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史箴图
中国,公元6 世纪,高25 cm
这是大英博物馆收藏的最重要的中国画,它是现存的中国最早的绢本之一。它阐释了一首题为《女史箴》的诗作。《女史箴》为宫廷妇女提供了道德规范的行为准则。这幅作品很可能是5 或6世纪晚期的摹本,原作是中国著名的人物画家顾恺之(约344~406年)所画,他的画作以传神著称。
这幅画也因为它的收藏者而地位显著。它被记录在宋徽宗(1101~1125年)的收藏中,并且有金章宗(1189~1208年)的题词,在元朝和明朝辗转流传于很多私人收藏家之手,到了清朝,最后成为乾隆皇帝(1736~1795年)的收藏。
守护者木雕
中国南部,东周,公元前4 世纪
高(从基座算起)43.7 cm
这一罕见的木雕有近2500年的历史。这类雕像在中国古代的楚国通常作为守护者被放置于墓穴中。楚国相当于今天的湖南和湖北省。在这个雕像制作的年代,楚国统治着中国一片广大的地域。
楚人尊崇并敬畏很多神灵,通过巫师与神灵沟通和协调。头戴鹿角似乎在萨满教仪式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有类似干漆鹿角的木雕可能代表了巫师,或者他们的权力。楚人以其悠久的雕刻传统和木雕工艺而闻名,其中包括许多现实动物的雕塑,例如鹤和鹿等。
阿弥陀佛大理石像
中国河北崇光寺,隋代,公元585 年,高580 cm
大英博物馆中最大的两件藏品都是宗教形象。这尊巨大的阿弥陀佛大理石像,最初竖立在中国北方的一座寺庙里,有近6米高。它是由隋朝的第一个皇帝隋文帝建造的。隋文帝尊崇佛教,并鼓励佛教在中国传播。隋文帝在他的帝国内广泛分送佛舍利,建造和修复了很多佛像。在佛教中,阿弥陀佛统治着西方极乐世界,所有称念他佛号的人都能在这块净土得到重生。
这尊佛像的双手已经遗失了,但是可以看出右手原本可能是举起的,手掌向外,施无畏印(让众生安乐的姿势),左手略低,施与愿印(布施与恩惠的姿势)。佛像十分坚固,衣服布料上的褶皱刻画得非常清晰,这是隋代佛像的典型特点。
景泰蓝瓷坛
中国,明朝宣德年间(公元1426~1435年),
高62 cm
在中国艺术中,龙有着长长的像蛇一样的身体。与欧洲文化中的龙不同,中国的龙被视作是吉祥的,而不是邪恶的。龙尤其和皇家权力和权威联系在一起。就如同这个瓷坛上的龙一样,通常是黄色或金色的,并且总是有5 个爪子。
这个瓷坛用掐丝珐琅技术装饰。最初,这个物品是铸成铜制的脸型,是个带盖子的广口瓶。它的轮廓是用焊接到表面的铜线制作而成的。最后,这些单元都用彩色玻璃填充,这个容器被加热,直至玻璃熔化固定为止。
这个瓷坛制作的时候,景泰蓝是皇室专用的。有很多精品是为宫廷和寺庙制作的。这个瓷坛颈部的题字表明它是内务府监造局监督制作的。
玉 琮
来自中国南部,公元前2500 年,高49.5 cm
这是一种被称作琮的神秘礼器,通常发现于坟墓中。这个琮是用玉制作而成的。它是大约4 500年前中国江苏省新石器时代的良渚文化制作的。
这些琮基本上是一个方管,中间穿有圆孔。琮是中国古代玉器中最为神秘的。它们被大量埋葬,仅仅一座墓穴中就有33个琮,在主要的良渚文化遗址中都有惊人的发现。但是它们的功能和意义仍然不得而知。制作琮极其困难,而且耗费时间,因为玉不能劈开,必须用硬的磨砂进行加工。大部分玉琮的角都装饰有看上去类似人脸孔的图案,有暗示性的眼睛和平行的线条,可能代表灵魂或者神灵。人的脸孔结合了人物和神兽的元素。
地狱判官
中国明朝,公元16 世纪,高137 cm
公元10 世纪早期,地狱这个概念随着佛教传入中国。自唐代(公元618~906 年)晚期开始,中国艺术中经常见到地狱审判的场景。在这些场景中,刚逝去的死者出现在十殿阎王和判官面前,他们评价死者的善与恶,并处以合理的惩罚。死者必须就自己的行为对判官作出解释,就如同生者必须向地方官做出解释一样。判官会拿来档案文件来支持案例审判。
这尊上釉的瓷像是一位威猛的判官,他手中拿着一卷厚厚的罪行记录档案。大英博物馆还有一尊和蔼的判官像,手中拿着较薄的善事记录档案。
唐三彩墓葬雕塑
中国北部,可能是河南省,公元8 世纪早期,
高109 cm(最高的)
这尊神兽陶俑据说是一组来自刘廷荀墓的陶俑中的一部分。刘廷荀是中国唐朝的一位卓越的军事指挥官,死于公元728年。与这些陶俑同时发现的墓碑记录了他的军事才能和政治谋略,他享年72岁。
