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从茫茫大草原带着原始的蒙昧和野心,踏入中原,从一开始不被汉人接受,使用铁血政策,到康熙时期的怀柔政策,亲汉学汉,再到康乾盛世的到来,都成了一部辉煌的皇族诗篇。
由于雍正统治的时间较短,所以在康乾盛世中占据主导地位的并不是他,特别是乾隆,留下了大量和自己相关的歌颂“诗篇”,历史上对于这位长寿皇帝还特别做了一个“乾隆盛世”。
但是近年来越来越多相关历史咨询的出现,纷纷揭开了乾隆盛世的真面目,盛世,在乾隆时期真的出现过吗?为何乾隆之后,清朝的颓败之势就越来越扼不住脚步呢?
作为一个高寿皇帝,乾隆的一生比起他的祖父、父亲,是顺遂多了。康熙年少失去父亲的庇护,和皇祖母两人互相依靠,16岁斗鳌拜,夺回政权,开始南征北战,平乱边疆,发展国内经济,真的非常不容易。康熙一生勤勉的政绩给自己的儿孙带来了大好局面,这个开局打得相当好。
乾隆的父亲更为坎坷,由于康熙太能生,儿子一二十个,而且康熙的儿子大部分都很优秀,这让排在老四的雍正就显得较为平庸,爹不疼娘不爱,早早又陷入了夺嫡风波之中。
雍正是在韬光养晦的伪装下,最后才成功得到皇位继承权的,之后的十年统治时间,雍正全力扑在了管理国家上,虽然一些政策过于铁血,让历史学家对于这位中年皇帝并没有多少褒扬,但是不得不说,雍正将康熙晚年一些政策上的疏漏完美的弥补了,雍正成为康乾盛世最重要的桥梁。
雍正活着的时候就确立了皇位继承人,乾隆的登基顺风顺水,没有祖父、父亲的坎坷,接过的江山又是父亲严格管理过的盛世王朝,所以一开始,乾隆对“这份家业”是非常重视的,乾隆前期还是花了很多时间在政务上,这也是乾隆的高光时期,在这个阶段,真的是天下升平,百姓生活无忧。
然而,这些美好的词语却被一群外国人无情的抹去,他们的到来揭开了乾隆盛世的千疮百孔,这段曾经被我们不停歌颂赞美的历史,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形呢?
郑和下西洋,带着满满一船的宝物出去,回来的时候也带来当时其他国家不富裕,不发达的信息,这些信息非常重要,一直流传到了清朝,这些信息给当时的人们传达了一种信息:在中原以外还有一些“蛮夷之族”,他们贫穷落后,对我们的珠宝爱不释手,其他都是落后于我们。
这种信息影响了整个清朝的统治,到了乾隆时期,依然对前来访华的使者表示极大的不屑和嘲讽,可见乾隆有多自大。
公元1792年,英国就派出了马戛尔尼勋爵前来建交,当时英国的航海技术已经十分发达,但是他们的船队依然航行了一年才到达大清朝,这次万里迢迢来中国的目的是给乾隆贺寿,顺便表达一下想和大清建立对外贸易往来的需求。
在此之前,由于乾隆很长一段时间对于外交的停滞,英国等西方国家对清朝的了解依然停留在马可波罗的文字记述,马可波罗说中国是一个遍地有黄金的国家。
1、饥饿的人群
按照惯例,大清派出了一帮人马来接待这群“蛮夷之人”,还有一些百姓来伺候他们。这些前来端茶送水,擦桌子扫地的中国人,面黄肌瘦,衣衫褴褛,为了一点点剩余的饭后残羹,不顾形象的吃喝,甚至连外国人喝剩下的一点茶叶也“打包”带走。
这些人们的脸上没有一点对生活愉悦的表现,他们愁容满面,似乎随时都在为下一顿烦恼,而他们被朝廷派来的太监、官员呼来喝去,还一脸麻木,似乎对这样的呵斥习以为常,而绫罗绸缎只出现在官员和太监身上,这群可怜的人们似乎是奴隶一般的生活着。——《我看乾隆盛世》
2、敷衍的朝廷
康熙是一个非常有度量的皇帝,他在位的时候就认真学习了西方的数学,德国传教士汤诺望就得到了康熙的重用,而且,康熙还购进了许多西洋武器,也让工匠模仿制作,让八旗子弟兵学习使用枪支,康熙的海纳百川让他意识到落后就要挨打,可惜的是,康熙的这种好学精神并没有延续到乾隆。
其实,乾隆中后期非常的腐败,且不说和珅那十几亿的家财是怎么来的,官场上就已经是一片乌烟瘴气,乾隆好大喜功,朝廷上下官员苟且,为了让皇帝出门看到的都是一片祥和,造假在当时已经是在正常不过的了。
而且,当时的八股文科举考试依然盛行,在这个时候的清朝谈什么科学?谈什么资本和军事共赢?这些在乾隆看来,就是要来打他家业的算盘,一切都被拒之门外。
而此时世界的另一端,欧美国家正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工业革命,独立革命,一场又一场的变革中,科技在飞速的发展,工业军事的迅猛发展,让西方国家开始期望和一直保持神秘的中国打上交道。
可以说,乾隆中后期已经不再是盛世,可能乾隆也被蒙蔽,活在一群蛀虫编织的谎言中,将自己祖先辛苦经营的大好河山挖了个窟窿,这个窟窿到嘉庆帝时期就无可避免的暴露了出来。
可惜嘉庆也只是个资质普通的皇帝,终究也无法弥补,清朝颓势越来越明显。而自那一次拜访之后,清朝的弱点完全暴露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面前,他们看清了一切,从此开始了磨刀。
文章作者:大慧
整篇图文由大咖说史工作室团队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