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主要讲讲明清两朝末代君主崇祯、溥仪的身后事。两人虽都是“亡国之君”,但又有着本质的不同。崇祯在位17年,他在位期间,国事一天天没落,加上昏招乱出,朝令夕改,最终李自成打进了北京城。崇祯皇帝走投无路,带着王承恩来到景山自缢。
溥仪则不同,因伯父光绪无子,他被慈禧指定为大清皇位的继承人。溥仪登基之日尚是个3岁的孩童,完全身不由己。登基后,朝中大权由摄政王载沣与隆裕太后掌控。辛亥革命后,隆裕太后以溥仪的名义发布退位诏书,民国临时政府通过了《清室优待条件》,每年给予400万元的费用补助,溥仪可继续居住在皇宫,日后移居到颐和园。
纵观历朝末代君主,待遇之隆,无过于溥仪,溥仪是幸运的,他赶上了一个进步开明的时代。
崇祯之墓:寒酸简陋,多次被盗
崇祯与王承恩自缢后,尸体在树上挂了三天,才被李自成的起义军找到。李自成让人把崇祯、周皇后、王承恩的尸体装入棺木,交由昌平的地方官安葬。崇祯继位时才17岁,在位时期,朝廷无钱,根本没有来得及修建陵墓,以至于死后无地可安葬。
更为无奈的是,昌平州署银库空虚,也没有钱去安葬。还是州署的一帮吏员加上民间义士十多人出资捐钱,一共募集了三百四十千钱,才把葬礼给操办起来。因崇祯生前没建陵墓,把它随便找个地方埋了似又不合适。不知谁出了个主意,崇祯的宠妃田氏死后就葬在十三陵,干脆把把崇祯皇帝跟她葬在一起。
昌平官府花5两银子雇人掘开田妃之墓,“移田妃于右,帝居中,后居左,以田妃之椁为帝椁,斩蓬藋而封之。”意思是说,将田妃移到墓室右边,崇祯皇帝居中,周皇后居左。把装殓田妃遗骸的外棺撤走,用这个外棺盖在崇祯的棺木上,然后再把墓室封启。
崇祯下葬后,在场众人看皇帝墓太过寒酸,又现场集资点钱,买了些砖头,让工匠给崇祯的陵墓砌了一圈砖头。这就是崇祯皇帝的下葬全过程,这排场大概连乡野一富翁都不如。
八旗入关后,清政府为了缓解满汉矛盾,笼络人心。由朝廷出钱,按照帝王陵墓规制修葺了崇祯的墓地,同时让降臣金之俊为崇祯撰写碑文,崇祯墓地从此称为“思陵”。乾隆五十年,朝廷再次拨款,为思陵改建了重檐歇山顶明楼及单檐歇山顶祾恩殿,建起了圆形围墙。
民国时期,军阀混战,社会动乱。崇祯皇帝墓屡遭劫难,地下墓室两次被盗。1947年,国民党军队又拆毁思陵地面建筑修建了炮楼。到本世纪初期,崇祯墓只剩下石五供、殿楼柱础、碑刻等物。在2017年还爆出崇祯墓地石五供2件烛台被盗的消息,所幸案情告破,文物已被追回。
溥仪之墓:风水佳地,豪华气派
对比崇祯墓地,溥仪则要幸运得多了。溥仪因患肾脏病于1967年10月17日去世。去世后一周,溥仪的侄子爱新觉罗·敏喦本想把溥仪的骨灰与谭玉龄合葬,遭到遗孀李淑贤的反对,只好作罢。
1980年5月29日,全国政协召开了溥仪追悼大会,大会结束后3天,溥仪骨灰安放在八宝山公墓第一展室东侧室。15年后,溥仪的骨灰迁移安葬在河北易县华龙皇家陵园,这是一座由个人经营的商业性公墓,由香港商人张世义投资。
溥仪墓周围还有其妻子婉容、谭玉龄的群墓,加起来面积有100多平米,而建墓的全部资金由陵园承担。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溥仪墓迁到这里,华龙皇家陵园才算是实至名归,提高了墓地的知名度。
说了起来这还有一段插曲,据张世义自述,他来河北投资后,其中的一个项目就是现在的华龙皇家陵园。当时县领导跟他提了个要求,看能不能把溥仪的骨灰迁来,这样对当地的旅游业有好处。张世义把这事答应下来后经人引荐,于1994年12月在北京昆仑饭店拜会了溥仪的遗孀李淑贤。并告诉她,溥仪过去是皇帝,自己有意将陵园改叫“皇家陵园”,以突出专为溥仪建陵的“心意”。
李淑贤看了陵园的地形后,觉得风水不错,非常满意。她签下了一份委托书,交给张世义代理迁葬事宜。张世义于1995年1月26日将溥仪迁葬于此地,并承担了全部费用。
溥仪生前大概没有预料到,自己死后又风光了一把,还能产生如此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