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宋祖锋 通讯员 王功修
近五年新建、改扩建115处中小学、幼儿园,招聘及引进教师1846名;高考成绩保持省市领先位置,2021年有8名学生分别考取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完成全区中小学班班通多媒体教学设备更新工程,195所学校被评为青岛市高水平现代化学校……
在建设活力宜居幸福的现代化新区进程中,即墨区统筹经济社会各项事业,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位置,坚持民生为本,聚焦关键环节,精准施策发力,构建幼有优育、学有优教的高品质教育服务体系。
加大支持投入力度
城乡办学条件持续改善
让每个孩子在条件优越、环境优美的学校里读书学习一直是即墨教育工作的目标。
该区每年将教育事项列入为民要办的民生实事,召开专题会议集中研究教育工作,不断加大政策保障和资金投入,着力“补短板、强弱项、增供给、促均衡”。先后出台即墨区中小学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即墨区学前教育行动计划(2017-2020年)、即墨区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打响改善办学条件“总攻战”。
大动作带来大改变。近五年,全区新建、改扩建115处中小学和幼儿园,移风中学、潮海第四小学、皋虞路幼儿园等一座座“高颜值”新学校拔地而起,成为点缀在即墨城乡大地上的美丽风景。
同时不断完善内设配备,塑胶操场、标准化食堂实现应建尽建,完成全区中小学班班通多媒体教学设备更新工程,现代化教育教学条件惠及越来越多的城乡儿童,195所学校创建为青岛市高水平现代化学校。
大手笔描绘新图景。到2023年底,即墨区计划启用公办幼儿园69处,新建、改扩建德馨小学东校区、二十八中东校区等义务教育学校45处,新建、改扩建普通高中6处,进一步优化教育布局和资源配置。
注重内涵特色发展
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升
新时代,如何办出高质量的教育?即墨区着重在队伍建设和教育改革上做文章。
有好的老师,才能教出好的学生,才能办出好的教育。近五年,全区招聘及引进教师1846名,其中“双一流”高校优秀毕业生、国家公费师范生273名,进一步优化了队伍结构。狠抓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体系建设,开展“大爱至美、做学生成长引路人”系列师德教育活动,引导教师爱岗敬业、潜心育人、廉洁从教。完善干部教师培养培训机制,成立7个名校长工作室、31个名师工作室,评选首届即墨名师、名校长培养人选93人,以名优人才引领教师专业成长。2021年,全区有2名教师获评省特级教师,3人获评青岛市最美教师,4人获评青岛名校长,14人入选青岛名师培养工程,38名教师入选青岛市中小学学科带头人。
另一方面,即墨围绕打造“阳光下成长”教育品牌,不断深化改革创新、优化教育模式,让学生学有所乐、学有所获、学有所用。将党史学习教育与立德树人相融合,积极开展“学党史、知党情、跟党走”主题教育活动,厚植爱党爱国情怀。落实青岛市“十个一”项目,开展研学旅行、科技创新等活动,让学生在第二课堂汲取成长养分。通过集团化办学、协作体教研、联盟办园,推动城乡教育协调发展。抓好劳动教育、实践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广泛开展社团活动,促进学生养德启智、多元成才、全面发展。
策略、方法之变,盘活了教育教学这盘大“棋”。高考成绩保持省市领先位置,在全市被誉为“即墨现象”。学生在各级各类文体比赛的舞台上展现良好综合素养,受到广泛关注。
落实服务惠民理念
教育民生温度更加彰显
即墨区把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期待作为始终遵循的工作宗旨,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积极转作风、强服务、惠民生。认真做好“双减”工作,营造良好教育生态。全面实施小学生课后校内托管,解决了家长“接送难”问题。认定普惠性民办园212处,普惠园占比达到91.2%。对75所农村小规模学校食堂实施运行成本补助,保障学生中午就餐。安全运行222辆校车,解决农村学生上放学交通问题。建立从幼儿园到大学的贫困学生资助体系,不让一名学生因贫失学。开放72处学校操场,方便市民健身锻炼。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保障师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一项项暖心实举,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即墨教育的满意度。
下一步,即墨区将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适应社会需求,围绕高质量发展主题,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办好优质均衡人民满意的教育。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