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让韩信、诸葛亮笑到醒的男人,为何率领45万跳进白起包围圈里

不以成败论英雄,事实究竟如此?
战国时期,兵革不休。
魏齐争霸,齐的强大,魏的衰落,秦的崛起,战火逼近,势必会有一场关键性的战争——长平之战。公元前307年,赵武灵王进行了军事改革,“胡服骑射”,发展骑兵,开拓北地。赵惠文王即位后,开始整顿内政,使“民富而府库实”。前262年,秦王按“远交而进攻”的策略发兵攻韩。接着,公元前260年四月,秦和赵为争夺韩的上党郡又发生了长平之战。这些,是秦与赵之间的历史背景。
能让韩信、诸葛亮笑到醒的男人,为何率领45万跳进白起包围圈里
首先,赵括作为一名将帅之子,具有丰富的军事理论是毫无疑问的。但是,古往今来,都对其以纸上谈兵的标签无法改变,甚至批评他无能,赋予了他太多的悲剧性色彩,没有得到后人的一丝尊重与纪念。了解了战国时期的历史都会发现,在秦运用了“远交而进攻”的策略后,不但齐国与楚国的国力不断被削弱,而且也破坏了东方各诸侯之间合纵连横的斗争。此时,三晋中唯有赵国可与秦抗秦。秦灭巴蜀,蓝田之战,楚怀王沦为阶下囚,伊阙之战,韩魏为秦献地,无一不证明秦的强大。
那赵国与秦国之间的战争是势均力敌还是以强胜弱?
能让韩信、诸葛亮笑到醒的男人,为何率领45万跳进白起包围圈里
如果用我们现在人的眼光来看,赵国经过了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训练了一支具备军事素质极高的军队,他们能够在关乎国家危急存亡的时候挺身而出,为国而战,还是具备一定的军事力量。秦国经过不断地兼并战争拥有了一批能征善战的军队,更具有实践经验,但同时它有极强的的野心,它并不满足于与齐并尊为帝,它要扩张,要统一。整体来看,秦国与赵国发展的方向都是在这种战火不断的年代里拥有较强的军队,能够防御他国的入侵,这只是作为一个国家的初心。
能让韩信、诸葛亮笑到醒的男人,为何率领45万跳进白起包围圈里
再来看看,长平之战中秦赵两国各自派出的将军,秦派白起,赵将廉颇应战。赵国大将廉颇采取坚守的策略,面对秦军的进攻,廉颇率军在长平以逸待劳,在这种局面下双方僵持了三年,彼此并没有分出高低。而后,秦军主动改变本国的战略。在这里,就能看出秦将白起对敌人有一定的了解:他用激将的语气说廉颇只善守而不善于攻击。这样一来,赵王站在了被动的一面,他用妾室所生之子赵括代替了廉颇,接着赵括就迎来了自己一生中的第一次实战。'
能让韩信、诸葛亮笑到醒的男人,为何率领45万跳进白起包围圈里
赵括也算是临危受命接受了这次派遣,然而他也一反前辈廉颇的战略,转守为攻,主动进攻,他的进攻并不是逞一时之强,他在战略上与秦军有些许相似,都是谋略在切断对方后路的基础上,一举歼灭敌军。然而,赵括时运不济,秦将白起的佯败,使赵括很难突破敌方防线,最终被包围在秦军堡垒。据史书记载,赵军被包围的四十多天里,没有粮食供给,他们依然没有轻易投降,不断寻找出路,尝试突围,肩负着神圣使命的赵括,既要稳定军心,又要以身作则,在包围圈里找出救命稻草。
能让韩信、诸葛亮笑到醒的男人,为何率领45万跳进白起包围圈里
由此可以看出,赵括并非纸上谈兵,他能够在无供给,无支援的情况下坚持四十多天,应该能够证明理论的重要性,证明他卓越的的军事才能。结果却是赵军大败,赵括也在战争中死去,那四十多万战士也因此丧命。
如果说,要以成败论英雄,那么和平年代的战士都不能称之为英雄吗?
赵括的失败,或许是其中更多因素影响的结果,简简单单以其作战失败就定义他未免也有些牵强,毕竟,俗话说“失败乃兵家常事”。换个结局,要是秦败,后人又争先铭记赵括吧。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1278 字。

转载请注明: 能让韩信、诸葛亮笑到醒的男人,为何率领45万跳进白起包围圈里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