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黄酒生僻字 觯:是古代饮酒用的器皿,青铜制,形似尊而小,或有盖

大家好,我们的大橙橙聊生活又来了,今天起我们一起来分享历史知识,也许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哦。
有一首名为《生僻字》的流行歌曲异常火爆,除了这些生僻字被重新认识得到了汉字推广,也让读识者小有标新立异的优越自豪感外,也说明了我国传统文化越来越受到重视;说明越来越多国人认识到我们汉字的魅力、我们传统文化和其相关产品的魅力。
黄酒或北方黄酒,这一伴随我国历史文明数千年的酒类,在历史上一样也因它诞生了不少今天少见的生僻字:鬯、斝、觚、觯、兕觥、卣、盉等等,这些字有的是酒,有些是酒具或者食具,因为它离我们甚为久远了,所以他曾辉煌的历史也逐渐淡出了我们的视野,陌生的感觉就像北方黄酒一样也有很多人认为是新品类的创新酒,实则北方黄酒更是现代饮用的绝大多数创新酒的前身酒,是最古老的酒。
本系列(18期)漫谈,我们从与北方黄酒、与黄酒、与酒相关的生僻字的酒和酒具食具的名称谈谈关于历史上的黄酒或者说北方黄酒的故事,让我们从历史中再去探寻北方黄酒的辉煌过去,以更科学客观的角度去探寻北方黄酒的发展轨迹和有趣的历史故事,使我们今天的人们更进一步的了解北方黄酒。
觯(zhi,志声),是古代饮酒用的器皿,青铜制,形似尊而小,或有盖。是中国古代传统礼器中的一种,做盛酒用。流行于商朝晚期和西周早期。《礼记·礼器》中记载“尊者举觯,卑者举角。”说明了古代礼仪中使用不同的酒器,来表达身份的区别。史书记载中,爵为一等酒器,觯为二等酒器,觚(gu)?为三等酒器,角为四等酒器,杯为五等酒器。
北方黄酒生僻字 觯:是古代饮酒用的器皿,青铜制,形似尊而小,或有盖
从字形特征不难看出,这类酒具大多源于上古兽角制作的水器。《礼记·礼器》“尊者举觯。”郑玄注称:凡饮酒时,”三升曰觯”。青铜器中习称的觯有两类,一类是扁体的,一类是圆体的,此两类器商代晚期和西周早期皆有,后者且沿用至东周。圆腹,侈口,圈足,形状小瓶,大多数有盖。这种形状的觯多为商代器。西周时有作方柱形而四角圆的。春秋时演化成长身、侈口、圈足觯,形状像觚,自身铭文称为“鍴”(如王义楚鍴)而不叫觯。商朝时,觯为小瓶形状,大多有盖子,圆腹,侈口,圈足。西周时,出现方柱形的觯。春秋时,觯演变成长身,形状像觚。
铭文
青铜觯的应用是在二等酒器的级别里,那也就是说是王的下一级别的权贵所用之物。周时期的分封国有数十个之多,诸侯国都在最高级别的“中央之国”的管辖范围内,青铜酒器、陪葬青铜器等范围的使用都有严格的界定,只是在礼崩乐坏的战国时期秩序都被打乱,直到分封国“秦”的统一其他诸侯国后才再次秩序得以统一。并且青铜器在秦汉时期也逐渐走向没落,北方黄酒在此时也是伴随纷争的东周时期不断地向东向南拓展,不断地经历阶级下沉应用的过程。西周丰京镐京周边的酿酒艺人也伴随王室东迁到洛阳周边,当时的京城西安的周边有白水杜康,洛阳周边的伊川汝阳有杜康酒应该是有一定的联系,不过此时的杜康酒可是黄酒的阶段,更是北方黄酒的时期。
北方黄酒生僻字 觯:是古代饮酒用的器皿,青铜制,形似尊而小,或有盖
北方黄酒生僻字 觯:是古代饮酒用的器皿,青铜制,形似尊而小,或有盖
以觯为主线考察相关青铜酒器之间的关系,觯的出现如同商代的多数铜器一样,都是受到了相应陶器的影响。史前大汶口文化和夏商时期马桥文化的觯形陶器对于铜觯的出现有着直接的影响。在铜觯流行时期,殷墟四期晚段的粗体觯有受壶影响附加贯耳的形制。带盖粗体觯在进入西周后,由于有了与斗相配舀而饮食醴酒的器用之法,个别器形器与口的结合方式受并行发展的卣的影响,出现器为长子口的形制。在铜觯高度发展的西周早期,一方面对其他器形产生了影响,在西周早期偏晚阶段壶受觯的影响出现了器母口、盖子口的形制,尊出现了一种被称为“觯形尊”的形制,并成为此时期至西周中期偏早阶段尊的主流。另一方面,就在西周早期偏晚阶段,觯开始全面地取代觚的地位,与爵配对组成的酒器核心组合,酒器组合中发生了替代关系。而经历西周早期的极盛,西周中期偏早阶段铜觯开始走向衰落之时,又衍生出了自名“饮壶”的最后形态。而铜觯取代觚在酒器核心组合中的地位,当与商周王朝更替引发的礼制变革有关。《尚书·洛诰》记武王祭祀成周时,依然“肇称殷礼”。