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提及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其中的抗日战争是绝对不能忘怀的一段辛酸血泪史,而整个抗日战场则是以中国为主要战场而展开的,面对来势汹汹的日本侵略者,中国军人在抗击敌人时,武器装备寒酸,但是中国军人却依旧能在武器落后的情况下,牵制住日军,成功夺取战争的胜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贡献力量。无论规模如何的军队,本质上都是由单个的士兵组成的团体,所谓军队的编制,其实也就是一种编组士兵的方式。但是要编组一个军队的士兵,不是把大家凑到一堆这么简单,这还要涉及到关于整支军队在结构上的问题,军队结构如何设定,往往也影响着这支军队的战斗力,这尤为关键,世界各国那么多军队,每个军队都有各自不同的组成结构,任何一支作风优良能打胜仗的军队背后,都离不开一个好的军队编制,这样才能让我们对军队进行有效和科学的管理,让军队和军人们既能完成任务,也能保持良好的体魄,因此军队编制对于军队的重要性,现在能明白了吧,但是在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军队,将 “军”这个编制单位看得很重要。抗日战争中我国的军队编制其实就与日军的军队编制存在巨大差别,
反法西斯战争时期,中日两国都为亚洲东部国家。日本一直都要踏足中国土地。日本军队以装备精良,击敌快、准、狠著称。在二战期间日军四处挑起祸端,他在各个战场的军队总的来说有四股力量。首先是精锐部队关东军,华北方面军,中国上海地区的作战部队集团华中方面军,海军中国方舰队这四大作战集团,这四支力量有自己的军事任务,相互独立,互相之间都有纽带牵制,不能让其中的某个部分独大,几大军事力量之间有内斗现象,差点不能共存。有点像我国军阀割据时期,虽然矛头都是指向外敌,但是互相不怎么配合。就算没有合作精神,他们依旧在中国土地上烧杀抢掠,日军这么能打,和它军队力量的调配有很大的关系。
日本军方故意滋事,蓄意制造卢沟桥事变,打响了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信号。中日两国都进行了战争动员,预备全面开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我国陆军先后组编了四十个集团军,全部投入到了对日作战中,在几乎整个抗日战争中,我国的军队数量也只维持爱400到500万之间,虽然在抗日战争的巅峰时期人数超过500万,但也不过540万左右,而日本作为我们的敌人,军队人数巅峰时期大概有700万,超过我军160万,在日本军队人数远超我国的情况下,其军械实力也比我国强,一线部队的作战编制就可以很好的提现这一点,比如很多人都知道的不同于常态的师团编制,很多人的一个知识误区就是,师团等同于中国的师,但事实上,师团和师之间差别很大。
不管是军,师团,还是军队人数来进行分析,各国的编制都是必须要先去了解的,因为每个国家的编制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区别,但是在那时的日本其师团制与其他国家的差别却非常明显,非同一般的师团制,十分有利于不同的兵种进行配合作战,统一调派军队,其人数分配上足以和中国的一个方面军相匹敌,可以统管一个战区。
在抗日战争的战火刚被点燃时,日军的常备师团有且只有17个,在之后这批常备师团组建成了甲种精锐师团,除了通常都有的四个步兵联队外,还有专门的骑兵,炮兵,工兵,运输部队。可以说具有十分强悍的战斗力,在没有任何支援的局面下依然可以在大作战中独自战斗。他们不仅有甲等师团,还包括有,乙等,丙等,丁等师团。分别应对不同情况的战局。
那时中国军队编制按照从高到低排分别是:军、师、旅、团、营、连、排、班。以规模而言,一个军由两到四个师组成。在战争的中期,一个主力师的正常规模,差不多有一万二的兵力。后来到了40年代末,抗战形势出现了新的趋势,基本上爆发的都是大规模战役,原来一直使用的编制就与战争的现状不符了。所以从实际要求出发,我国开始改动编制,新加上了纵队以及兵团等编制。
