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冷丝
栏目|高等教育改革
很多人都知道这两点:一是学医很难;二是当医护人员很辛苦。
不过,在冷丝看来,尽管有很多的不如意,学医和从医难了一点,医护人员还是很受社会各界尊重的群体。
根据国内外十大榜单,综合各项数据来看,国内75所医学院(不含综合性大学医学院),排名前三的医学院是北京协和医学院、南京医科大学和首都医科大学。
十大榜单综合排名
冷丝郑重提醒,该榜单不包含综合性大学的医学院。
一些军医大学的排名成绩显得较为亮眼,比如海军军医大学、空军军医大学、陆军军医大学等高校。
国字号中医药大学也显得很亮眼,比如中国医科大学和中国药科大学。
很多人认为,学医很辛苦,也很难,果真如此吗?
常言道,人命关天,学医当然就显得更为难了一些,这倒真的不假!
也正因为如此,很多教育专家建议:学医,无论什么专业,都要与临床挂钩。
从学校到医院,医学生有很长的路要走,提倡早临床、多临床,可以有效避免基础知识与临床实际脱节,对医学生进行早临床、多临床教学活动,并非否定了理论知识的重要作用,而是通过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使学生多接触患者,在实践中丰富自己的经验,提高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
医院是学生早临床、多临床的重要课堂。医学生的临床实践离不开附属医院、教学医院的临床教学资源作保障。
所以说,医院应以“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的教学理念为指导,医院与学校共建符合教学实际的临床实践教学体系,从学生入学到毕业,精心安排各教学环节,在学生的每个学习阶段渗透临床实践,可以解决理论研究与临床实践脱节的关键问题,有利于学生的理论联系实践,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增强学生临床实践的必要技能。
同时,这样的安排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患者意识、社会意识和服务意识,使学生从早期临床教育中就能够认识到医师对患者和社会的责任。
无论在哪一个国家,医学教育的目的是要培养合格医学人才、满足公众健康需求,而质量则是医学教育的生命线,医学教育涉及教育、医疗两个最为关键的民生问题。
因此,很多专家建议:学医必须要将专业学习与医学人文教育紧密结合,让医学知识、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医学人文素养贯穿于医学生自我成长的全过程,使医学生成为具有“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职业精神的卓越医学人才。
众所周知,哈佛大学对医学生的招生也是非常谨慎,堪称精英教育。
哈佛每年招生165名临床医学学生,35名牙科医生,另外还有36名与麻省理工学院联合招收的计算机相关的学生。
哈佛因为学生数量少,保证了精品培养,每个学生提供3名指导老师,为学生的专业知识、职业选择、社会心理等提供指导。就是这每年200位学生,哈佛医学院历史上出现了1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
我国医学院教学创新与国外顶级医学院之间存在差距,主要体现在重视自然科学研究,而教学研究尚显不足。
很很多专家一样,冷丝也认为,医学院要培养出无数具有胜任力的医务人员,这必须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让广大医务人员投入到医学教学中来,改变医务人员单一的自然科学科研评价模式。
也就是说,让医务人员参与教学有荣誉感与获得感,减轻医院教育主管部门的工作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