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蓉是一名初中老师,她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从一个学生的表现,就能看出背后家长的样子。也就是说,什么样的家长造就了什么样的孩子。父母就像孩子的一面,一言一行,对孩子的影响比我们以为的要深远的多。
优秀生丽丽,是那种每次考试稳居前三,上课认真听讲,作业按时完成,聪明好学还听老师话的学生。这种学生对大部分老师老说,都很省心,但仅限于学习。
好学生丽丽总是独来独往,一放学就被妈妈接去不同的督导班,一到周末更是被安排的滴水不漏。丽丽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去交朋友,她在本该跟朋友一起分享小秘密的年纪,忙碌的穿梭在学校、家里、辅导班三点一线。长此以往,丽丽的性格变得愈发怪异,进入青春期之后,更是叛逆的没法接近。
丽丽妈是一个职场精英,对丽丽的学业做出了非常明确的规划,各种各样的兴趣班,层出不穷的辅导课。她把丽丽的时间安排的满满当当,甚至为了保证按时完成这些规划,包揽了丽丽所有与学习无关的生活琐事,完全把丽丽培养成了一个一心以学习为主的"学习机器"。
受母亲的影响,丽丽慢慢形成了这种认知,以为只有学习是重要的,成了一个只会学习的小孩,她没有朋友,爱生病,没有生活自理能力,一遇到事情就慌乱无措只会哭泣。青春期之后,丽丽发现她跟同学们不一样,于是这就成了丽丽叛逆期的爆发点。
丽丽妈的做法,到底对不对?
父母最爱说的一句话:为你好。
于是丽丽妈打着为你好的旗号,用成年人的方式安排着孩子丽丽的生活,用妈妈的身份操纵着孩子的人生。她擅自安排着丽丽的生活,没有问丽丽愿不愿意,也没有问丽丽开不开心,小小的年纪能不能承受的住。
总是以为爱就是要给你最好的,而常常忽略,我们以自己认为最好的给到孩子,却没有问,在孩子眼里,什么才是最好的东西。爱是自由,不是包办不是束缚。
与丽丽妈截然相反的一种是,"放养"妈妈
成绩稳居倒数的明明就是这种类型的代表。
明明是班上最让老师头疼的学生,成绩拖后腿,上课捣乱纪律,自由散漫并且屡教不敢。
而造成明明这种现状的,恰恰是因为他的母亲。
明明妈是一个自由职业者,她喜欢自由,认为的自由就是"放手"。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她从不过问明明的学习,不约束明明看电视玩游戏的时间,当然也不会督促明明完成作业。她认为这就是自由,她爱明明,所以要给明明最大的自由。
可是入学后的明明,却显得与其他人格格不入。
最明显的就是,学习上明明跟不上班里同学的进度,其他同学会的明问三不知,成绩频频亮红灯。再加上自由散漫惯了,上课时注意力也很难集中,经常被老师点名批评。老师与明明妈妈谈话,希望能多监督明明的学习,却遭到了明明强烈的抗拒
明明妈很苦恼,难道她给孩子自由是错了吗?
明明妈一直对孩子采取放养教育,她以为这就是自由,让明明不想学习就不学习,不想做的事情就可以不做。可是进入班级之后,他面对的却是必须学习这个现状,这样的矛盾冲突让明明造成一种困扰,为什么之前不想学习就可以不学,现在却不行了呢。这样的困扰直接导致的就是,直接对抗。
给他爱不行,给自由也不行,那到底应该怎样教育孩子呢?
朋友菲菲的儿子悠悠是一个非常好玩的小孩,说他好玩是因为,他是在这个敏感的年纪活得鲜少有的坦然的一个孩子。眼睛亮亮的,鬼点子特别多,与你讨论起问题来一套一套的。我问菲菲怎么把孩子带的这么好的。
她说其实很简单,我没有把他当一个孩子对待。
我们以经验丰富的过来人身份,站在家长的身角度,在这种条件下的沟通,显然是不对等的身,这种不对等使得沟通在一开始就有错位,这种错位会挡住我们的视线,让我们很难看到产生问题的本质原因。
孩子其实就是我们的一面,如果我们从一开始的位置就不对等,那么看到的自然也就不够真实。
菲菲说,在跟孩子沟通时,我很少会用父母的身份去要求或者指导孩子应该怎样,大部分的时候,我把自己作为他的朋友,以一种探讨商量的口吻,去跟孩子沟通。我把他当成一个独立的个体,当成我的朋友,需要帮忙时候我会求助他,我做错了的时候,也会主动认错,遇到自己解释不清的问题,也不会敷衍他,告诉他我也不知道,并试着启发他自己去找寻答案。
我还记得,每次我找孩子帮忙时,他都会非常开心。我给他说我也不会的时候,他从来也不恼,反而特别想要自己找出答案来告诉我。我觉得,他能感受到,我没有把他当一个孩子,而是一个独立的人,他从帮助我做一些事情,自己解决一些问题中,获得一种成就感,我觉得这是带孩子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有时候我们都会忽略掉,孩子在是你的孩子之外,更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需要获得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应该获得的存在感、价值感、以及成就感,而不是一开始就是你的附属品,或者一个弱势体。孩子心理建筑的大部分都来自于这份成绩感和价值感,作为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最不能忽略的就是这一点。
在面对孩,试着用孩子的角度去看待世界,然后再用成年的大脑去剖析,最后再用孩子能够理解接受的方式传达给孩子。这大概是作为父母,能给他们最好的引导了吧。当然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们需要足够多的耐心。
当丽丽妈放下那么急功近利的心态时,她开始带丽丽出去散步,出去看不同的风景。让她看到这个世界除了学习还有其他好玩有趣的事情,她开始寻求丽丽的意见,报辅导班之前,选兴趣课之前,都会询问她的看法,自己做错了的时候,她也会第一时间开始认错。她让丽丽看到,妈妈也是一个跟她一样会犯错的人,他们在一个平等的地位,这样的相处下来,丽丽更愿意与她说话了。
而明明妈妈却没有那么顺利,之前放养时间太长,明明性子野了,想要让他接受约束,费了很大的功夫。
不管是明明妈还是丽丽妈妈,无疑都表明了一点,父母的做法,一言一行,都会在孩子身上显现出来。长此以往,你看到的孩子的样子,就是你现阶段的状态,在你不满意孩子的现状时,可以先自我反省下自己现阶段的状态,而不是的以一个父母的身份来自以为的教育孩子。教育也从来不是单方面的事情,养育其实是一个互相成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论是父母还是孩子,都会在彼此身上获得成长。最后,希望每一个父母,在这个过程中,都能成为更好的自己,也能养出更好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