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学习很努力,但是学习成绩依然不理想,原因就在于低效学习
中学生的学习任务繁重,学习时间紧张,许多学生看起来非常刻苦,天天都在拼命背书做题,但是学习成效却不高,提分效果并不明显。原因就是学习方法低效甚至无效!
一、只顾拼时间,而忽视学习效率
中学生学习任务繁重,很多学生抱着“学习时间越长效果越好”的想法,拼命挤时间去学习,几乎达到了自己的生理极限,但进步仍然十分有限。低效利用时间的学生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学习成效却不见长甚至越来越差,而高效利用时间的学生投入了相对较少的时间和精力却取得了不错的学习成效。
对于学习,中学生首先需要明白:“时间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效率。”中学生需要合理安排好一天的时间,切记不要占用了休息时间来读书,却在应该读书的时候感到疲劳,一定要劳逸结合。中学生将自己所有的时间进行类型化的划分,兼顾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根据自己每日的时间安排和精神状态进行灵活的调整。周末、假期或者自习的时候,中学生可以按照记忆规律,早上8点到12点和晚上睡前这两段记忆高峰背记文科类的内容,在下午拿出整段的时间做数学或文理综合卷子。
二、漫无目的刷题,喜欢钻研偏题怪题
有些中学生漫无目的地做题,基本的东西还模棱两可,没有过关,经过大量做题后,巩固了或默认了某种不正确的认识,反而有害无益,得不偿失。做题最重要的是选"好题",千万不能见题就做,不分青红皂白,那样的话往往会事倍功半。题都是围绕着知识点进行的,而且很多题是相当类似的,首先选择想要得到强化的知识点,然后围绕这个知识点来选择题目,题并不需要多,类似的题只要一个就足够,选好题后就可以认真地去做了。
做难题怪题虽然一定程度上能够练习并提高学生攻破“压轴题”能力,但是在复习中,过于钻研这些题型,难免会陷入既抓不住西瓜又丢了芝麻的境地,甚至舍本逐末,丢掉了基础知识。中学生需要明白,只有牢固掌握常规思维,常规方法,才能以不变应万变。即使是尖子生,花费很多的时间钻研偏、难、怪题也不是一个好现象。但也并不是说难题就不可以做,而是不该去“钻牛角尖”。
三、学习屡错屡犯,不会总结思考
不少学生没有从错题中总结经验,没有找出犯错的根本原因,而是一味认为自己没有记住。对于做错的题,中学生应当认真思考错误的原因,是知识点掌握不清还是因为马虎大意,分析过之后再做一遍以加深印象,这样做题效率就会高得多。
中学生可以建立错题本和难题本,总结分析原因,防止在同一个地方频繁摔跤。错题和难题反映着许多知识点的联结,掌握了错题和难题就等于把高分拿在手。中学生建立错题本,需要摘录原题,分析错因,写出正确答案,再次复习时,如果还不会,就问自己:怎么还不会?就要进一步查找原因,这时举一反三,将与本题相关的知识点或习题联系起来,写下来。
四、做题缺乏独立思考,不善于举一反三
照本宣科,不知道融会贯通,这是大部分学生的通病。有些中学生平时学习复习的时候已经习惯于老师讲题解惑,做题、考试时不善于自行思考,喜欢去“套”。做作业的时候也喜欢参看答案或在课本寻求解答,有去思考却往往不能深入。虽然有些同学整理一些错题本、典型题等,但是却缺乏融会贯通的能力。
中学生凡事要多靠自己独立思考,不要总想着依赖外界的力量。同样一道数学题,自己花一个小时做出来,和花五分钟从老师同学那里问来,效果肯定是不一样的。听讲时一定要听懂老师所讲的每一个重要细节,在这个细节上看老师是怎样思考、分析、判断和处理的。越是细小的重要细节,就越能学习到更多知识。自己思考过,总结过经验,下次再碰到,就可以很快地解决问题。问别人,可能你很快就能完成作业,而且表面上对这道题吃得很透,但下次再碰到,可能还是不会。
中学生需要明白,真正的努力,不是比谁花的时间更多,谁把自己虐得更惨,而是找到合适的学习方法,抛下杂念,全身心地投入去做好学习上的每一件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