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为什么要建造“天安门”,天安门最初叫什么?
天安门始建于明朝。
元朝只是在首都建立起了一座皇城,真正的故宫的整体以及天安门直到永乐年间才开始修建。1417年,朱棣开始召见能工巧匠,计划修建“承天门”,即天安门的前身。当时的工匠模仿南京的承天门,建造了一座宏大的木牌坊,并在其上悬挂匾额。
承天门就是最初的天安门的原始雏形了。在建成一年后,也就是1421年,在皇帝的命令下,明朝的首都正式迁往北京。1456年,承天门经历了一场雷击导致的大火,当时该建筑被焚毁,但是这件事情并没有引起特别大的关注,承天门也就没有及时重建。直到1465年,才又有工匠重新领命重建了承天门。这次重建,工匠们把原来的建筑加以扩大,形式上也由开始简单的牌坊,改制成了宫殿的式样。这也奠定了现在我们所见到的天安门的基本形式。
天安门是明朝和清朝的皇城正大门,建造于明朝永乐时期(1417年)。开始并不是叫天安门而是叫承天门。有“承天启运,受命于天”的寓意!承天门在1471年开始建造,于1420年完工!设计师是当时御用建筑师蒯祥!
清军入关之后在顺治八年(1651年)更名为天安门!有“受命于天,安邦治国”的意思!在康熙年间也有过两次大的修缮!直到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被八国联军用大炮轰了!
1945年9月抗日战争胜利,北平光复,同年10月10日北平市政府接收日伪工务总署,重新组建北平市工务局。至1946年末,北平市工务局文物整理工程处曾主持北平文物整修大小工程计有40余处,也包括了故宫和天安门。
几经磨难的天安门,在八国联军侵犯中国的时候,又一次被炮火轰击毁坏。这一次,一直到近50年后,它才重新得到修整,再次屹立在世人面前。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了,而天安门也以全新的面貌一起展现在全世界面前。这座雄伟庄严的建筑,不仅仅是历史的见证,还代表着数百年的中国文明,是中国人民心目中不朽的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