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人乱世不平安:后唐李嗣源哭来了天下,却哭不来乱世留情

你好,我是减水水生,与您一同品味历史、感悟思辨。

五代十国,是沙陀人的时代。五代中有三代中原王朝,是沙陀人建立的。但是,沙陀人除了马刀饮血,却没有给乱世中原注入一丝新鲜特质。乱世已经血红发黑,而沙陀人只是让血更多、让红更黑。


好人乱世不平安:后唐李嗣源哭来了天下,却哭不来乱世留情


大唐遭遇的问题,后唐李存勖全都遭遇了一遍。所以,并非李存勖无能,而是乱世之病已经毒入骨髓。军事天才李存勖,能够为父报仇,却不能成就王朝辉煌。

接力李存勖的是后唐庄宗李嗣源。李嗣源本是代北沙陀人,十三岁投到李国昌的沙陀军,后来成了李克用的养子。李嗣源绝对是个有忠有情的好家臣,还是个有仁有义的好皇帝。但是,志大才疏的他,真心应付不了乱世博弈。他能哭来一个天下,但是却哭不来这乱世留情。因为乱世本无情,除非打个天翻地覆、除非杀个翻江倒海,否则就全是冷酷的计算。

01.大唐的逻辑:皇帝听将军的、将军听士兵的

公元926年,后唐刚到第四个年头,就已经风雨飘摇了。因为大唐的问题,后唐全都要遭遇。皇帝猜疑将军、将军猜疑皇帝,庙堂权力就是一条越来越紧的猜疑链。于是,大唐的藩镇问题、宦官问题、河朔问题、财政问题、边地问题以及军变问题,一股脑全部丢给了后唐。最典型的事件就是魏州军乱。


好人乱世不平安:后唐李嗣源哭来了天下,却哭不来乱世留情


魏博指挥使杨仁晸,率领魏州兵镇守瓦乔关,防御契丹人。这是边地问题。“逾年代”,守了一年就要返回魏州老家。但是,国家没钱犒赏归来将士,所以担心军变,于是就让魏州兵驻军贝州。这就是财政问题和军变前奏。

但此时的后唐权力中心正在上演腥风血雨。后唐皇帝李存勖,族诛郭崇韬、朱友谦等一众功勋将领。挑唆主臣相疑而引发政治大屠杀的,正是宦官优伶这一伙人。这就是藩镇问题和宦官问题。


好人乱世不平安:后唐李嗣源哭来了天下,却哭不来乱世留情


庙堂腥风血雨,然后江湖谣言四起,而魏州兵这支河朔劲旅,当然不可能安分。有家不能归,更是火上浇油,大兵们的怒火一点就着。但谁也没想到,军变的导火索竟是一次赌场失意。

军卒皇甫晖晚上赌钱赌输了,然后怒火中烧。于是,皇甫晖带头闹事,魏州兵集体军变。这伙人先是劫持了指挥使杨仁晸,劝杨仁晸带着他们进京勤王。节度使杨仁晸不从,要跟大兵们讲理。但没人跟他讲理,不同意那就直接杀掉。接着,劫持了一个军中小校,要他带着造反,还是不从,继续直接杀掉。最后,劫持了效节指挥使赵在礼,赵在礼怕死,于是就成了造反领袖。然后,这伙人干嘛去了?啥也不用想,先抢劫再说,从贝州一直抢到魏州。

魏州兵乱,与庞勋八百戍卒掀起的江淮大起义,几乎如出一辙。藩镇问题的底层逻辑就是将军听士兵的。不听的就被干死,然后一级一级往下杀,直至杀到有人能带头搞军变。而魏州这地方就是河朔之地,是魏博节度使的治所。所以,这就是藩镇问题、河朔问题和军变问题搅和在了一起。



而就是这次军乱,最终导致了一代枭雄李存勖身首异处。原因就是在将军听士兵的后面,还有一个逻辑:皇帝听将军的。

02.哭来的天下:好人李嗣源想当忠臣而不能

李存勖的精锐部队,都被长子李继岌带去征伐四川。虽然征伐顺利,但是蜀道艰难而路上也遭遇军变,所以迟迟不能东归。于是,魏州军乱,就不可能雷霆镇压了。而这伙人也不可能被雷霆镇压,李存勖之所以能够消灭后梁,河朔魏州兵是出了大力的。这伙人都是百战精兵,后唐的主力精锐也不见得是对手。



