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半数二胡产自这个鲁南小镇 民俗乐器旅游方兴未艾

全国半数二胡产自这个鲁南小镇 民俗乐器旅游方兴未艾

图①:庙山镇广场上的二胡雕塑。图②:庙山镇二胡博物馆。图③:高振保在调试二胡。

8月20日,走进临沂市郯城县庙山镇乐泉村,狭窄的巷道旁,竖着不少乐器厂的广告牌。

“我们这个村,几乎家家户户都做二胡,全镇的二胡产量占到了国内市场的一半以上。”乐泉乐器厂负责人高振保今年已经72岁,是乐泉村二胡产业的执牛耳者,也是临沂市二胡制作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一座两百多平方米的农家院就是他的生产车间,堂屋的工作台上落满木屑,旁边摆放着刚刚打磨好的二胡杆。

据高振保介绍,乐泉村生产二胡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40年代。当时高振保的父亲在长三角地区经营乐器生意,后来在当地拜师学艺,掌握了二胡制作的技艺。1949年,高振保的父亲回到家乡庙山镇,创办了当地第一家二胡作坊。1958年,当地公社在这家小作坊的基础上,成立了集体所有的乐器厂,陆续有80多名当地村民成为乐器厂职工,学习二胡制作工艺。

“1976年到1978年三年间,乐器厂的收入达到了186000元,这在当时是一笔巨款,成了远近闻名的特色产业。”高振保说,也正是通过兴办集体企业,二胡制作技艺在当地广泛流传,初步形成了规模。

到了20世纪90年代,全国的二胡市场需求逐步扩大,当地乐器作坊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由于制作的二胡质量上乘,全国各地的乐器商纷纷慕名来到乐泉村采购乐器。到2000年左右,庙山镇已经建起了70多家乐器厂。目前,仅在乐泉村,120户村民中,制作二胡的就有96户。

高振保告诉记者,一把二胡大致可以分为杆、筒、把、轴、弓、弦等几个主要组件,包括选料、打磨、抛光、调试等上百个工序。仅在二胡杆的选料上就有不少讲究,高端的二胡往往要用到非洲的红木、印度的小叶紫檀木,这些木料密度大,不易变形,使用多年也能保证二胡音色不走样。在制作阶段,需要仔细打磨、反复调试。前几年,一位来自海南省的客户定制了一把黄花梨木的二胡,售价高达6万元。

目前高振保的乐器厂年产二胡1000把左右,售价大多在2000元至10000元之间,走的是高端路线,客户大多来自全国各地的专业乐器行。而在庙山镇,二胡年产量超过20万把,大部分乐器厂生产的二胡,售价往往在几百元。

高景阳在庙山镇经营一家民族乐器厂,他所生产的二胡大部分都通过自家的网店售卖。据他介绍,目前庙山镇的二胡产业覆盖了高中低端各个层次的市场,除了像高振保这样走高端路线的传统手工作坊,还有一些乐器厂采用器械化模式生产二胡,相比手工制作的高端二胡,机器流水线的年产量可以轻松超过万把,不过在电商平台上的售价仅百余元。“购买这种二胡的大多是初学者,厂家只需选用普通木料,保证二胡音准即可。”高景阳把这样的经营模式称为“走量”,即单价低、产量高,但总体利润依然可观。

从“一个人的技艺”发展为“一个镇的产业”,如今二胡成了庙山镇的优势产业。近年来,庙山镇依托二胡产业发展优势,计划投资8000万元打造乐泉二胡电商产业园,目前已建起了二胡博物馆、二胡展览馆、大师工作室、演艺大厅等,发展乐泉民俗乐器旅游项目。“除了打造硬件基础,我们还在积极组织成立二胡行业协会,起草庙山二胡行业标准,助推这个优势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庙山镇党委书记赵安宁说。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1306 字。

转载请注明: 全国半数二胡产自这个鲁南小镇 民俗乐器旅游方兴未艾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