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武帝刘邦时期,有一位另类大臣叫任延,他上演现实版“归去来兮”的故事。
任延,字长孙,宛县(今河南省南阳市)人。
如果只用一句话来形容任延的少年,就是一个知天书的神童。王莽篡汉建立新朝后的天风三年(公元16年),十二岁的任延到了长安,和刘秀一样就读了当时全国的最高学府太学。他天生禀赋过人,再加刻苦努力,很快就因为精通《诗》《易》《春秋》这几部经典而扬名太学,结果他拥有了这样的绰号:圣童。
如果只用一句话来形容任延的青年,就是一个待天时的隐客。很快,因为王莽失道,天下大乱。任延为躲避兵祸,到陇西“隐居”。
当时割据陇西四郡的军阀隗嚣久闻任延的大名,想把他延揽到自己麾下辅佐自己,就派人去请任延出山。任延拒绝了,理由是自己无才无德,只适合做闲云野鹤,不适合做官。
当然,这其中真实的理由却是任延知道隗嚣是个首鼠两端,没有大志,不懂爱民之人,所以拒绝了这样的庸主邀请。最后,反抗王莽的起义军杀了王莽,立汉室宗亲刘玄为帝。
更始元年(公元23年),十九岁的任延结束隐居生活,出来报效国家。更始帝把任延安置在掌管全国军队的大司马属下,任命为会稽都尉。因为他的年龄小,当时都惊动了整个官场。但任延上任后,淡泊名利、礼贤下士,所以会稽郡的贤士争着到他的手下来为国出力,就连一向自命清高的名士严子陵都愿意出山为他效劳。
如果只用一句话来形容任延的壮年,就是一个为人民服务的公仆。
刘秀在河北称帝后,任延作为原先政权的官员,上书刘秀,请求辞职,保全性命,愿意到洛阳王庭去居住。
刘秀久闻任延的名声,就下诏让他担任九真太守。九真即现在的越南清化省全部和义静省的东部地区,西汉初年为南越王赵佗开辟的疆土,算是东汉的边疆地区了。太守是一个郡的最高行政长官。刘秀在洛阳亲自接见任延,赠送名马和丝绸等,让任延把老婆孩子留在洛阳居住。
九真这地方的老百姓靠打猎为生,不会耕种土地,没吃的时只好到其他地方如交阯(今越南北部河内市以东天德江北岸地区)去借去换,有时候经常断粮。任延把北方先进的农业耕作技术引进到九真,教大家铸造农具,开垦农田,把古越南从以渔猎为生的原始社会直接带入农耕文明的封建社会。老百姓的土地越来越多,都富裕了起来。
当时,当地还处于母系氏族社会,没有婚姻一说,男女看对了眼就在一起睡觉,生下的孩子有时候也不知道是谁下的种。任延就发布公告到属下各县,让年纪在二十到五十的男子,十五到四十的女子,按相应年纪找自己看上眼的人婚配。如果家穷没有聘礼的,由政府的长吏以下官吏各自节省俸禄来帮助大家。
任延搞的集体婚礼,人数多达两千人。这一年,风调雨顺,粮食大丰收。不少当年结婚的人还生下子女。原来光棍一个的老哥们儿现在是“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而且孩子还确确实实就是自己的种。
于是,许多人为了感谢任延,把孩子的名字叫“任”。大家不要认为用任延的姓起孩子名是对任延的不敬,按越人的习惯,后代习惯延续长辈名字里的一个字,比如“日程”的儿子可能叫“整日”,以表示对长辈的尊敬。
任延的德政,让周边的蛮夷夜郎等小国,对大汉的道义礼仪羡慕有加,不再相互攻伐,而是向大汉学习。任延于是放心地把边防建设的人力、物力、财力精简下来,用于经济建设。
后来,刘秀又把任延任命为武威郡太守。刘秀亲自接见任延,嘱咐他说:“善事上官,无失名誉。”意思是说一定要听上级的,服从上级,伺候好上级,不要让上级说不好听的话。
任延回答说:“臣闻忠臣不私,私臣不忠。履正奉公,臣子之节。上下雷同,非陛下之福。善事上官,臣不敢奉诏。”这几句话不用翻译成现代文大家也明白。真是铁骨铮铮,一腔浩然正气啊!光武帝刘秀叹息道:“卿言是也。”刘秀是个马背上打天下的皇帝,自然明白任延的话是非常正确的。
任延果然没有食言,到了武威,马上来了个雷厉风行的三步走。
第一步走:安内。他为了抓好那里的治安,首先把当地的“土霸王”田绀抓起来,把其父子宾客罪行极大者杀了五六人。田绀的小儿子田尚,聚会地痞流氓数百人,自号将军,趁夜来攻城。任延立即发兵,将田尚的叛匪剿灭。从此朝廷的法令得以在武威境内顺利施行,吏民得以安居乐业。
第二步走:攘外。武威郡北边是匈奴,南面为种羌,老百姓怕这些游牧民族的侵扰,大多放弃田产,农业经济一蹶不振。任延在郡内选拔精通武艺和有武略之人千人,讲明了赏罚条例,在易受胡骑侵扰的要害地方设置了据点,一方有警,其他地方马上支援。游牧骑兵在多次侵扰不成反而损兵折将的情况下,再也不敢来侵扰了。
第三步走:改革。任延以民生为重,当时武威等河西地区一向降雨量不大,河流不通。任延设置了管理水利的官吏,修理沟渠,老百姓的农业灌溉得到好处。他又设置了学校,让掾史的子孙,都上学受业,还减免读书人的徭役。从此,豪迈的武威郡也有了许多儒雅之士,从此威武的武威郡开始焕然一新。
总之,任延的为人的骨气、节气,做事的傲气、霸气,都是官员学习的榜样。
当然,尽管刘秀礼贤敬贤,极为重视人才,大力推行人才战略,发掘和吸引了大批人才从幕后走到台前,积极为国效力,但也有极少数胸怀满腹经纶、雄才大略的不世之才宁愿归隐山林,也不愿踏入红尘受羁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