于是,李存勖只能派遣李嗣源前去平定魏州军乱。因为李嗣源不仅是功勋宿将而且在军中威望极高。所以,李存勖就是再怎么猜疑李嗣源,也得派他去。

李嗣源是带着军队去了,而且他也是真心要平叛的。但是,李嗣源的平叛部队刚到魏州城下就爆发了兵乱。这伙人劫持李嗣源要跟魏州兵联合作乱、一起造反。李嗣源哭诉劝说,但劝说没用。

后来,还是魏州兵出来击溃城外兵,把李嗣源接到了魏州城。所以,这时候你根本就分不清谁是叛军、谁不是叛军。而魏州兵领袖、原效节指挥使赵在礼,见到李嗣源就放声痛哭,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让李嗣源带着魏州兵造反。

李嗣源是一个老实人,所以还是离开魏州,跑到城外去收拢散兵。他要做一个忠诚的李家臣,死活都要准备平叛。但他已经成了光杆司令,因为城外的平叛部队早就各回各家了。后来,即便收拢汇合起来一支大军,李嗣源也无力平定魏州兵乱了。他向士兵们哭诉忠君,但哭诉没用,因为士兵们就是想造李存勖的反。



而此时的河北大地已经烽烟四起,各地镇兵纷纷作乱,而藩镇大将之间又是节度使杀监军使、监军使杀节度使。河朔悍卒从来就不是好惹的。唯一的一支后唐劲旅,就是李绍荣部。但这个人不仅平叛不出力,而且还屡屡截留李嗣源的信使。于是,李嗣源是平叛不能、回朝不能,最后只能联络各部将领,会师汴州。到这个时候,李嗣源就是造反也得造反,不造反也得造反。

吾奉诏讨贼,不幸部曲叛散;欲入朝自诉,又为绍荣所隔,披猖至此。吾本无他心,诸群遽尔见推,殊非相悉,愿勿言也!

这就是乱世逻辑:皇帝听将军的,将军听士兵的。而谁要违反这个逻辑,谁就得死。李嗣源就是怎么哭,他也要造这个反、做这个皇帝、取这个天下。

03.志大才疏的仁君:错失一位贤大夫

李嗣源兵入汴州,而李存勖呢?李存勖赶紧打开府库、遍赏将士,让大家跟着自己一起御驾亲征。

军士负物而诟曰:“吾妻子已殍死,得此何为!”

就是因为你治国无能、暴敛无度,我们的妻子儿女都饿死了。你这时候再给我们赏赐,还有什么用?这就是后唐国都洛阳,也是一个火药桶。所以,李存勖的结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公元926年四月,李嗣源成为后唐第二个皇帝。而这时候,李嗣源已近花甲之年。如果五代乱世里非要找一位治世仁君,那么李嗣源应该算一个。因为少小贫贱,所以李嗣源最能知道民间疾苦。因此,后唐在他的治理下采取了很多减税安民的措施。就为人来说,李嗣源绝对是一个好人。所以,与将军和大臣之间少了很多不必要的猜疑。

府库充赡,朝廷修葺,军民咸足。

在五代乱世中,李嗣源治下的后唐是一个难得的“粗为小康”时期。但是,这个时期持续不了多长时间。因为乱世的趋势一直没有改变。而李嗣源也有自己的问题,那就是这个好人志大才疏。他虽然在逼不得已的情况下成就了帝王之志,但是真心没有治国安天下的雄才。

李嗣源不识字,所以只能依靠枢密使安重诲帮他读奏折。但是,安重诲也是粗通文墨,所以两个难兄难弟凑在一起也经常搞不懂奏折上说的是什么。要是有汉武帝和石勒的无情狠辣,李嗣源肯定早把安重诲给换掉了。但是,李嗣源是个好人,好人做事总是情胜于理。因此,枢密使安重诲,就一直是李嗣源的左膀右臂和心腹股肱。



宰相任圜是后唐李氏集团中少有的儒生士大夫官僚,不仅文能治国而且武能安邦。后唐李嗣源时期能够粗为小康,宰相任圜堪当首功。

但是,由于为人耿直,所以任圜与枢密使安重诲之间的关系非常紧张。甚至,两个人能在御前会议上、声色俱厉地干起来。重臣从来干不过宠臣,贤大夫从来干不过真小人。在李嗣源的帮助下,安重诲不仅把任圜赶出朝廷,而且诬陷其谋反,直至被问罪赐死。

