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故文献学家王欣夫先生(1901—1966),生长吴门,少而歧嶷,好学媚古,识见早达,经史之外,博涉多能,金石书画,亦多留心。其收藏鉴赏活动,多见于日记、书志等记录。现存《学礼斋日记》中所记欣夫先生弱冠时与王冰铁老人交往事迹,今日披读,尤觉多关印林掌故,不辞冒昧,辑录一二,以飨同道。
冰铁老人名王大炘,《松荫轩藏印谱目录》载其小传云:
王大炘(1869—1924),江苏吴县(今苏州)人。字冠山,号冰铁、仌铁、巏山民,斋名为冰铁戡、南齐石室。工治印,醉心于秦、汉之法,又广学诸家,作品面目不拘一格,秀丽有余,苍劲尚欠,布局多平整工稳,曾名噪一时。与苦铁(吴昌硕)、瘦铁(钱叔崖)有并称“海上三铁”之誉。有《王冰铁印存》《金石文字综》《石鼓文丛释》《匋斋吉金录考释》《缪篆分均补》存世。
欣夫先生与冰铁老人交往,始见于民国10年(1921)岁初,其时年方逾冠,读书余暇,酷好金石篆刻。冰铁老人则年逾半百,退居吴下。《学礼斋日记》庚申(1920)十二月二十八日记曰:
阅《二金蜨堂印谱》。又读先七叔祖《寰宇贞石图考》。检印石八方,拟新正请王冠山刻。(《学礼斋日记》第一册)
逾年辛酉(1921),正月初五,欣夫先生即携石拜访冰铁老人:
访王仌铁,不值。晚至集宝斋,看百汉碑砚精拓本,索值百金,未能得也。(《学礼斋日记》第一册)
正月初六,欣夫先生再次造访冰铁老人:
访仌铁,晤。属刻名印、收藏印各一。徐鸿生处检印石五方,价八元(尚未妥),拟明日再托仌铁镌刻也。(《学礼斋日记》第一册)
此行之又一收获,在委托冰铁老人刻印外,又承主人厚爱,以其自藏印谱《仌铁戡印印》稿本相假。欣夫先生感激之余,烧烛达旦,迻录印谱中各家题词(按,林章松先生《松荫轩藏印谱目录》亦著录此谱,所据系后来影印本,故过录之各家题记有溢出欣夫所见本者):
借来《仌铁戡印印》四册,有缪筱珊、郑叔问、朱古微、章式之、廉惠卿、袁寒云等题诗。灯下阅之,颇增兴味。题词录下:
昔年我识安东令(昌石有印曰“一月安东令”),刻玉镌词众法该。
今日开缄如旧识,令人争羡冠山才。
丁(龙泓)黄(小松)陈(曼生)孔(千秋)尽名流,风格于今岂易求。
方正吾丘(《十八举》曰,汉印是方正)文叔重,千秋法乳证前修(汉有摹印篆,其法只是方正)。
江阴缪荃荪(原稿作:小诗题奉冠山仁兄雅正,江阴缪荃孙)
刻画变泥封,高才万象供。握中揉铁石,腕底挟蛟龙。神技惊先睹,清辉叹晚逢。一廛千古思,刀笔老吴淞。
洹上袁克文(原稿作:题上冰铁先生,洹上袁克文)
欣夫先生因初与冰铁老人交往,故于所借《仌铁戡印印》未敢久留,连夜抄写各家题记,次日即将原稿奉还。访谈之顷,又饫闻辛亥革命后金石流传掌故:
辛酉年正月初七日。至仌铁处长谈,知其藏彝器文字四千余种,全角者千余种,可谓富矣。又藏有“小毛公鼎”,旧为姚文禧物,辛亥年以八百金得之,袁寒云欲以二千金易之,不许也。文字百余,每句四字有韵,据云陈氏所藏者为书,彼所藏者为诗,惜未得见拓本也。《陶斋吉金录》自三代器外多是赝物,如秦权、造像,竟无一真者(秦权当时每有数十枚求售,祖龙法物,岂有如此之多哉)。今在总统府之“毛公鼎”(即前押在盐业银行者),系陶斋翻铸,其真器仍在陈氏(眉批:押在银行者,押款一万元,翻铸者岂能得此巨价,存疑)。翻本文字,以真本校之即见。带去七块本《砖塔铭》,索题签。
在仌铁处遇杨馥堂子,新自焦山拓碑归,云焦山全套,寺僧有出售,每份百元。渠见崖壁题名,其边有墨痕者,知皆搨过。尚多有未经搨过者,往往在危难处。想以拓之非易,故舍之耶,抑为前人所未见邪?异日当一访之。(《学礼斋日记》第一册)
此后数日,欣夫先生屡次造访仌铁老人,一再求老人赐刻名印:
辛酉年正月初八日,访仌铁,刻“学礼斋”朱文方印、“兄弟同赏”方印。集宝斋购《嵩岳三阙》《三公山碑》二种,并属裱拓。
辛酉年正月初十日,至冠山处刻三印,偕至吴苑茗谈。
辛酉年正月十一日,饭后至王冠山处,适欲外出,即辞归。
辛酉年正月十二日,王仌铁处属刻名印二方,带还收藏印二方。
辛酉年正月十四日,仌铁处送润资二十元,计四十六字。今年复位润格,每字四元矣。
辛酉年正月十五日,愉庭来。印新刻印。(以上《学礼斋日记》第一册)
民国13年(1924),仌铁老人谢世。未几,友人俞复取其印谱,在沪为之影印,于民国15年出版(新增俞氏跋语),此即文明书局石印《王仌铁印存》(五册本)。欣夫先生所见《仌铁戡印印》,应属以印蜕剪贴成册、已含诸家题识,但尚未付印之稿本(四册本)。欣夫先生所获名印及藏章,堪称仌铁老人晚岁绝笔。
庚子岁疫情弥天,举世禁足,幽居之中,犹有赏心乐事足记一二。夏间某日,承友人引导,驱车至安亭江上访友,丽日明窗下,观谱赏印,竟获见欣夫先生用印若干。摩挲旧石,温润如玉,细审印文,若拜老师,而仌铁老人刻款,赫然入目。缅怀岁月沧桑,心神皆为之醉。今距欣夫先生于姑苏与仌铁老人促膝交谈,忽忽已将百岁;离欣夫先生于日记中追怀仌铁老人,亦已逾于六十年。所幸安亭去苏城不足百里,宝物易主,犹未远离吴下,而楚弓楚得,更获主人珍重。凡此,皆述之“良醰醰而有味”者焉。
——本文摘录自《西泠艺丛》总第75期“学术研究”专题,《王冰铁印事拾零》,文/致之
编辑 孙乐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