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小洲爱历史,今天给大家带来一件历史事件。
三苗的侵扰,是远古时期比较严重的边患。少昊、颛顼的时候,三苗继续作乱,尧、舜曾经领兵征讨,三苗只是暂时臣服,然后复叛,反反复复,后来一直到大禹时代,三苗叛乱才最终被平服。在中原华夏部落联盟的南部地区,有一个地域辽阔、人 口众多的三苗部落联盟。这个部落联盟由三支苗族的氏族部落组成,也称有苗。三苗所处之地大致包括今湖南、 江西二省的大部和湖北的东南部、安徽的西南部。史书上称三苗左有彭蠡,即今江西鄱阳湖;右有洞庭,即今湖南洞庭湖;南有文山,在今江西吉安县东南;北有衡山,在今安徽霍山县西南。
因此,三苗之地地势复杂,易守难攻。也正因为如此,它便不服从中原部落联盟的领导,屡屡反叛,成为南方地区一股顽固的对抗势力。在尧、舜执政时期,三苗对中原部落联盟时叛时服,冲突不断。据说有一次,有苗叛乱,禹打算发兵攻伐,舜制止说: “不可以。我们自己德义浅薄,反而要用武力去征伐人家,这是不道德的事。”于是舜一方面对三苗以道德进行教化,另一方面加强练兵,增强军威。三苗在舜的文教感化和武力威慑下,暂时归顺服从。
后来,三苗与放逐到那里的丹朱(尧的儿子)联合发动叛乱,结果被舜制服,舜把三苗中的首恶分子流放到三危(今甘肃敦煌一带)。尽管如此,三苗中与华夏部落联盟对抗的反叛势力并未因此清除。到禹登上帝位之后,这股反叛势力再度崛起,气焰更加嚣张。民间盛传,在三苗发动叛乱的那些日子里,三苗聚居的地区妖魔四起,天生异象,太阳在晚上出来,连续下了三天血雨,炎热的夏季突然冰冻,大地开裂涌出泉水,弄得百姓惊恐万分。面对三苗来势汹汹的叛乱,大禹决定进行一次大规模的攻伐。
禹在攻伐三苗之前,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他首先召集各路诸侯,命他们出兵支援这次讨伐行动。然后在玄宫祖庙举行了隆重的祭祀典礼,先祭祀天神,再祭祀祖先,祈求平安和胜利。祭祀完毕,禹又举行了誓师大会。禹在大会上手握玄圭,象征奉天之命,对参加这次战争的官员、士兵以及各路诸侯发布出师令。他说:“各级官吏,各地诸侯,广大的士兵民众,都恭听我的命令。那愚蠢的有苗族首领,心志迷乱,不听教化,屡次发动叛乱,不把天神放在眼里。在三苗地区,政治腐败,道德沦丧,秩序败坏,君子受迫,小人当道,人民百姓怨声载道。现在上天降罪,必须惩治这些元凶。我奉天应命,带领你们这些英武的军士,前去伐罪他们。你们要戮力同心,勇往直前。凡攻克有功者,必予以重赏。”
誓师完毕,大军浩浩荡荡南下,直逼三苗族聚居的洞庭湖、鄱阳湖一带。禹率大军进入三苗地区后,三苗族也派军 前来抵御。由于禹军装备精良,训练有素,而三苗军只是一 些乌合之众,犹如散兵游勇,所以战斗一开始,三苗军明显处于劣势。禹采取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的策略,先将三苗的酋长射死。三苗军丧失主帅,群龙无首,顿时阵脚大乱,纷纷四散溃逃。这场战争遂以大禹的胜利和三苗的失败宣告结束。三苗部落联盟土崩瓦解,大部分三苗族人开始向南退却,一小部分逃向北方、东方以及西南方。
这些苗民逃到各地之后,逐渐融合到其他氏族、部落中去,还有一些被俘虏, 沦为奴隶。向南和向西南迁移的三苗族,有些仍然保留着聚居的状态和本族的风俗习惯。有些人认为,分布在今湖南、 广三苗部落联盟演变而来的。禹对三苗攻伐的胜利,使原来三苗族的聚居地变为了夏国的领土。这一地区内的氏族、部落及其民众,就变成了夏王朝的国民。夏王朝直接统辖的疆域进一步扩大了。
以禹为首的夏朝统治集团,在这次战争中俘虏了很多苗民作奴隶, 同时掠夺了大量的财富供统治阶级享用。这就为奴隶制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和劳动力资源。此次征伐的胜利,还使夏国的声威大震,西戎、北狄和东夷的很多氏族部落,都纷纷来朝,表示归附。此后,夏、商、周三代,再也没有听说三苗叛乱的事。南方社会秩序安宁,百姓安居乐业,出现长期稳定的局面,这也是大禹的一大功绩。夏禹先治平水患,又征服三苗,功高德广,因此被后世尊称为大禹。
本文由小洲爱历史原创,欢迎关注,大家一起长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