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协全国学会共210个 9家百年学会历久弥新

中国科协全国学会共210个  9家百年学会历久弥新

9家百年学会成立时间表。 中国科协 供图

中新网北京11月25日电 (记者 孙自法)记者从中国科协科学技术创新部获悉,目前中国科协全国学会共有210个,覆盖理科、工科、农科、医科和交叉学科五大门类,设立分支机构5500余个,个人会员604余万人。其中,中国药学会、中华护理学会、中国地理学会、中国土木工程学会、中华医学会、中国农学会、中国林学会、中国解剖学会、中国心理学会等9家全国学会已有百多年发展历史,备受瞩目。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中国科协近日联合9家百年学会共同举办“与党同心 百年同行”全国学会访谈录活动,系统回顾全国学会在党领导和关怀下的成长历程与发展成就。

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分管日常工作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张玉卓出席活动并致辞指出,举办“与党同心 百年同行”全国学会访谈活动是推动全国学会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科技社团发展道路的实际行动,也是科技界共同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明理增信崇德力行的具体举措。

中国科协表示,在百年党史的伟大征程中,学会的百年奋斗历程也熠熠生辉。从抗战时期为科学救国而奔走呼号,到新中国建立后团结广大科技工作者向科学进军;从改革开放迎来科学的春天,到新时代引领广大科技工作者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学会始终是党和政府联系科技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在国家科技事业发展中发挥了独特作用。

站在历史新起点上,中国科协正在调整优化学会布局,围绕增强学会发展活力和服务科技创新能力,全面推进学会组织方式、运行机制和党建工作创新,不断强化对学会的服务和分类指导,深入推进中国特色一流学会建设,持续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技社团发展新境界。

峥嵘岁月,科学救国

鸦片战争后,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纷纷开始学习西方以“自强”。以梁启超等为代表的有识之士,主张维新变法,提倡兴办学会,将学会作为传播科学思想和知识的重要媒介。“今欲振中国,在广人才,欲广人才,在兴学会!”这是梁启超1896年对学会的著名论述,今天读来依然振聋发聩。

1907年,留日学生王焕文、伍晟等发起成立中华药学会(中国药学会前身),成为中国现代药学科技史上第一个学术团体。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时任中华药学会总干事伍晟组织留日医药学生红十字会返国为起义军服务。

1915年,新文化运动的浪潮展开,“科技救国”“教育救国”成了有志青年的普遍追求。随后几年,一大批专业科技社团纷纷成立,通过出版期刊、召开会议等方式,传播科学思想、促进学科发展与人才培养。

抗日战争爆发后,随着民族危机的日益加剧,“科学救国”呼声高涨。在解放区,成立了陕甘宁边区自然科学研究会等科技社团。科技社团将科研活动与革命战争和生产需要紧密结合,团结科技人员积极开展科学宣传、支援抗日、普及卫生知识等工作。

1938年2月,由高士其、董纯才等20多位科技工作者共同发起的边区国防科学社在延安成立。边区国防科学社把科学作为战斗的武器,影响了一批又一批的青年学生。高士其是第一位走进延安的红色科学家,是中国科普事业的先驱和奠基人。1978年,高士其等人发起成立了中国科普作家协会。

1940年2月,陕甘宁边区自然科学研究会成立,自然科学等各界代表一千多人参加,毛泽东、陈云等中央领导人莅临盛会。1941年,中华护士学会(中华护理学会前身)延安分会成立,在解放区护士代表大会召开之前,毛泽东主席听取中华护士学会延安分会的汇报。

新中国成立前,中华农学会(中国农学会前身)还选派大量留美农科学生,为中国农学事业的发展培养大批专业人才。

团结起来,向科学进军

1949年新中国成立,为科技发展孕育希望的土壤。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隆重开幕,中华全国自然科学工作者代表会议筹备会推举17位代表参会,共同参与新中国筹建大业。

1950年8月,中华全国自然科学工作者代表会议在北京召开,成立全国科联和全国科普。全国科联积极协助中国数学会、中国物理学会等多个学会重新登记,建立和发展新的组织。1956年,中共中央提出“向科学进军”的号召,全国学会积极响应号召,团结科技工作者服务国家建设。1957年底,全国科联领导的学会发展到42个,分会758个。

