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西域战略为何无法成功

文/王凯迪
对于明朝的版图,很多人都怀着这样一个疑问:为什么汉唐时期都可以掌握在中原政权手中的西域,明朝自始至终都不能将之重新纳入版图之中呢?
面对这样的疑问,明朝只能表示:不是不想,实在是能力不足,时运也不济。

明朝的西域战略为何无法成功
从14世纪下半叶起,即从东察合台汗国黑的儿火者统治时期(1383年一1399年)起,许多新疆和中亚各国的商人就到中国内地进行贸易。这一时期恰巧是明朝成立初期,明政府这一时期正在将主要兵力投诸于东北与漠北地区,与北元的残余力量进行着拉锯战。由于此处战场关乎明王朝的生存与合法性,因此帝国首脑朱元璋对于来自西北方向的消息并不十分感兴趣,他能够做到的仅仅是稳定甘肃一线的稳定,通过一定的外交手段来尽量争取西北方向的稳定,使其可以专心对付北方的蒙古人。

明朝的西域战略为何无法成功
永乐皇帝(明成祖,1403年~1425年)践位后,遣官携玺书彩币出使别失八里(吉木萨尔),表示明朝政府开始对西北地区开始表露出经营之意图。同一时间,朱棣还派遣了著名的外交官陈诚出使新疆与中亚一带,对西域局势进行了初步的了解。此外,明王朝还向西域进行了切实的战略性扩张试探。
公元1406年,位于丝绸之路要道上的哈密归顺明朝政府,依靠这个具有战略意义和带来巨大贸易收入的城市,明朝开始逐步营建自己在西域东部门户地区的桥头堡阵地,即后世著名关西七卫(从嘉峪关直至哈密一带),利用归降的蒙古人势力向西域方面进行渗透。02 吐鲁番的悲剧
明王朝本以为“关西七卫”是自己经营西域的开始,却没想到这已经是他们的巅峰。15世纪40年代,东察合台汗国发生东西分裂,正值仁宣之治后的明王朝意图利用这一契机,向西将吐鲁番纳入自己的控制范围。然而,明王朝的努力刚刚见成效,土木堡之变却将明王朝在北方的多年蓄力毁于一旦。与此同时,夹在明朝与叶尔羌汗国之间的吐鲁番阿力苏尔檀却逐渐在西域的战争中逆势崛起,将吐鲁番地区的亲明势力一举扫空。

明朝的西域战略为何无法成功
不仅如此,占据吐鲁番地区的阿力苏尔檀还于1472年冬占据哈密,从明朝忠顺王弩温答失里手中夺得明朝领发的金印,并将其带回吐鲁番。尽管明朝政府在十年之后再次从甘肃一带派军队收复了哈密,但是双方在这一区域的拉锯战一直持续了数十年之久,三代吐鲁番统治者数次洗劫哈密,几乎将这一片曾经繁荣的城市化为瓦砾。
公元1516年,被尊奉为叶尔羌-东察合台公主的吐鲁番满速儿汗成为了新疆地区名义上的共主,这就更给了他向明王朝挑战的底气。在随后的二十余年里,满速儿汗不仅重新占领哈密,更从明朝手中夺取了沙州、瓜州等原本的“关西七卫”,甚至直接纵兵越过嘉峪关进犯甘州、肃州与兰州,基本将明朝势力赶出了嘉峪关以西。

明朝的西域战略为何无法成功
到了嘉靖后期(公元16世纪中叶),由于明朝势力的衰弱,再加上俺答汗等蒙古势力的强大威胁,前期设立的关西七卫全部撤入嘉峪关以内,使这条有名的西北防线彻底丧失作用,明朝进军队自此之后便再也没有踏足过西域,西北的苍茫大地自此成为了明朝人眼中的无关蛮荒之地。

明朝的西域战略为何无法成功
客观来说,明朝初年确实存在过将军事影响力深入西域的契机。然而,由于此时的西域早已不是汉唐时代小国林立的局面,取而代之的蒙古系伊斯兰汗国战斗力颇为强悍,因而导致即使明朝向西推进十分吃力。
再加上明朝始终面临着北方蒙古势力的强大隐患,来自正北面与东北的腹心之患远远强于西域边角的影响力。除此之外,明朝时期的西北地区已经没落,曾经掌握天下命脉的陕甘一带都成为了贫穷之地,更不要说远在千里之遥的西北边疆了。
参考文献:
1.15世纪至17世纪叶尔羌汗国与中原王朝的关系
2.明史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1428 字。

转载请注明: 明朝的西域战略为何无法成功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