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有很多令人扼腕叹息的故事,比如关羽大意失荆州,刘备败退白帝城等等。马谡失街亭这件事被小说演义无限放大,成了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失败的最终原因,而马谡也成了罪魁祸首,背上千古骂名,同战国时期赵括一般,成了书生误国,纸上谈兵的代表。客观的说,马谡对整件事情有着不可脱卸的责任,对他的处置也无可厚非。但历史是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关于马谡失街亭,也有别的解读,或许,是个天大的政治阴谋。
大学时,室友送给我一本有趣的书,书中通过对史书的层层剥茧,发现了这件事背后的阴谋,结论是:马谡是被陷害的。来看看整个故事的来龙去脉。
话说马谡拿到守街亭的命令后,趾高气昂的带着部队前往街亭,如小说中一般,没听诸葛亮的嘱咐,选择上山扎营,其中也有和副将王平的争论。不同的是,这座山上有条暗流,取水非常方便,马谡派王平带3000兵马在山后守这条生命线,自己率领主力上山扎营。
魏国方面来的不是司马懿,是张颌,这点符合史实。发现马谡山上扎营后,也十分头疼,仰攻无非送死,围困也很难做到,他同样明白,关键点在于水源,于是安营扎寨,寻找马谡赖以为继的那条暗流。
几天后,马谡在中军看兵书,侍卫慌忙来报,说水源被切断了。马谡大惊,出帐看时,张颌已将断山团团围住,马谡看远处的水源,已被魏军占领。这下马谡慌了,急命人找王平,是他负责这条水源的,怎么会不明不白的丢掉呢?可无人回应,王平和他的三千人,不知所踪。
接下来跟《三国演义》描述基本一致,马谡几次争夺水源都没成功,士兵承受着生理和心理的巨大恐慌,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马谡没辙,下令突围,带着残兵败将退回汉中。
这个版本的核心问题在于王平,他为什么会丢掉水源,为什么和马谡失去联系,他又怎么会消失的无影无踪…….马谡一路上都在想这个问题,他要面见诸葛亮,当面和王平对质。可不想,马谡刚到军营门口,就被装入囚车,带回南郑,精彩的故事这时才开始。
诸葛亮和马谡即是师徒,又像父子,马谡聪慧过人,多年在丞相府做事,深得诸葛亮的喜爱,隐约有种诸葛亮继承人的感觉。由于北伐的失败,朝堂上多有议论,没人敢说诸葛亮的不是,都堆积到马谡身上,马谡是诸葛亮眼前的红人,所有人都在看,你诸葛亮正直,依法治蜀,这回倒要看你怎么治马谡的罪,流言蜚语满天飞。
诸葛亮避嫌,迫于政治压力,从始至终没有见马谡。长史费祎负责这个案子,费祎一直负责对东吴的事务,与诸将人缘不错,又和马谡同为丞相府同僚,由他负责此事,诸葛亮是希望法外开恩的。
在狱中,费祎和马谡见面,马谡向费祎诉说了自己的情况,费祎一一笔录,并表示一定帮马谡证明,让他再等几天。几天过去了,费祎再来时,对马谡说,无能为力。原来,王平早就回来了,对诸葛亮交代,马谡不听劝诫,舍水上山,兵败突围之后,是王平断后,士兵摇旗呐喊,使魏军不敢追击,才顺利保住残余兵士。不只王平,所有回来的将士都共执一词,表示罪在马谡。费祎对诸葛亮说明调查结果,诸葛亮无奈,只得公事公办,准备把马谡押回去,进行军事审判。马谡刚要争辩,费祎塞给他一个纸团,压压手,表示不要乱来。
费祎走后,马谡打开纸团,上面写道,“明日出城,见机行事”。
第二天,马谡被装入囚车,在野外,囚车突然断裂,马谡滚下山崖,逃了。这件事被报道成马谡“畏罪潜逃”,诸葛亮的决议--抓回来,处死。
马谡点背,刚找到落脚点,就被当地士兵抓获了,重新关回死囚牢,准备三天后行刑。意外出现,马谡病了,是当时必死的“虏创”,患者满身脓疮,极具传染性。
第二天晚上,马谡没了动静,两个狱卒把马谡的尸体包裹上,抬到野外,放到柴火堆上火化。带火势变大,马谡一个跃身,滚下火堆。原来马谡是装死,表演了一出类似基督山伯爵的戏法,逃出生天。
经历大起大落后,马谡变得冷静,没有了之前的狂躁和戾气,他回想整个过程,感觉有张巨大的网罩着自己,他想明白了,这是个阴谋,他被算计了。
事情的过程非常曲折,我直接讲结果。马谡和费祎同是诸葛亮的幕僚,深得重用,两人都不到40岁,年轻有为,肯定是蜀国将来的栋梁,两人政见完全不同,马谡随诸葛亮,是鹰派,而费祎是鸽派;马谡心高气傲,费祎外宽内忌,非常想把马谡除之而后快。
王平是费祎的人,同时跟马谡不合,正巧赶上守街亭这事,于是便策划了这起阴谋。王平放弃水源,陷马谡于死地,费祎主动接手调查马谡,只手遮天,陷害马谡。马谡本有机会在军事法庭上争辩,但费祎故意让他逃走,造成“畏罪潜逃”的假象,暗中跟踪,轻易抓回来,诸葛亮迫于压力,只得宣布判处马谡死刑。从那以后,费祎平步青云,更是在诸葛亮死后,做到了蜀国一把手。
书中还讲马谡如何忍辱负重,改名换姓,改头换面,拜在姜维手下做死士,在一个宴会上杀了费祎,完成了自己的复仇。
故事结束了,以上都是经过史书只言片语,再加合理猜测,推论而出的,关于马谡的死,仅《三国志》上就有三种解释,军前处死,逃亡,狱中病死;费祎确实是被刺杀的;姜维确实阴养死士。费祎和姜维也有矛盾,费祎总压制姜维,在费祎死后第二年,姜维就大规模出兵北伐了……总之,整个事情都可在历史的迷雾中找到蜘丝马迹,拼凑堆积成这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