1958年9月,全国科联和全国科普联合召开全国代表大会,决定两个团体合并正式成立中国科技工作者统一的全国性组织——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从此,全国学会成为中国科协领导下科技社团,成为党和政府联系科技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从各自专业视角为国家献计献策、聚力助力,推动科技为民服务。

新中国成立伊始,百废待兴。当时,中国是贫油国的悲观论调压在国人心口,石油成为新中国建设的卡脖子问题。中国地质学会创始人之一、中国科协首任主席李四光经过研究,反对贫油论,并向毛泽东主席作出肯定回答。他在中国地质学会学术会议上,传达和动员地质工作者积极勘探。1959年国庆前夕,在松辽盆地发现工业油流,时值国庆十周年,被称为大庆油田。

1962年,中国植物保护学会成立。当时,三年困难时期刚刚结束,大旱蔓延黄河、淮河和整个长江流域,主产区粮食产量急剧下降,农作物的病虫害猖獗。面对严峻形势,刚当选的学会常务副理事长沈其益教授,组织专家联名提出“关于当前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的紧急建议”,毛泽东主席十分重视并作出重要批示。后来,这份建议被列入中共八届十中全会正式文件中。

1963年11月,中国科协在北京召开全国学会工作会议,毛泽东等领导人接见与会代表,极大鼓舞了全国学会和广大科技工作者。

新中国成立之初被孤立于国际学术组织之外,为改变这种情况,全国学会开启国际学术交流的破冰之旅。1957年,中国物理学会和日本物理学会签订《关于中日两国物理学界的学术交流备忘录》。1961年,中国物理学会应邀出席国际冷冻学会的学术会议。1964年,中国物理学会举办“北京科学讨论会”与“暑期物理讨论会”,共有44个国家和地区的511位物理学家参加。1972年10月,中华医学会代表团前往美国进行访问,美国总统尼克松在白宫接见代表团,这是继“乒乓”外交后又一次重要的民间交流活动。

中国科协全国学会共210个  9家百年学会历久弥新

全国学会主办的部分科技期刊。 中国科协 供图

科学的春天,学会的春天

1978年3月全国科学大会召开,周培源代表中国科协作题为“科学技术协会要为实现四个现代化作出贡献”的发言。大会开启了科学的春天,也带来了学会的春天,大量科技社团相继成立,到1981年,3年间新成立全国学会53个,中国科协全国学会达到106个。全国学会不断加强自身建设,举办多种学术活动,创建高质量学术期刊,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成为推动国家科技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1981年5月,中国药学会主办期刊《药学学报》刊登一篇名为《中药青蒿化学成分的研究》的文章,屠呦呦是这篇文章的第一贡献者,也是向世界宣告中国科学家创新成就重要标志。

1998年,中国农学会倡导成立中国农业专家咨询团,汇聚当时中国农业科技界120余位院士和学科带头人,成为促进中国农业科技和产业发展的重要智库。

2003年,非典型肺炎(SARS)疫情暴发,医科学会围绕SARS的科研和防治积极开展工作。受当时卫生部委托,中华医学会与中华中医药学会组织专家总结修订《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诊疗方案》,成为全国防治工作的指南。

科技社团谋发展谱新篇

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科学技术事业快速发展,国家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为全国学会的发展提供了重大历史机遇。全国学会坚持以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为统领,团结引领广大科技工作者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深入开展学术交流、科学普及、期刊出版、科技咨询等工作,为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战略支撑,现代化、国际化科技社团创新发展之势生机盎然。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国学会及时开展应急科普,190多家全国学会发出倡议建言,170多种期刊向世界卫生组织提供抗疫最新数据和研究成果,与250多个国际组织密切互动,向世界传递凝聚合作共识、联手抗疫的积极信号,为服务全球共同抗疫、维护人民生命健康做出重要贡献。

在“与党同心 百年同行”全国学会访谈活动中,中国科协表示,无论是梁启超发起的中国林学会,还是詹天佑创立的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无论是地理学先驱创立的中国地理学会,还是诞生于医院实验室的中国解剖学会,从百年学会到学会百年,全国学会始终积极践行科技报国的初心使命,在强化团结引领、推动科技为民服务、服务科技自立自强等方面不断取得新的进展,支撑创新发展的时代特征更加鲜明,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地位更加凸显。(完)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3491 字。

转载请注明: 中国科协全国学会共210个 9家百年学会历久弥新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