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明仁(1903—1974),湖南省醴陵市洪源乡洪源村(今南桥镇洪源村)陈家岭人。1924年毕业于黄埔军校第一期。在革命生涯中,历任国民革命军少将旅长、中将师长、军长、兵团司令官、湖南省政府代主席等职。1949年8月4日率部在长沙起义,后任第二十一兵团司令员、湖南省临时政府主席、湖南省军区副司令员、第五十五军军长等职。1955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军衔。1974年5月21日在北京逝世。
据说,幼年读私塾时,陈明仁就曾写下这样一段文字:“天下大椽者,皆拔萃于幼林。绿苗虽嫩,风雨中却渐根深;小树乃弱,朝露中可渐叶茂。吾辈虽小虽弱虽嫩,若挺直腰杆永远向上,怎不愈大愈强愈坚?何愁不成高屋之大椽?”他的私塾先生看了大为惊叹,激动地对此语作了批注:“小塾悄然哺龙凤,大岭缄默育巨树。”
在中国古代有一句话:“鸟则择木,木岂能择鸟?”意思很明显,林中的鸟能“择木而栖”,但树却做不到。中国古代还有一句话,即是:人挪活,树挪死。意思是,人不能死死地盯着一个地方,特别是在走投无路的时候,要懂得改变,向更有潜力的方向转变。而树的生长位置不能随便更改,人也不是树。陈明仁幼年虽将自己比成了小树,最终也长成了大树,但人毕竟不是树,也就一个比喻而已,关键的时候是需要“挪活”的。
1935年,蒋介石夺取了王家烈在贵州的军政大权,将其所部改编为5个师,即:102师、103师、121师、新编第8师(师长蒋王绪)、140师。同时,任命冯剑飞为贵州省保安处处长,并把5个师调出了贵州。“七·七”事变后,全国上下,积极抗日,各省先后受命出师,但贵州已无兵可出。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保安处长冯剑飞被任命为预备第2师师长,招募兵源,组建部队,并于1938年开往抗日前方。
预备第2师途经武汉时,蒋介石坐镇汉口,师长冯剑飞被召见。蒋介石问冯剑飞:“部队怎么样?”冯剑飞说,部队是由保安团队编成的,没有经过正规训练,一些士兵虽然被发到了枪,但没有进行过实弹射击,干部有战斗经验的也没几个。更要命的是,一些官兵因为听说要去前线,在路上逃跑了。蒋介石又问:“能打仗吗?”冯剑飞说:“没把握。”蒋介石很生气,说冯剑飞“不中用、无出息”,撤了冯剑飞的师长职,由陈明仁接替。
当时,陈明仁未能到任,预备第2师由副师长陈泰运负责指挥,开赴九江前线,在九江外围布防。日军陆海空联动,预备第2师激战4昼夜,未丢任何阵地,但终因九江城失守,腹背受敌,不得不撤出战斗,前往与江西接壤的湖北阳新县休整。在那里,师长陈明仁到任。
这中间有个小插曲,即是有次陈明仁给部队训话,大热天的,有个营长站不住,左脚换右脚的歪歪斜斜,师参谋长看到后,立即撤了这个营长的职。陈明仁身着士兵服,每天都与部队一起进行多个科目训练的同时,他还将部队营团一级的主官做了调整,把兵交给了能够带兵的实干之人。提出“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的口号,在短期内将预备第2师这支新编而成的部队变得训练有素,使之战斗力得到了快速提升。蒋介石问陈明仁:“部队打仗有把握吗?”陈明仁也不谦虚,给蒋介石的回答是:“强将手下无弱兵!”此后,预备第2师参加了桂南会战等著名战役。
然而,到了1941年时,陈明仁却因为这支部队与陈明仁有了一些不快和“摩擦”。蒋介石与宋美年夫妇抵昆明后驱车西山,正好陈明仁部队在西山构筑国防工事。蒋介石看到士兵们一个个衣衫褴褛,穿着破烂不堪,根本谈不到什么军容风纪,活像一个个叫花子,非常生气,就说:“你们是谁的兵?叫你们的长官过来!”当他从士兵们的嘴里知道,他们的长官是陈明仁时,生气就变成了震怒。
见到陈明仁后,蒋介石说:“你这个师长没当好,部队穿成了那样,公路上常有盟国人员经过,给外人看见有损军容国体!”之后,竟劈头盖脸当众给了陈明仁一通批评,陈明仁觉得有些委屈,脾性耿直的他居然与蒋介石“顶上了牛”:“这你也怪我?我的部队也是你的部队,部队衣服没穿好,只能怪你自己。衣服是你发给我们的,质料很差,一星期就穿破了!”
这下可好,没面子的人成了蒋介石,而陈明仁又是黄埔军校的学生,就变得非常恼火了起来,说陈明仁的“顶嘴”是“侮辱领袖”,要宪兵押他到重庆惩办。宪兵进门后拉陈明仁出去,陈明仁站着就是不走,还对蒋介石说自己是站在黄埔学生的立场上,不愿蒙混欺骗蒋介石,才和蒋介石“顶嘴”说了真话。蒋介石觉得陈明仁说得有一定的道理,“顶嘴”也谈不上什么“侮辱领袖”,就改口说:“你回去,如果下次再这样,我就要办你!”
应该说,陈明仁此时有个台阶下,收了场也没什么,但偏偏他的犟劲儿在那时上来了。据说,他将中将领章撕下来往蒋介石的桌前一掷,说:“我如果犯了国家哪一条法令,要办你就在这次办,干吗要等到下次呢……我这个中将师长算什么啊?你想怎样便怎样,我现在不要这个官了!”蒋介石气得脸色发白,后将陈明仁明升暗降,调任第71军副军长。
今天,有一些史料认为陈明仁与蒋介石的这次“摩擦”,为他1949年率部在长沙起义多少做了一些“铺垫”,对此,我们不敢妄谈,但却知道陈明仁当年率部起义是为了让3000万父老乡亲免遭战乱。这是一种大义,一种军人应有的大义,在这种大义面前人是可以“挪活”的,是和木有质的区别的,才是人中之大椽。而回首陈明仁与蒋介石的那次小“摩擦”,分明是陈明仁说了实话,蒋介石却没能听得进去。或许,这也算是国军最终败退的原因之一吧。
古人说:“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意思是:“战争是国家大事,是国家兴亡的紧要之处,是千万生民存亡的关键,是必须要认真考察研究的。”但必须明白,人才是战争的关键,考察研究不了人,再多的考察与研究恐怕都没有多少实际的意义,这个人除了将,还应该有兵,普通的士兵。
诸葛亮说:“为将而不通天文,不知奇门,不晓阴阳,不看阵图,不明军事,是庸才也。”意思是,作为带兵打仗的将军不知道天文地理情况,不知道奇门八卦,不知道阴阳五行,不看作战图,不知道用兵谴将是没有用的。但是,学会了这些的将军如果失去了兵会是怎么的呢?所以,兵才是将的心,将的核心,是心就得关爱,有问题有困难就得解决,而解决不了的后果也是显而易见的。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