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赵立波
雍正八年,(1730)康熙十三子允祥操劳得病去世,年仅45岁的。雍正对这个“老十三”用非常沉痛笔调下发谕旨,肯定了在稳定雍正继位之初和理政后的突出贡献“辅政之初,阿其那包藏祸心,扰乱国是,隆科多作威作福,揽势招权,实赖怡亲王一人挺然独立于其中,镇静刚方之气,俾奸宄不得肆其志。”《上谕内阁》
将其配享太庙后,谥号定为“贤”, 又将其名“允祥”的“允”字改回“胤”字,让怡亲王成了有清一代臣子中唯一可以不避皇帝讳的一位。在雍正所有兄弟之间的亲密程度来看,这个“老十三”是与雍正关系最为亲密的,没有之一。
康熙影视形象
胤祥生于康熙二十五年(1686),康熙称赞他“生秉粹质,至性过人。”长大后,“祗服慈训,先意承志,靡不周悉。”从十三岁开始,康熙每次出巡必带上胤祥,“恩宠优渥”,但在第一次的废太子后,胤祥受到牵连而被“圈禁”。他比雍正小八岁,虽然不是同母所生,但由于胤禛(雍正)奉命教授胤祥算学,“日与讨论”,每逢塞外扈从,兄弟二人必然“形影相依”。《世宗宪皇帝御制文集》,雍正在其去世后,深情地回忆兄弟怡怡的感情:“贤弟克尽恭兄之道,朕兄深笃友弟之情。”
雍正画像
雍正登基之初,需要全心处理康熙丧仪,于是叫胤祥管理户部三库,并主管户部事务。到了雍正三年的时候,对其继续放权,叫他主持新开展的直隶营田事务,作为新政的主要力推者。胤祥在这个阶段发挥了突出的理财能力,深得雍正赞扬,特意给他写了一首诗“经理度支需赞画,畴咨水土奏丰穰。”《清世宗诗文集》
其实胤祥的最大功劳还是能够在雍正即位之初,政局动荡,雍正放眼诸多兄弟,除了这个“老十三”之外再无一人与之坚定站在一起。而怡亲王也获得了巨大的政治回报,此后他经常被用作传旨的亲王,可见雍正对其绝对信任。
雍正非常防范朋党,遇到其他大臣稍微有点苗头立即进行打压,但独独却希望地方大员主动与怡亲王胤祥靠近。在给河道总督齐苏勒的奏折中雍正说:“知你与怡亲王鲜有来往,今令你同他接交,因这是朕的主意,不用害怕,保于尔有益无损也。”为了解除他的担忧,雍正对他说:“王公廉忠诚,为当代诸王大臣中第一人,尔其知之。”《朱批谕旨》
雍正朱批
为了全力推进地方摊丁入亩的政务,雍正希望地方大员与怡亲王加快沟通,急切地要求地方大员需要迅速向怡亲王靠拢“诸王大臣中秉公为国家爱惜人才者,惟怡亲王一人,卿倘有不便达朕琐屑之隐情,怡亲王尽能照拂,并可为卿周全,卿何乐而不为此不担干系之坦途耶!”《朱批谕旨李维鈞奏折》
不光如此雍正后来与最宠信的大臣李卫聊天,对他交底说,你之所以得到我的信任,完全是怡亲王“在朕前极力保荐,谓才品俱优,可当大任。”所以才屡加擢用,“使之位至总督”。《上谕内阁》对于官员的选拔,雍正异常重视,他经常说“治天下惟以用人为本,其余皆枝叶事耳”,他多次对地方大臣推荐的官员进行多次考核,通过自己面试后方能任用,但对于怡亲王推荐的往往不许考核便予以使用,认为怡亲王会识人“为国荐贤之处甚多。”甚至处于雍正严厉处罚的人也能在怡亲王的推荐下得以翻身。康熙第十七子允礼被雍正认定参与了当时的诸位阿哥的斗争,当时正被罚往守陵寝。允祥却大胆向雍正推荐说:“允礼居心端方,乃忠君亲上深明大义之人。” 雍正遂认同允祥意见,对允礼从惩罚转向重用,此后成了为数不多掌握权力的亲王。在使用年羹尧主持青海军事时,隆科多不希望年羹尧继续获得重用,而胤祥为了全力支持雍正在西北迅速平定战事,减少开支,向雍正建议说:“军旅之事,既已委任年羹尧,应听其得尽专阃之道,方能迅奏肤功。”
