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恺之出生在风景秀丽的江南水乡,在自然风景的熏陶与晋朝文人雅士风格的影响下,使得他对山水画有了更多的理解和体会。有人曾经问他会稽山川的美貌,他用“千岩竞秀、万壑争流”等词汇来描绘了会稽山川的壮丽和秀美。在当时对于风景美感的体验不只是顾恺之一个人,但把主观的体验转化成山水画的创造,他却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女史箴图
顾恺之的《女史箴图》是根据《女史箴》来进行创作的,大部分是描写人物的特征和形象,单单在第3段的时候有山水画的影子,里面的山石占据了很大的一个篇幅。山间中有雉鸡在跳跃,有树丛的颜色点缀。在作画的画法上面,山的形势不断重叠,笔法中的山的形状有很大的变化,比起以往所画的山形画又有很大的进步。
这幅画虽然没有脱离以人物为主题,但是能看出想要挣脱的痕迹。同时,它也表现出了东晋时期山水画的绘画特征,探索的状态虽然还只是初始的阶段,但是却又是山水画形成的很重要的阶段。同样它也表现出了顾恺之对山水画的绘画水平以及在人物画中山水画的发展趋势。
他的人物画的山水画的趋势最明显是他所画的诗人谢鲲,用石头和泉水来表现出人物独特的形象和性格。这个特点可能是一种很弱的暗示,但是却有很深的意味,它能从中来表现出如何把人物画与山水画进行融合,从而使得让画家从人物形象向山水观点推移,最终形成独立的山水画。
顾恺之画论
顾恺之所写的画论在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中有所记载,完整的画论有3篇,分别是《魏晋胜流画赞》、《画云台山记》和《论画》。通过这些画论的理解和解析,我们便能看出顾恺之对绘画创作的构思和想法。
顾恺之画像
在上面的3篇画论中,可以基本归纳出其中的中心意思,即传神论、迁想秒得、以形写神等等。“传神”主要思想就是要重视对人物精神状态的表达,用精神来表达人物的内心思想。顾恺之认为描绘手弹奏五根弦的画面虽然很细腻也很难把握,但是相比较描绘“目送飞鸿”的精神和内心又可以说是简单得多了。同时在论画中提出“以形写神”的绘画境界,就是强调人物的形态和神态都应该具备。“迁想”是指让作者在对人物描绘的过程中,要通过观察对象的生活方式和状态,以此来进行构思和揣摩,从而达到自己想表达的效果,简单地来讲就是想象创作的过程。“妙得”就是指要巧妙地把握人物的内在的本质和精神。总的来说,“迁想妙得”的意思就是要求作者做到主观和客观的相互统一,同时要与自己所描绘的人物以及读者的思想相互的融合。
这些理论事实上是从谢赫的六法论中延伸而言的,可以说是论点的先驱。后来经过顾恺之自身的理论和实践渐渐地演化出属于他自己的观点,对后来的中国画的创作和美学的思想观点有着非常深刻的影响。
顾恺之女史箴图
《女史箴图》是中古东晋时期的作品,作者是东晋著名画家顾恺之。原来的作品已经找不到了,现在存在的是唐代时期的摹本。原来的作品是由12段情节所构成的,但是目前只剩下9段。此绘画作品是根据西晋张华的《女史箴》为创作来源,原文为十二个节段,所以绘画作品也分为十二段。
女史箴图
先来说说《女史箴》的写作的背景。西晋晋惠帝是历史上有名的昏庸无能的皇帝,他小的时候就不喜欢读书,整天就知道吃喝玩乐。等他继承了晋武帝的皇位之后,也没有收敛,后来政权落在了皇后的手里。皇后贾氏独揽大权,十分狡诈,又非常狠毒,荒淫无度,这种行为令朝廷中的大臣既不满又十分担忧。于是,朝廷中的大臣张华搜集了历代来的先贤圣女的事迹,称作出了《女史箴》,以此来表示告诫和警示。后来东晋的顾恺之根据文章的不同内容来进行创作不同的绘画内容,各段的绘画内容非常完整地表述了箴言的含义,所以此作品被称为《女史箴图》。中国历史上的名画《女士箴言》也因此问世。本来箴言的内容是用来告诫宫中的女子,之后也传到了民间,民间的女子也按照《女史箴》里面的要求来规范自己,影响比较深远。
顾恺之所作的《女史箴图》用平常的生活例子为题材,笔法细腻,人的神态和形态都有准确地体现。画面中的线条优美婉转,人物形态各异,衣带飞舞,显示出翩翩欲仙的感觉。
