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杜甫《八阵图》)”杜甫一生最佩服的历史人物应该就是诸葛亮了,他在发自内心的怀念歌颂诸葛亮的的同时,希望自己也能像他那样为国效力,建功立业。众所周知,杜甫最著名的称颂诸葛亮的是《蜀相》一诗,这首诗无论内容上还是艺术上都称得上一首千古绝唱,时人及后人无可企及。但是,很少有人知道,杜甫还有一首诗可与此诗比肩,堪称此诗的姊妹篇。那就是同为咏怀诗的《咏怀古迹五首之五》。
咏怀古迹五首•其五
杜甫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诸葛大名垂宇宙
大意是:诸葛亮的大名永远留在天地间,他的遗像清高让人肃然起敬。为了三分天下周密地筹划策略,千秋万代他像鸾凤高翔,独步青云。他与伊尹、吕尚难分伯仲,不相上下,指挥军队作战镇定从容,让萧何曹参都为之失色。汉朝帝位转移是因为运气,诸葛亮也难以复兴,但他意志坚决,因军务繁忙而鞠躬尽瘁。
首联“诸葛大名垂宇宙”,从广袤无垠的宇宙角度,给读者以“名满寰宇,万世不朽”的具体形象之感。此句如异峰突起,笔力雄放。次句“宗臣遗像肃清高”,写进入祠堂,诗人瞻望诸葛遗像,不由肃然起敬,遥想一代宗臣,高风亮节,更添敬慕之情。
三分割据纡筹策
颔联颈联进一步具体写诸葛亮的才能、功绩。从艺术构思讲,它紧承首联的进庙、瞻像,诗人看了各种文物后,自然地对其丰功伟绩作出高度的评价:“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纡策而成三国鼎立之势,好比鸾凤高翔,独步青云,奇功伟业,历代敬仰。诗人用词精微,一个“纡”字,突出诸葛亮委屈地处在偏僻的地方,经世怀抱只能算“百施其一”而已,三分功业,也只不过是“雄凤一羽”罢了。“万古云霄”句形象有力,议论达情,情托于形,此议论远高于历代其他诗人。
指挥若定失萧曹
诗人联想起诸葛亮超人的才智和胆略,如同见到了他那羽扇纶巾、一扫千军万马的潇洒风度。感情所至,诗人不由呼出“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的赞语。伊尹是商代开国君主汤的大臣,吕尚辅佐周文王、武王灭商有功,萧何和曹参,都是汉高祖刘邦的谋臣,汉初的名相,诗人盛赞诸葛亮的人品与伊尹、吕尚不相上下,而胸有成竹,从容镇定的指挥才能却使萧何、曹参为之黯然失色。这一方面是表现了对诸葛亮的极度崇尚之情,同时也表现了诗人不以事业成败论英雄的高人之见。
志决身歼军务劳
尾联“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诗人抱恨汉朝“气数”已终,长叹尽管有诸葛亮这样稀世杰出的人物,下决心恢复汉朝大业,但竟未成功,反而因军务繁忙,积劳成疾而死于征途。这既是对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高尚品节的赞歌,也是对英雄未遂平生志的深切叹惋。
这首诗,由于诗人以自身肝胆情志吊古,所以能涤肠荡心,浩气炽情,动人肺腑,成为咏古名篇。诗中除了“遗像”是咏古迹外,其余均是议论,不仅议论高妙,而且写得极有情韵。这首诗吟咏诸葛亮,并对诸葛亮凄凉的身世、壮志未酬的人生表示了深切的同情,并寄寓了自己仕途失意、颠沛流离的身世之感,抒发了自身的理想、感慨和悲哀。在写作手法上,语言凝练,气势浑厚,意境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