士,十分尊重并重用着他们。
其次,他是一个善于担责的领导,他作为一国君主,实际上就是一个集权的最高领导人,当下属犯错后,他并没有第一时间去指责下属,而是将过错归咎于自己没有远见,因为自己的原因才导致了下属的错误,在反省后他善于总结,这样来不断激励下属,使得他们变得更加强大。
最后,他以德报怨,心胸开阔,不拘泥于小节,三百勇士围晋救穆公便很好的说明了穆公的为人。
穆公死后,被葬于嬴氏黄陵,也就是现在的陕西,其中墓中还有被殉葬的117余人。
秦穆公和商鞅是什么关系
商鞅是秦国时代中非常重要的一代谋臣,从秦朝制度上进行根本性的变更并取得了巨大成功,是推动秦国向前发展的重要助力,有些人可能并不清楚他效忠的君主是哪位,甚至有些人误认为商鞅的君主是秦穆公。
商鞅图
这里必须要做一点澄清,秦穆公时代的谋臣并没有商鞅,商鞅出生时,早已不是秦穆公时代,准确来说,那时的秦穆公早已成为亡魂了,当然商鞅是辅助了秦国的两代君主的,这点是肯定的,这两代君主分别是秦孝公和秦惠文王。
那为什么有人一定要将秦穆公和商鞅这两个名字放在一起呢?他们既不是出生在同一个朝代,也没有什么姻亲关系,甚至是不同国家的人,难道是笔误么?
笔误这点是可以排除掉的,既然非笔误,那我们就来探究下二人的政绩,看从政绩方向来看可否看出此二人的联系,我们从远到近这个时间轴来看,首先看看秦穆公。
秦穆公在历史上,被后世评价最具有意义的政绩便是开创了任用非本国大臣的先河,原来的秦朝一心不相信外人,非秦国人不可任用,这点在秦穆公时代被打开,并被全新诠释,如由余等大臣就非秦国人,但一样具备大才干之人,正因为穆公的敢于启用,才最终完成了消灭晋国的霸业。
商鞅呢?他不光是延续了穆公的任用他国之人,并且是新建了制度,建立了平等的仕途,也建立了皇族与庶民同罪的刑法,这点上来说,商鞅变法是延续穆公的观念,并加以扩大和规范化。
秦穆公是个怎样的人
秦穆公,秦朝史上的难得一见的一大明君,为秦朝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谈秦国不可不谈秦穆公,从这点上可看出秦穆公对于秦国的重要性。
秦穆公
我们从人物性格来谈,秦穆公是个什么样的人呢?他是一个心胸开阔之人还是一个狭隘善妒的人呢?秦穆公是一个不计较小利,是一个礼贤下士的君主,对下属对百姓极为关注,他觉得做君主,民心最重要,而且他有一种北方男儿那种不认输,不服输的个性,对晋国,屡败屡战,最终多次的失败让秦穆公总结出不可多得的经验,终于打败了晋国。
秦穆公,是一个有野心的人,也是一个敢于承担责任的人,有担当有魄力。正因为秦穆公有野心,所以才会有秦朝称霸西戎,当时攻打晋朝无望,秦穆公便想到往西出征,一口气攻打20多个西戎小国,在军事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这里不得不提,秦穆公的武力也是不逊色的。
为何说他是一个敢于承担责任的人呢?是因为当初攻打晋朝时,秦国武将孟明视三战均打败于秦穆公,每当孟明视请罪的时候,秦穆公均将罪过拦在自己的身上,请孟明视切勿将罪过揽上身。
整体来说,秦穆公是一个正面形象外示于人的,他视百姓疾苦为自己的过错,责备自己为何不能将国家治理的更好,让百姓们不再流离失所,可以不再和丈夫、和儿子分散。于是,他将这些作为自我鞭策,让自己变得更加强壮,让秦国变得更为强大。
秦穆公和秦孝公是什么关系
秦穆公和秦孝公,他们之间有怎样的牵绊,他们为何被后人并列出来以作谈资,他们又分别对秦国做出了什么贡献,对秦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我们且一一道来。
秦孝公剧照
秦穆公可说是秦孝公的祖先,穆公的君主时代远远早于孝公的,但似乎孝公执政的时间却比穆公长一些,据粗略统计,孝公在位40余年,而穆公在位不足40年。
