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之前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清政府面对的是西方列强确实是力量悬殊,但是《马关条约》签约之前,日本在大多数中国民众的眼里,只不过是个不堪一击的小国。
然而,甲午战争的失败迫使清政府求和签约,带有屈辱性的《马关条约》给中国民众带来了极大的冲击。那么,在漫天的反对声与愤怒中,《马关条约》是被如何一步步落实的呢?
民众沸腾,交相反对
《马关条约》商定了中国要割让辽东半岛和台湾给日本,消息传到台湾引起了国内民众的激烈反对。台湾民众更是 “奔走相告,聚哭于市中,旦以继日,哭声达于四野”,表示恐慌畏惧的同时,也表达了将要抗争到底的决心。
与此同时,清政府中的有识之士也都认为日本欺人太甚,绝对不能同意如此屈辱的条款。晚清名臣刘坤一上书光绪帝,认为“和约后患不堪,战而不胜尚可撑持”,与其一味退让,不如誓死一战。而更多的清朝官员则把攻击矛头指向了负责签约的李鸿章,弹劾李鸿章的奏章堆满了光绪帝的书案。
缓期生效,战和两难
按照《马关条约》的细则说明,两国政府自签字之日起,有为期二十天的“缓冲期”。如果清政府不同意条约内容,即使已经签订,仍然可以宣布作废。
然而,清政府先后失去了辽东半岛和北洋水师,贫弱的国势下,已经节节败退的清政府能否承担不签约的后果,成为了光绪帝、慈禧太后等清朝上层人士思考的问题。
如果要消解国内舆论的压力,那么就不应该同意《马关条约》苛刻的条款,但是如此一来就势必要面对日本的反扑和紧逼,这显然是难以应对的。处于犹豫和彷徨中的清政府突然又受到了来自外部的巨大压力。
日本表态,美国支持
李鸿章与日方代表伊藤博文达成签约仅三天后,已经审阅过条约内容的日本天皇就十分“爽快”地批准了《马关条约》的所有条款。
伊藤博文因此很快发出了相关电报:“日本国皇帝陛下业已批准条约。所批准者为日本文、中文及附带条款与附图。故希清国皇帝陛下亦同样对此加以批准,以至批准交换时不发生错误。”
日本的快速表态看似是对国内民众的说明,实则也是变相地对清政府施加压力,与此同时,战前坐山观虎斗的美国政府也选择了支持日本,开始向清政府施压,希望清政府早日签约,“实现和平”。
美方插手,发出警告
时任美国国务卿的格莱锡发电报知会美国驻华大使田贝,要他警告清政府:如果拒绝签约,日本势必发动更大规模的战争,届时局势会更加不利。
清政府高层很快得知了美国方面的表态,美方所谓“如果不签订《马关条约》,必然损失更大”的恫吓使得清政府再也没有了抗争的勇气,最终只好批准了《马关条约》的所有条款。
九死一生,三国干涉
虽然日本俨然以战胜国的身份要挟中国不断退让,但是《马关条约》的苛刻条款还是引起了其他列强的注意。
野心勃勃的沙皇俄国向来谋求把中国的东北视为自己的势力范围,日本在《马关条约》中对辽东半岛的索求引起了沙俄的警惕。
为了独占东北利益,沙俄纠集了法国和德国进行干涉,史称“三国干涉还辽”。日本显然不可能与三国同时对抗,因此,日本最终不得不把到手的辽东半岛归还给中国。然而,为了“赎回”辽东半岛,清政府不得不另外支付一笔赎回费用,可算是窝囊到了极点。
小结
《马关条约》的签订撕碎了清政府自诩的东方大国的迷梦,在日本的欺压下,中国的主权沦丧而清政府却无力回天。
至于美国、沙俄等国的先后干涉,则赤裸裸地暴露了这些列强的真面目,对于它们而言,孱弱的清政府统治下的中国大地,只不过是待宰的肥肉而已。所谓落后就要挨打,实在是至理名言。
参考资料:《清史稿》、《甲午中日战争外交史》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