这些陶俑是自唐代(公元618~906年)以来所知最高的陪葬陶俑,包括两尊神兽(其中之一有着人的面孔),两尊常见于寺庙入口处的凶猛的守卫俑,以及两位官员、一位军人和一位平民百姓。军事官员在他绿色的制服外面套有铠甲,帽子上有一只猛禽。非常有趣的是,所有人面陶俑的头部都未上釉,包括另一尊神兽俑,这两只动物冲天的须发也是。除此之外,塑像表面完全覆盖着一层三彩釉。
大明通行宝钞
中国,明朝,公元1375年第一次发行,高34.1 cm
1368年,明朝从蒙古统治者手中夺取政权之后,试图恢复发行铜币,然而却没有足够的金属用来铸造铜币,于是,1375年开始发行用桑树皮制作的纸币。纸币在整个明朝都有发行,但是通货膨胀使其很快就贬值了。通货膨胀的影响极具破坏性,使得多年来国家发行的纸币遭到质疑。直到19世纪50年代,一位中国皇帝才敢再次开始发行纸币。
这张纸币上方写着(从右至左)“大明通行宝钞”。这行字下方标明了面额“壹贯”。这两个大字的下面是画着壹贯的图案,壹贯为1 000枚青铜币,分成了10 串,每串为100枚青铜币。最下边长长的文字说明了纸币的使用方法,并警告伪造者将受到严惩。
青铜簋(guǐ)
中国,公元前11世纪,高21.6 cm
这件青铜器皿叫做簋,是中国商、周时代用来盛食物祭品的礼器。簋内部的铭文记载了武王的兄弟康侯(康国的君主)和沬司徒因论功行赏分封到卫国(今河南省)。铭文还记载了商朝残存者发动的叛乱,周王成功将其镇压。
在商朝(约公元前1500~1050 年),偶尔会制作有铭文的青铜器来纪念重大事件。这些青铜铭文用来传达青铜器主人的政治和社会功绩。公元前1050 年,武王推翻了商朝,建立了周朝。这个时期有铭文的青铜器变得更加普遍。今天,这些有铭文的青铜器都成了重要的历史文献。
雕花漆杯
中国,东汉,公元4 年,发现于韩国直径17.7 cm
中国出土了大量精美的漆器,最早可以追溯到商朝(约公元前1500~1050年)。战国时代(公元前475~221年)生产了大量高质量的漆器。到汉代(公元前206 年~公元220 年),漆器业在政府的管理下产生了,并采用了早期批量生产的工艺。
这个杯子是漆器业生产的凭证。铭文被巧妙地雕刻在杯子的边缘上,从而得知这只漆杯于公元4年在蜀国(今四川省)的西厂为皇帝而作。漆器的制作流程会规定哪些工匠须负责生产制作的哪个环节,比如制作木胎、上漆、面漆、杯耳镀金、绘图着色,最后打磨。工厂里还会指定检查员、监督员和责任人。漆器需要涂很多层漆,每一层都需要干燥的时间,因此专业分工和生产装配过程是非常需要配合的。
青白狮子执壶和温酒器
中国南部,宋朝,公元11~12 世纪,高25.5 cm
青白(蓝白)和影青(蓝灰)的陶器从它们釉的蓝色中得名。这些陶器从10世纪开始生产于中国东南部的景德镇。早期产品大多在形制和装饰图案上模仿北方的白瓷器皿,尤其是河北省的定窑瓷器。不同的烧制程序产生出不同的色调。
青白瓷器以瓷身的纯粹和白而著称。另一个重要的特点是釉的集合方式,这在很大程度上向我们展示了雕刻装饰。这点可以在这个色泽精美、雕刻复杂的酒壶和温酒器中看到。
两组非常相近的酒壶和温酒器出现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宋代晚期的绘画《韩熙载夜宴图》中。这幅画是摹本,10世纪的顾闳中所画原本已经失传,这幅画是中国艺术史上最著名的画作之一。
玉 璧
中国,商代,约公元前1500~1050年,直径15 cm
在18 世纪的欧洲和中国,过去的历史都在激发艺术和想象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一点能够在古代的物品和下一页的水彩画中看到。这块玉璧(环形或圆形)可以追溯到商朝(约公元前1500~1050 年)。然而在这块玉璧上却刻着乾隆皇帝(公元1736~1795 年)所写的一首诗。乾隆皇帝在题词中说到,他的诗词构思来自玉璧精美的形态以及它所用玉石的质地。乾隆皇帝是一位伟大的古物收藏家,他收藏了很多著名的绘画、铜器、瓷器和玉器作为皇室藏品。乾隆皇帝不仅想拥有这些古董,也想在这些古物上印上他的玉玺,或者在这些古物上题诗或批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