那在秦穆公君主时代,他确实是对秦国做出了重大贡献的,首先他收复了西戎小国,其次他灭掉了当时的大国晋国,使得秦国的国力和边界一夕之间都得到了提升和扩大,为秦国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且培养了一批良臣武将。
那么孝公又有何不同之处,在那么多的秦国君主中也能占有一定的地位呢?首先从最具有明显意义的标识来说,在秦孝公以前,秦国的历代君主都是自称为公,而在秦孝公之后,秦国的君主改公为王,其实从称呼的改变便能看出秦国的国力在孝公时代是有了质的改变,终于达到了可以封王的级别,秦国在孝公之后在诸侯国中占据了重要的政治地位,以致于各国不再小觑秦国,并且能承认秦国作为一方霸主的地位。
不论是穆公,还是孝公,他们所处的时代都是人才辈出的,这边最为有名的莫过孝公时代的商鞅变法,通过商鞅变法一改秦国的弱国地位,大兴农业,让民生得以休息,加强集权,让君主的权利最大化,这对后期的始皇大业在一定程度上也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秦穆公的形象特点如何
要是说秦穆公有什么突出之处,有什么外部形象特点让人一眼记住,那我倒觉得并无特殊之处,只是依据史记中的记载,他在我脑海中倒是这样的一个人物形象:一个瘦削、硬朗的男子,有些刻板、有些固执、甚至可以说有些呆板,面部表情不是很丰富,甚至是很少有面部表情的,但目光却是灵活的,精明的。
穆公与百里奚
为什么在我脑海里,穆公会是这样的一个人物形象呢,下面我将告诉你原因。
瘦削是因为古时的男子整体形象并不算高大,尤其是在早秦时代,那时候贫苦,皇室也没有得到很好的待遇。但穆公既然为君,那么他的身板一定是挺直的,整个人物形象必定是硬朗的。
刻板、固执乃至面部表情不会过于丰富,也是基于整个人物设定,穆公有野心,一心想攻打晋国,但因各种原因使得初期的他不得不放弃这个目标,但他仍然是想扩疆拓土的,收复西戎便是他这个霸业的第一开端,也是一个良好的开端,为秦国的发展壮大埋下了伏笔。收复西戎后,穆公并没有平息自己的野心,相反的攻打晋国的愿望变得更为强烈,这也为晋国最后沦陷的命定结果做出了说明。
目光灵活精明是说明他为人精明,且目光如炬能作为伯乐,选择更好的人才,这也是为后期的战争胜利、政治地位的提高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这就是穆公在我心中的形象,作为君主他的形象,作为伯乐他的形象。
秦穆公谓伯乐思想解密
伯乐何解?其实伯乐的本意是指一个人,是一个职位为马夫的人,他有着过人的眼光,能察旁人所不能察,具有远见性,十分善于发现好的马,这种马被称为千里马。
九方皋相马
谓,是什么意思呢?有三层意思,第一个是被称为;第二个是告诉,对......说;第三个是评论。
那这里秦穆公谓伯乐是什么意思呢?很多人可能会认为是第二层意思,全句翻译过来便是秦穆公对伯乐说,而历史上确实是有这层典故的,伯乐孙阳也的确是在秦穆公时代出现的人,故事的大体意思是秦穆公想寻找好的马匹以备战争之需,为此他请教了孙阳,问他子孙里是否有识马之人,孙阳给他引荐了一个人,九方皋,说得此人十分有才,当九方皋为秦穆公寻的马匹是对秦穆公说是一匹黄色的马,但当秦穆公亲眼所见,却发现这匹马并非黄色而是黑色,他大怒去责问孙阳,孙阳长叹一声说,这才是九方皋,观马已不在乎外表而只在乎其内在,真高人也,最终秦穆公亲自验证了此马果然不同凡响,是匹好马。
但我却觉得秦穆公谓伯乐是第一层意思,全句意思为秦穆公被称为一名伯乐,何以见得呢?秦穆公作为一代良君,他有着慧眼识英雄的眼光,在他当政时期,便发现了孙阳、百里奚等有才之臣,并善于发现他们的优点,加以任用,并最终消灭了晋国,完成了秦国历史进程上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