顾恺之吃甘蔗
顾恺之是东晋时期的人,有很大的才艺,不仅能作诗写赋,而且他的字也写的特别漂亮,尤其很擅长绘画,精通于画山水画和人物画,是当时有名的画家。他的为人豪爽大方,又极其幽默,同时又有点痴呆,因此人们称他为“痴绝”。这里要讲一个关于他吃甘蔗的故事。
顾恺之画像
有一天,顾恺之跟着桓温去江陵进行视察,当地的官员来拜见桓温,另外还带来了当地的特产甘蔗。桓温见了十分开心,说:“这里的甘蔗是非常有名的阿,大家有幸能够尝一尝。”于是,大家听了都开始吃起了甘蔗,并且不断夸赞甘蔗很甜很好吃。
唯独只有顾恺之一人出神地望着江面没有心思去拿甘蔗。桓温见他出神,于是就故意挑了一个很长的甘蔗,把甘蔗尖头给了顾恺之,顾恺之也没注意,就开始啃了起来。桓温看到顾恺之的吃相,笑了起来,说:“甘蔗甜吗?”周围的人也跟着笑了起来,说:“我们的甘蔗可甜了,不知道顾参军的甘蔗如何?”这时,顾恺之才回过神来,看到自己吃的是一根甘蔗的尖头,才知道他们为什么要嘲笑自己。他顺手举起甘蔗,说:“你们根本不懂得如何吃甘蔗,吃甘蔗可是有很大的讲究的。”大家看他这么认真回答,笑着说:“那你说怎么个讲究法?”顾恺之说:“你们一开始就吃这么甜的部分,后来就越吃越不甜,最后就反胃了。而我从尖子开始吃起,到最后越来越甜,这就叫做‘渐入佳境’。”
顾恺之是哪个朝代的
顾恺之是东晋时期的绘画大家,绘画理论家,诗人。曾经担任过参军、散骑常侍等职位,出生在一个士族的家庭,多才多艺,擅长写诗作赋,很深厚的书法功底,尤其擅长与绘画,主要擅长画人物的肖像、山水和飞禽走兽等相关的题材。
女史箴图
顾恺之的在画人物的时候特别主张要求人物传神的效果,重视眼睛在传神的体现,认为传神的写照正是在眼睛那部分中。他非常注意描绘人物的神情细节,从而来表现人物的状态,在画斐肖像的时候,在他的脸颊上添上了三笔,顿时人物肖像的神采焕发。
顾恺之擅长用周围的环境来表现人物的性格和志趣等,比如在画谢鲲画像的时候,通过岩石和沟壑来突出了人物的性格和兴趣。他在画人物服装的时候运用游丝的描写手法,使得线条连绵不绝,就像是春蚕在吐丝,流水行地,非常自然跟流畅。
顾恺之的作品并没有真迹流传在世上。流传到现在的《女史箴图》、《洛神赋图》、《列女仁智图》等都是唐宋时期的摹本。顾恺之在绘画的理论上也有很大的成就,如今仍存在的有《魏晋胜流画赞》、《论画》、《画云台山记》三篇画论。在画论中,他提出了“传神论”、“以形传神”等相关的论点,主张在绘画上要极力表现出人物的精神世界和人物性格特征等等,主张通过多绘画对象的观察、体验,通过联想的方式来把握人物内在的本质,从而使得人物在形态和神态上处于同一种状态。
顾恺之代表作
顾恺之,汉族、无锡人。顾恺之文学绘画方面功底都非常深厚,擅长写诗赋和书法,尤其和擅长画画。对于人像、佛像、山水等事物他都非常得精通,人们称他为三绝,分别是画绝、文绝和痴绝。顾恺之的绘画作品,主要注重于传神,他的绘画风格为中国的绘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中,《斫琴图》和《洛神赋图》是他最突出的代表作。
洛神赋图
《斫琴图》是宋代争先模仿的范本之一,又叫做《女史箴图》。这个图画虽然没有《洛神赋图》那样有名,也不具有很强的代表性,但是在绘画的风格上可以说是非常奇特的。此图是根据西晋政治家张华的《女史箴》来进行描绘,主要是赞扬了各代圣女的高尚的品德和主要的事迹,来告诫宫中的妇女要遵守礼节,主要自己道德的修养。这个观念也一直影响到民间,民间女子同样按照《女史箴》上面的规范来要求自己。
《洛神赋图》是中国的十大传世名画之一。此画是以曹植的《洛神赋》为取材的内容,描写了一段主人公与洛神之间的爱情故事。此卷一共分为三个部分,曲折又分明的情节来逐渐描绘出主人公与洛水大神的真诚纯真的唯美爱情故事。展开画卷,看到主人公站在岸边表情十分凝重,一双眼睛痴痴地望着洛神。洛神梳着云髻,衣带随风飘扬,让她有一种宛如天仙的感觉。画中的洛神神态万千,目光中显露出不同的情感,显得格外的逼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