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历史上看,法国是惯于到敌人的后方去寻找盟友的,而这些盟友往往是大国、强国。然而一战后,它只得降格以求,把东欧一些小国组织起来去对付德国和苏俄,但这些小国过去都是后者的附庸国,而且这两个大国的潜力要远比法国来得强,因此只有在它们相对衰落时,东欧小国才能团结在法国的旗帜下。而一旦两国重新崛起,小协约国自然也就一哄而散了。一战后法国国内局势动荡,罢工运动此起彼伏。国民联盟政府上台后虽采取种种严厉的遏制、镇压措施,但并未能阻止革命运动形势的继续高涨。
1920年年初,卢昂、里昂、波尔多和巴黎地区的码头工人相继罢工,拒绝为法国派往苏俄的法国干涉军运送武器和弹药。5月1日,2万铁路工人举行大罢工,得到了码头エ人、矿エ、海员运输工人和治金工人的支持,声势浩大,一直坚持到5月28日。政府最后以解雇2万名铁路工人的办法,才勉强把罢工镇压下去。当年全国共发生罢工1832次,参加人数达131.7万人,罢工次数虽比1919年来得少,但罢工人数却要多许多。1920年3月,法国东南部还开展了广泛的农民运动,蒙彼利埃的农业工人发动罢工,要求提高工资。在里摩日召开的全国农业工人代表大会,要求与产业工人权利平等。
在全国90个省份中,有4个省爆发了农业工人的罢工。此外,法国人民还普遍要求停止对苏俄进行武装干涉,迫使法国政府从苏俄召回干涉军。在上述形势之下,尤其在1919年3月成立的共产国际(第三国际)的影响下,法国社会主义运动开始了新的分裂。在社会党内,以对待俄国十月革命和共产国际的态度为分界线,形成了列诺德尔为代表的坚决反对加入共产国际的右派,而加香、蒙姆索等人组成的左派则坚决要求尽快加入共产国际,还有龙格和勃鲁姆等人举起中派的旗帜,在两派之间摇摆。
1919年5月,社会党内的左派组成“加入第三国际委员会”,出版《共产主义公报》,呼吁社会党内的革命力量团结起来,尽快加入共产国际。列宁非常重视在法国社会主义运动中出现的革命化倾向,多次致信左派,提醒他们要坚决和机会主义派别作斗争,并表示坚信“共产党人愈果断、愈坚决,他们就会愈快地取得完全的胜利。在1920年2月召开的社会党第十七次代表大会上,就是否加入共产国际的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辩论,虽然以绝对多数通过了退出第二国际的决议,但左派提出的加入共产国际的提案未获通过。于是大会遂作出派代表团去苏俄考察、与共产国际直接进行谈判的决定。
由加香和社会党总书记弗罗萨尔组成的“调查与谈判代表团”于6月16日到达莫斯科,受到了共产国际的极为热情的接待。列宁本人非常重视和法国左翼社会主义者的接触,于6月19日和7月28日两次与加香等人作长时间的会谈。列宁满怀激情地对加香说:“我久已期待你们,因为我们坚信,巴黎和巴黎公社的法国必将对我们胜利的革命抱热烈同情的态度。”列宁还表示,俄国共产党人都希望,“法国能迅速建立起一个共产主义大党。”
加香等人和托洛茨基、布哈林和季诺维也夫等一批共产国际的代表进行了十分广泛的接触。他们还参加了共产国际第二次代表大会,加香在会上宣读了一份声明,称原则上同意共产国际提出的各项要求,并保证说:“我们在返回法国以后,一定把你们提出的条件,像传达第三国际的全部文献一样,如实地向我们的党传达。”加香等人自苏俄回国后,便积极宣传共产国际第二次代表大会的精神,关于加入共产国际的“21条”在社会党内引起广泛的反响。10月底召开的社会主义青年联盟代表大会上通过了该联盟加入共产国际的决议。
同年12月25-30日,在图尔召开的法国社会党第十八次代表大会上就是否加入共产国际问题再次展开了激烈的辩论,以加香为首的左派要求接受“21条”,立即加入共产国际;以龙格为代表的“重建国际委员会”则对共产国际提出的条件持保留态度;勃鲁姆领导的“社会主义者抵抗委员会”转到了坚决反对加入共产国际的立场。对会议产生积极影响的是由季诺维也夫、列宁、托洛茨基、布哈林等17人共同签署的“季诺维也夫电报”,它猛烈批评了龙格等人的错误观点,支持加香为首的左派。28日下午,著名国际工人运动活动家、德国共产党人蔡特金的来到和所发表的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的演说,更对左派在会议上的取胜起了极大作用。
30日,左派提出的加入共产国际的提案终于获得通过,这样就在激烈的斗争中诞生了法国共产党。勃鲁姆领导的社会党人则宣布继续留在“老房子”里,法国社会主义运动开始了新一轮的组合。国民联盟的内外政策不断碰壁。强硬的对德政策和出兵鲁尔的失败,使法国在国际舞台上陷于孤立。国内经济形势迅速恶化,物价呈直线上升之势,以1914年的物价指数为100,则1922年12月为206,1923年1月为209、2月为216、3月为2216月更达231。法郎贬值的速度也快得惊人,1923年1月,1英镑相当于69.74法郎,2月为76.38法郎,8月已达82.92法郎。右翼政党处于内外交困的境地,这就为左翼各派力量的团结和执政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