但在成王六年周公“制礼作乐”之后,真正的“周礼”开始形成。同时,《礼记·礼器》也讲:“有以小为贵者。宗庙之祭,贵者献以爵,贱者献以散。尊者举觯,卑者举角。”小巧实用的觯正是西周礼制的选择,“爵”、“觯”,一“贵”、一“尊”,也体现出两者成为西周早期酒器核心组合的原因。饮壶的衍生,则与恭懿之际的又一场礼制改革[32]有关。在这次礼制改革之后,酒器基本遭到了淘汰(功能转变为水器者除外),重食文化最终确立,觯也未能改变其消亡的命运。本段引自《曹斌:觯、饮壶、觚、尊、卣等青铜酒器关系刍议》。原文链接http://www.sohu.com/a/167148158_713036。
北方黄酒生僻字 觯:是古代饮酒用的器皿,青铜制,形似尊而小,或有盖
西周小臣单觯
西周小臣单觯为西周周成王时期的青铜器。高13.8厘米,口纵长9.3厘米,口横长116厘米,底纵长8.1厘米,底横长10.3厘米,重 750克。现在收藏于上海博物馆。该器的内底铸有铭文四行二十二字,记载武王继灭殷纣王后的又一次克商活动(二次克商,即三监叛乱)。成王、周公率师东征平灭武庚叛乱。器主“小臣单”是参与平叛的一名将领,参与了这次战争。大军驻在成周的时候,周公为了奖励他的军功。赏他十串贝而制作此器。
北方黄酒生僻字 觯:是古代饮酒用的器皿,青铜制,形似尊而小,或有盖
“王后黜克商,在成师,周公锡小臣单贝十朋,用作宝尊彝。”
北方黄酒生僻字 觯:是古代饮酒用的器皿,青铜制,形似尊而小,或有盖
大意
后黜克商”:即第二次克商,对武王克商而言。成师:即后之成周。由该器铭文得知,周公随成王出征。
据记载,武王灭商后,把纣王的儿子武庚(禄父)封在殷,以笼络商贵族的残余势力,并封了武王之弟管叔、蔡叔和霍叔在那里监抚。武王死后,周公摄政,管叔、蔡叔对周公不满,说他有野心。武庚乘机串通管、蔡叛乱,影响所及周的东方和南方,西周的局势岌岌可危。于是周公受命东征,平定叛乱,经过三年时间才取得了完全的胜利。该器的内底铸有铭文四行二十二字,说明小臣单参与了这次战争。大军驻在成周的时候,周公为了奖励他的军功。赏他十串贝。
山妇觯
商代晚期饮酒器,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该觯侈口,束颈,鼓腹,圈足。有盖,盖顶有一菌状钮。钮上饰火纹,盖面饰乳丁雷纹一周,颈、足部饰夔纹。器内底有铭文“山妇”二字。“山妇”即“妇山”,表明此器的所有者是以“山”之族名作为自己私名的一位贵族身份的妇人。
北方黄酒生僻字 觯:是古代饮酒用的器皿,青铜制,形似尊而小,或有盖
西周庶觯
此觯在铜觯中可谓形体较大者,盖内与器内底铸有相同铭文"乙丑,庶赐贝于公中,用作宝彝",意思是贵族"庶"获大贵族"公中"赐予贝币,铸觯为念。出土地点在北京房山琉璃河,属西周早期(公元前11世纪中期-公元前10世纪中期),高20径厘米 11.5厘米。
北方黄酒生僻字 觯:是古代饮酒用的器皿,青铜制,形似尊而小,或有盖
文父乙觯
安阳市博物馆藏有一只商文父乙觯,此觯高17.5厘米,为椭圆形,带盖,盖、腹上部饰云雷纹,上下饰连珠纹,器盖、器底均有铭文“文父乙”三字,有学者认为“文父乙”即商代君王帝乙。
北方黄酒生僻字 觯:是古代饮酒用的器皿,青铜制,形似尊而小,或有盖
北方黄酒生僻字 觯:是古代饮酒用的器皿,青铜制,形似尊而小,或有盖
春秋时代的觯
北方黄酒生僻字 觯:是古代饮酒用的器皿,青铜制,形似尊而小,或有盖
洛阳博物馆的觯
北方黄酒生僻字 觯:是古代饮酒用的器皿,青铜制,形似尊而小,或有盖
北方黄酒生僻字 觯:是古代饮酒用的器皿,青铜制,形似尊而小,或有盖
北方黄酒生僻字 觯:是古代饮酒用的器皿,青铜制,形似尊而小,或有盖
喜欢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说说自己的意见,我们一起来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说的不对的也要指出来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2798 字。

转载请注明: 北方黄酒生僻字 觯:是古代饮酒用的器皿,青铜制,形似尊而小,或有盖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