隆科多影视形象
雍正持续给其加担子,允祥所负责的政务愈加吃重,从负责雍正近卫安全到内务府和皇子们的事情及大清最重要的陵寝管理都归其管理。在给雍正选择陵址时,胤祥更是“往来审视”费尽辛苦,他怕烦扰百姓,“常至昏夜始进一餐。”《上谕内阁》
雍正对此说:“总理事务,王夙夜不休……至于军务机宜,度支出纳,兴修水利,督领禁军,凡宫中府中,事无巨细,皆王一人经画料理。”最后总结时说:“无不精详妥协,符合朕心”。无不二字体现了雍正对其工作能力的高度满意。
如果仅仅因为政务出色获得雍正信任则将此看浅了二人的君臣融合之道,曾经亲历“九子夺嫡”的十三阿哥,既是见证者,又是参与者,在高处不胜寒的他,早已把荣耀与权力的栏杆拍遍。本质上来说胤祥能力出众和雍正关系亲密外,这既是优势又是风险,凡事胤祥就是能够掌握一个很好的度跟雍正相处。
胤祥封王后,雍正要按照自己当初被封王的二十三万两的惯例赐给,但允祥坚决辞谢不与雍正有任何待遇相同之处,最后只接受了十三万两。雍正又按照惯例给他六件物品,允祥坚决不受,雍正不得已,只能选择给他配备更多侍卫和亲军。《上御内阁》越是这样,胤详就越谦恭。胤祥既不好名,也不好财,如同一泓清泉水流平静,缓缓而行。
胤祥影视形象
有趣的是,胤祥越谦卑,雍正就越觉得应该给他更多好处,甚至要他从其儿子中选出一个封王,允祥再次拒绝,不得已雍正只能给他增加工资一万两。因为这个“老十三敬谨持身,廉洁立身,其安分自守,家计空乏。”允祥的政治智慧就在于能够处理好亲情权力之间的关系,位置越高,权重越大,就越来越谨慎,其表现出来的稳重低调与一个中年男人血气方刚的状态完全不相称。雍正四年(1726),雍正为表彰胤详亲自给他写了一个匾额,上书:“忠敬诚直勤慎廉明”并解释允祥的忠是:“公而忘私,视国事如家事,处处妥帖,能代朕劳,不烦朕心。”在给臣下阐述“臣道”时,雍正经常以胤祥作为恪守臣道的样板,说自古能够做到“忠勤慎明”的很多,但能像怡亲王一样“敬诚直廉”的则很少。雍正这段话可谓交心之论,在古往今来的权臣中间,有能力有重大贡献的人并不少见,但一直能敬重皇权毫无私心欲望的名臣。
雍正影视形象
也许在雍正心里这个老十三胤祥“王大臣第一”就是在于他的谨慎低调;谦恭务实。“第一”没有一丝膨胀,“第一”在于有能随时都能确保他只是雍正处理政务的一双手,却并不染指任何真正的权力。“每承恩礼,益加谦畏,故上眷遇日笃。”
怡亲王病重期间,雍正对他“医祷备至”,雍正“每欲亲往临视”,胤祥都再三恳辞。为了让雍正不必过分担心,胤祥忍着病痛“旬月间必力疾入见”。在胤祥病逝后,雍正因此患病,他悲痛不已,亲临祭奠,并对其一生给予了高度概括“王实能佐朕治安天下,朕实赖王翼赞升平。”、“自古以来无次公忠体国之贤王。《张廷玉和硕怡贤亲王行状》
在其丧事规格上给予了他所能够给予的一切,雍正用自己藩邸积蓄为胤祥修建陵园。并持续看顾允祥的后人,“凡朕加于吾弟之恩典,后代子孙不得任意稍减。”《雍正实录》勉励他们能够如同其父一般“感恩向上之念果诚,将来可望成立。”总之,这个被雍正最为欣赏的老十三臣弟,既当大臣又当仆人,成就了雍正兄弟和臣下之间的一段经典往事,成就了有清一代王公大臣“为天潢懿亲振古未有之荣。”的一段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