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乔有山奔赴求学路

走出乔有山奔赴求学路

王尽美在莒县高小进行演讲。张秀丽 绘

王尽美成为新文化运动的积极传播者,莒县各学校纷纷邀请他去演讲。莒县周县长听闻便登门拜访,对王尽美的政治觉悟很是赞赏,王尽美却拒绝了周县长的任职邀请。“十月革命”胜利的消息传来,王尽美尽力说服家人,前去济南求学,以求用教育投身到时代变革中去。

在学校广泛演讲 赢得演说家美誉

随着新文化运动在诸城的开展,王尽美不仅成了《新青年》忠实的读者,还成了新文化运动积极的传播者。

他利用农闲季节,召集附近的一些进步青年赶集上店、走村进校宣传新文化运动,在当地引起了很大的反响,成了当地名人。

他的名声很快传到莒县县城,莒县高小的校长邀请他去做客,王尽美受到师生的热情接待。

校长称赞他是莒县民主革命的推动者、新文化运动的传播者,并让他在新学期开学典礼上给全校师生作演讲。

学校操场上,几百名师生早已肃立等候,他就在全场热烈的掌声中走向讲台。他先环视了一圈会场,然后大声发问:“敬爱的师生们,你们说我们读书的目的是什么?”台下传来各种不同的回答,王尽美又大声说:“我们读书的目的不是为了升官发财,而是为了救国救民!”他接着分析当前的时局:“我们古老文明的中华民族现在已经被折磨得遍体鳞伤了!旧道德、旧礼教就像毒蛇一样缠绕着中国人的心。国家独裁多了,民主少了;迷信多了,科学少了。为此,我们广大师生们要勇敢地去接受德先生(民主)和赛先生(科学),要积极地反对迷信与专制,勇于肩负起改造社会与振兴中华的伟大重任!”他倡导师生们要多读一些《青年杂志》这样的进步报刊,只有多读进步书籍,才能紧跟时代发展潮流,才能不断进步。

他的演讲从上午10时开始,一直讲到下午1时多。虽然过了吃午饭的时间,但师生们不顾饥饿,坚持听完。

这次演讲很快在莒县教育界引起了很大反响,许多学校争相邀请王尽美去演讲。这次莒县之行,广泛地宣传了新文化新思想,王尽美还赢得了“演说家”的美誉。

故人拜访倾心畅谈 拒绝官差一心求学

莒县的周县长是个开明人士,他面对社会动荡不安,感到前途迷茫,听说大北杏有个叫王瑞俊的青年才俊对时局很有见地时,他便前去登门拜访。

当周县长听说王尽美给本村一家地主的孩子当过陪读时,就打听起一个人。说起十年前,他曾以监学身份视察过见山堂私塾,在那里见到一个陪读生,那陪读生举止大方、不卑不亢,对他的考问对答如流,年纪与王尽美相仿,他问王尽美是否认识此人。

王尽美听后,忙起身抱拳说:“承蒙先生铭记,那人便是学生。”

周县长仔细端详了王尽美一会儿,惊喜地说道:“浓眉大耳,果不其然!看来你我真是投缘。”

两个人顿时倾心畅谈起来。

周县长问王尽美对时局的看法,王尽美也不谦让,娓娓道来,从鸦片战争讲起,一直讲到辛亥革命;又从清朝腐败讲到军阀混战。他说,当前的独裁与专制有悖社会发展潮流,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虽然当前民主革命遭到了一些挫折,但实行民主政治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现在军阀统治的局面注定不会长久。

周县长听了很受启发,说以己之力虽然难以改变时局,但是他可以为民主进步多做些有益的事情。

王尽美赞赏地说:“大人如此礼贤下士,进步开明,在当下官场已实属不易,还望大人以民生为念,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若能如此,足以让百姓歌功颂德了。”

当周县长问及王尽美以后有何打算时,王尽美说先务好农,保障一家人衣食饱暖后,再作打算。周县长又试探问道:“贤士若目前尚未具体打算,不妨先到县府做些事情,也便于就近求教。”

王尽美说:“大人的美意晚辈领了,只是学生目前最大心愿是外出求学。只有教育才能改变大众的愚昧与无知,只有大众都觉醒了,我们的民主政治才会得到推广与普及。”

周县长听了,无限感慨地说:“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你真是一位具有鸿鹄之志的青年俊杰啊。”

虽然家中贫穷,但王尽美并不想谋一份人人都羡慕的官差,因为他有“以天下为己任”“胸怀教育救国”的远大抱负。

软磨硬泡说服母亲 济南求学教育救国

当“十月革命”胜利的消息传来,王尽美预感到中国将要发生一场伟大的社会变革,再也按捺不住内心的渴望,决定外出求学,投身到时代变革中去。

他想报考师范,将来当老师。他对妻子说:“现在国难当头,我要去济南求学,致力教育救国。”妻子早就知道丈夫不是平庸之辈,不会甘心待在乡下,表示同意。奶奶却竭力阻止他外出求学,她说他是老王家的独苗,不在身边她不放心。孙媳妇劝道:“奶奶,他上完学就回来,回来后当了教书先生,既让我们家扬眉吐气,还能过上好日子,这是多好的事啊。”在王尽美与妻子多番说服下,奶奶终于同意了。

当他准备赶赴济南时,母亲却突然变卦,说王尽美是快做父亲的人了,要是出去了,一家老小谁照顾。尽管王尽美费尽口舌试图说服母亲,母亲却坚决不同意。

在苦恼与矛盾中,王尽美想到了古代圣贤说过的一些话,东汉太史慈说:“大丈夫生于乱世,当带三尺剑立不世之功。”梁启超说:“凡办事必有阻力。其事小者,其阻力亦小。其事愈大,其阻力亦愈大。”于是,王尽美整天缠磨着母亲,母亲走到哪里,他就跟到哪里;母亲烧火做饭,他就倚在屋门框缠磨着,后来竟让门框磨破了肩膀。据王尽美嫡孙王明华回忆:“曾祖母每当对我讲起此事来,都要掉眼泪。”在王尽美接连不断地软磨硬泡下,母亲终于同意了。

1918年4月的一个清晨,王尽美背上行李告别家人,踏上了去济南求学的道路。妻子默默目送着丈夫,直到丈夫的背影消失在她泪水婆娑的视野里……

王尽美登上了南岭,站在岭上最高的“磨盘”山上,眺望着眼前绿色葱郁的苍茫大地,不禁感慨万千,高声吟诵道:

沉浮谁主问苍茫,

古往今来一战场。

潍水泥沙挟入海,

铮铮乔有看沧桑。

从此,他走上了一条求学的道路,走上了一条革命的道路。

本期参考资料:《初心永恒尽善尽美》与《难忘那片土地——尽美故里行》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2326 字。

转载请注明: 走出乔有山奔赴求学路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