我们用纵队举个例子,抗战时期的纵队,基本就是用游击队编制组成的,就像当时的琼崖纵队、东江纵队、它不属于正规编制,而是将游击队集合在一起,接受统一命令的编制,人数主要看整合的游击队有多大规模,所以并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义,差不多都是能到几万人。
日本的军队规模在抗日战争刚开始时和抗日战争快要结束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数差距格外明显,但是和我们部队的人员配置比较起来,还是日军更多。在抗日战争才爆发时,通常一个日军部队的师团就有3万人,他们的每个师团都有所属的四单位制下的步兵作战单位和骑兵、炮兵、工兵、辎重兵联队还有通讯队、卫生队、野战医院以及后勤单位,这些不同兵种的士兵共同组成了他们的一个师。在抗日战争快要结束时,日军不再使用之前的四单位制,而是将其调整为了三单位制,简单来说就是日军将以往四个梯度的步兵改为了三个梯度,而且他们还将其他各个单位的人员安排也减少了,不过就算这样,他们一个师团依然维持了1万人以上的规模。
抗日战争中中国一个师的兵力相比于日本而言,还是有很大差距的。抗战前期,我国一个师的兵力最多也才1万多人,大部分时候都只有8000到9000人,不到1万人。包括在抗战初期和中期,我国军队中国甚至还存在吃空饷的现象,有的部队即便被称为一个“军”,真实兵力还比不上一个师的兵力。当时的国军第40军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因为它的兵力就相当于一个师,只有1万多人。而有的相当于军级地位的独立师,其兵力也跟一个步兵师的兵力差不多。所以当时中国军队各编制的兵力极为不足,表面很强大,挤干其中的水分以后,就所剩无几,这要是在刀光剑影的战场上,很容易就被敌军所击溃。
军队之间实力有差距往往是配置造成的。日本刚开始发动侵华战争时,日军的师团下辖近三万人,就算在后期他们屡次受创的情况下还保持着一万多人。当时装备先进的国民党军,他们一个师下管制4到9个团,编制出来的部队跨度较大,大部分情况下一个师的力量就是四个团组成。一般说来,日军的一个步兵大队的兵力也差不多是这样,因此日军的一个师团就可以吊打国军的一两个师,可以窥见两军编制的巨大差异,除了外部因素,国军自身的问题才是战斗力不强的关键因素。
合理的军队编制是基础,否则无法让军队的管理变得高效,曾经的国民党军队就在军队编制的问题上有过教训,当时的国民党军队2师制的兵力达2万多人,三师制兵力则多一万人,为3万多人,但真是情况如何呢?当时的国民党大部分军队都没有做到满员,缺额成为了普遍现象,这样一种不合理的编制制度,难免不会被有心之人加以利用,致使当时的国民党军队吃空饷成为了常态,这无疑也较重了国民党的财政负担,军队编制的名不副实,让军队内部的诸多问题逐渐暴露,进而让军队战斗力大大降低,军队战斗力提不起来,长期处于低迷状态,因此在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的一个师的兵力甚至打不过敌军小规模的兵力。
在长达14年的抗战过程中,其实中国军队和日本军队之间的差距着实不小。日本与我国不同的是,日本在军队现代化改革方面,是要比中国早很多的,从19世纪20年代开始,日本就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兵役制度,日本军队由5个部分组成,日本军人往往都要接受相对专业、科学和系统的军事训练,较之于日本,我国兵役制度的建立就要晚很多,辛亥革命以来都没能建立,对于军人专业系统的军事训练就更加不敢想了,因此也使得后来出现了军阀割据的局面,军阀各成一派,是工人和农民组成了当时的中国军队,因此当时的中国军队几乎难有知识分子的存在,兵源素质令人堪忧,在武器装备方面也是一个硬伤,缺少各式先进武器,这都大大降低了我国军队的作战能力,都难敌日本一个师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