04.好人一生不平安:因为乱世有乱世的逻辑

皇帝和重臣,互相猜疑,所以宠臣才能从中作梗。宰相任圜之死,就是最好的写照。因为乱世的一切逻辑还在照常运作。皇帝猜疑将军和臣僚,将军和臣僚也在猜疑皇帝猜疑。

当安重诲由宠臣升级为重臣的时候,也遭遇到了李嗣源的猜疑。猜疑就是当时的局,不以任何人的个人意志为转移。



公元931年,李嗣源的女婿石敬瑭伐蜀,安重诲被派去负责辎重运输。枢密使被外派的原因,就是安重诲横行朝堂、得罪了他多人。所以,朝堂不容安重诲,皇帝李嗣源也就难免被人鼓动。而正是在西行凤翔之时,安重诲遭遇凤翔节度使朱弘昭的诬告。

重诲怨望,不可令至行营,恐其生事。

于是,在皇帝的猜疑中、在同僚的打击下,安重诲身首异处。但是,从安重诲家中抄取的家财竟少得可怜,“不及数千缗”。安重诲横行霸道、安重诲害死忠良,但安重诲却不是后唐奸臣,他只是志大才疏。

李嗣源是个好人,所以宽大长者鲜有猜疑。但是,乱世的逻辑就是猜疑,因为根本就没有忠诚的理由。于是,宰相任圜之死、枢密使安重诲之死,还是因为猜疑。

但是,猜疑并不止于君臣之间,父子之间也是一样。李嗣源的次子李从荣担任天下兵马大元帅、尚书令、侍中等重要职位,于是横行朝堂。而朝堂大臣只能纷纷求调外放,都要躲着这个瘟神。公元933年,李嗣源病重不起,李从荣就以为父亲已死,于是婚礼纪发动政变,带兵闯宫。李嗣源“指天泣下”,授权近臣带兵平叛。他已经心力憔悴,虽然痛苦流泪但这个好人却哭不来乱世留情。



李从荣政变,被孟汉琼等一众大臣的雷霆之击震得粉碎。而李从荣这个横向惯了的纨绔子弟,也在政变中被当场斩首。

猜疑不至于君臣,还要延及父子。儿子不相信父亲,父亲也不相信儿子。在李从荣死后,李嗣源这个好人再也不忍这乱世无情,流着眼泪,在忧愤中离开了这个世界。

05.暗夜无光:沙陀人的努力失败了

李嗣源死后,其三子李从厚继位,即后唐闵帝。

李从厚是一个想有作为的少年天子,但乱世里的少年天子就是唐朝的僖宗皇帝和昭宗皇帝,根本就没有作为的机会。

朝中大权,被枢密使朱弘昭、冯赟把持;藩镇军权,被李嗣源的养子李从珂和李嗣源的女婿石敬瑭把持。

于是,根本就轮不到这个少年天子说话,朝中和朝外的两伙人就立即开启了流血的权斗。先是李从珂凤翔起兵,在攻入洛阳后,自立为帝,并追杀闵帝李从厚;后是,石敬瑭自山西起兵,在契丹人的帮助下,攻灭后唐、建立后晋。



这就是沙陀人建立的第一个中原王朝。沙陀枭雄能够对乱世输出武力,但沙陀枭雄却无力为乱世营造秩序。自大唐以来的乱世趋势,并没有因为大唐灭亡而终结,还要横行整个五代十国。

大唐帝国的天潢贵胄无能为力,中原天下的豪门士大夫无能为力,北方草原的沙陀枭雄也无能为力。李存勖以暴制暴,改变不了这乱世趋势;李嗣源好人流泪,也哭不来这乱世留情。

沙陀人的努力在李氏父子手中已经彻底失败了。接下来是后晋石敬瑭和后汉刘知远这两个沙陀枭雄。在这个沙陀人的时代,他们能够控遏这乱世趋势吗?我们拭目以待,看这暗夜到底能够横流多少轮回。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3953 字。

转载请注明: 好人乱世不平安:后唐李嗣源哭来了天下,却哭不来乱世留情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