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评论:原山小学

时间的指针走向5月1日,济南市市中区原山小学也迎来了它建校600天的日子。600天,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却在时间的印刻中,记录了原山校园的不断裂变。三面环山的原山小学,是一所建在山上的学校,校长唐忠亮常把学校比喻为“它是山的孩子,就要有山的品格”,这座背靠白马山的学校,在市中区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五育融合育人理念引领下,俨然已经成为了一所没有围墙的学校。学校依山而建蔬、药、果的“三圃园”纳入校本课程实践,再到原山小义工与社区联动,创设多种活动,将习惯养成与过程性评价同步推进,它们与山融合,依山成长。

打造蔬、药、果原山“三圃园”

将劳动纳入校本课程

从小与泥土打交道的张太平是学校人人称赞的“全能手”,不仅教授数学、科学两门学科,还担任学校科技辅导员的工作。建校之初就来到原山的他,全程参与了学校开心农场的建设,为学生们搭建了独有的劳动场地式的卫生区。学生们在开心农场“与生命对话”,在种植、养殖的过程中体验它们的成长。2020年,在他的带领下,学生们根据不同植物的生长规律,在农场里开启了花生、豌豆、豆芽、辣椒、茄子、小麦、南瓜、葫芦等植物的种植;结合科学课程,学生们全程参与鸟、小鸡、小鱼、小兔的养护过程,从孵化、喂养、看管,学生们在此过程中,收获了许多语文习作的素材。
为了让学生们能够收获更多的体验,该校还在2021年开启了中草药方面的种植研究。田七、人参都在他们的研究范围内。从查阅资料、调整种植方式到无土栽培的现代种植技术的探究,“遵循科学,不再直接拿来主义,在体验中收获知识,让更多的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瑰宝,养成大健康概念。”张太平说。由此,该校蔬圃、药圃、果圃的劳动校本课程正式开启。据悉,未来的原山,将会把中医学引进校园,走入课堂,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课程,让学生从小体验更多的职业。
除却按照不同年龄划分的穿衣、系鞋带、叠被子、拖地等基础劳动技能课程,学校还特别注重常规课程与劳动教育的整合。每名教师要在学期初就规划好,每个月一节与劳动教育相结合的劳动课程实践,科学课中,电动车行驶原理和维护、坡面的测量与台阶设计实践、废旧硒鼓的再利用等等,都成为了原山学子动手实践的源泉。52岁的李震是学校的后勤人员,他在原山也找到了属于自己的那块“自留地”,他在开心农场帮助老师设计课程,并利用自己的爱好开设了琥珀、陨石课程,还建设了葡萄长廊,他直言,“教授孩子生活技能是每一个原山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创设多种“劳动节”

习惯养成与过程性评价一举两得

“窗外鸢尾三两枝,花香气味我先知。春风好似神来笔,招蜂引蝶绽芬芳。“二年级尹韶宸为鸢尾花写下了这样的诗句。“这是学校开展植物种植以后,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所思所写。”班主任韩旭说。为了让更多的学生在“三圃园”劳动课程体系中受益,学校还专门在每间教室的门上,对24节气及对应的古诗词进行了摘录,让学生们在无形中了解常识。每年3月是学校的播种节,学生们在校园中播种、浇水和施肥,盼望着植物的生长;每年秋分时节,学校还设立了丰收节,学生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收获果实、义卖果实,将育人润物无声。
不仅如此,综合实践活动老师董迪在自己的课堂上还加入了劳动习惯养成的教育。“按照不同年龄规划不同的劳动课程,让学生参与实践的同时也参与检验,从互评到自评,学生们自理能力越来越强了。”董迪说。语文老师刘欣婧带领的原山小义工让学生们走出了校园,走向了社区,捡拾垃圾、摆放共享单车等活动,让学生更加热爱自己生活的区域。
学生们在不同学科老师带领下,与山对话,与土地对话,在嬉戏打闹中了解大自然的规律。有了实践,该校还引进了5H致美评价体系,全过程性参与评价,让学生真正看到自己的劳动所得。“评价中,技能的掌握是其次的,习惯是第一位的。”该校德育主任张生说。5H,是德智体美劳所有英文词语中的共通字母,学校特设立5H致美评价体系,旨在通过积分、争章、得明星卡等过程,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展示机会。“得到明星卡后,学生可以写一段自己的名言,进行展示,同时,还有机会争当明星少年,实现自己的校园梦想。这对学生来说是莫大的鼓励与荣耀。”张生说。
“劳动教育在五育中可以融通每种,是基础也是贯穿人一生的生存基础,学校创设不同的劳动育人场景,不是为了让学生学会多少种技能,而是希望通过多种途径的劳动素质养成,让学生明白劳动最光荣的意义,从小知恩、感恩,润物于无形。”校长唐忠亮说。

访谈评论:原山小学

访谈评论:原山小学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1791 字。

转载请注明: 访谈评论:原山小学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