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在庇隆第一届政府时期,阿根廷的民族工业和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阿根廷成为当时拉美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国家。这一方面固然与庇隆实行的上述政策有关,另一方面也与阿根廷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因大量出口粮食、牛肉和一些初级产品而挣得了大量外汇和黄金、从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有关。
但进入50年代后,由于西方国家经济力量恢复,世界粮食需求和粮价下降,以及因他的政府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和赎买外资企业把战时挣得的外汇花光,遭遇天灾农牧业主缩减生产,财政赤字导致通货膨胀等原因,阿根廷经济齐逐渐恶化,生活费用猛涨,劳动人民生活水平不断下降,不少人又怀念起庇隆的“社会正义”来,把复兴阿根廷的希望寄托于他的身上。
1973年,庇隆派政党‘解放正义阵线”在竞选中获胜,庇隆像英雄般地凯旋回国。10月,73岁高龄的庇隆再次出任.总统。但这次执政,由于年迈体衰,面临的政治和经济形势又特别严峻,他虽然采取了一些调解和恢复的措施,但毕竟不可与当年同日而语了;而且庇隆主义运动内部也发生了严重分裂和激烈冲突,甚至出现了极端的恐怖主义派别。庇隆终于心衰力竭,与世长辞。
但庇隆主义的影响却仍继续保持了下去,直到近些年,才开始大大衰退。身庇隆主义是带有阿根廷特色和庇隆个人特色的一种资产阶级级民族主义理论,它反映了正在崛起和壮大的阿根延民族资产阶级的愿望和要求,也在一 定程度上反映了面物廷广大人民群分众的愿望和要求,顺应了阿根延历史发展的潮流。因此,尽管有这样和那样的不足和局限,庇隆和低险主义在阿根廷历史上都留下了深深的足迹和影响,对阿物历史发展的功绩和作用是不可否认和磨灭的。
1952年的玻利维亚革命
玻利维亚虽然矿藏丰富,土地肥沃,具有发展经济的优越自然条件,但独立后的100多年中,考迪罗层出不穷,政局长期动荡不定,内战和外战频繁,共发生过179次的“革命”,更换过125位总统。几次与邻国交战,又都以失败而告终,丧失了大片蕴含着丰富矿藏的领土和通往海外的出海口。经济发展也极为缓慢。100多年来,玻利维亚的经济和社会结构与刚独立时相比,几乎没有什么大的变动,因此,玻利维亚到50年代初,仍是拉美最贫穷的国家之一。1950年的人均收入只有82美元。
具1951 年,玻利维亚举行大选,由中产阶级、知识分子和具有进步思想的青么年军官组成的、以民族民主主义者埃斯登紫罗为首的“民族主义义革命运动”在大选中获胜。但卸任府不把政权交给埃斯登索罗,而是交给了以武装部队总司令巴本利维安为首的军事执政委员会。巴利维安立即宣布选举无效,并严厉镇压反对党和人民的抗议活动,埃斯登索罗等人被迫流亡国外。军人政权的强硬行动结果引发了一场大规模的人民武装起义,从而拉开了玻利维亚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序幕,开始了玻利维亚的“民族革命”时期。
1952年4月,巴利维安政府同美国签订协定,决定派遣3万名土兵参加侵朝战争,这出卖玻利维亚民族利益的行动激起了波各阶层人民的无比愤怒,导发了武装起义。9日,民族主义革命运动领导人西莱斯等在拉巴斯、奥鲁罗、科恰班巴、波多西、苏克雷、圣克鲁斯等主要城市同时发动大规模武装起义,广大矿工、工厂工人、小资产阶级、学生和其他城市贫民纷纷加入起义队伍,他们或使用个人拥有的枪支和采矿用的炸药,或占领军火库和兵工厂,夺取武器,同政府军展开浴血奋战。
首都的起义者经过3天激战,并在其他城市起义者的增援和配合下击败了政府军,攻占了总统府和其他重要军政机关取得了胜利。16日,从国外回国的埃斯登索罗出任总统,西莱斯任副总统,组成了由民族主义革命运动、各大工会领导人和各阶层代表参加的联合政府,莱钦等矿工领袖也进入了内阁。
新政府成立后,对玻利维亚的内政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1)比较彻底地改造政府和军事机构。与玻利维亚往常换汤不换药的所谓“革命"不同,这次革命比较彻底地砸碎了旧政府,打破了旧秩序:新政府驱逐了大批旧政客,吸收和提拔了批具有新思想、新观念的青年人到政府部门工作或担任领导;改组国家军队,令旧军队的官兵全部退役或遭送回乡由起义战士组成新的国家军队,并成立民族主义运动民兵工会民兵和农会民兵:解除最高法院法官的职务,重新任命最高法院法官;封闭和接管原政府和其他反对革命者控制的《理性报》和《日报》等报刊,控制了新闻机构:颁布了凡年满20岁的玻利维亚公民均有选举权的法令,确定了基本的民主普选制度;数百年来一直没 有公民地位的印第安人也拥有了合法的社会地位。
(2) 实行锡矿国有化和发展民族经济。1952年10月31日,埃斯登索罗签署矿山国有化法令,将垄断玻利维亚锡矿开采和生产的帕蒂尼奥、阿拉马约和霍奇恰尔德三大公司及其附属企业收归国有,并在此基础上成立国营玻利维亚矿业公司,使国家控制了锡矿和其他矿业的生产、熔炼和销售;此外,还征收了一些外国和本国大企业,政府为此共付出了2100万美元的赔偿金。与此同时,为改变单一产品的落后经济结构,新政府还决定尽快发展石油、冶金、交通等工业,成立了全国石油管理局,兴建了一批水泥、制糖等工厂,从而使玻利维业工业向多样化方向发展。
(3) 实行较为彻底的土地改革。1953年8月 ,埃斯登索罗签署《土地改革法》,规定废除大庄园制、废除农村中的各时间劳役制,征收大庄园土地,分配给无地或少地种形式的封1963年,共有12.6万农户分得了425万余公农民,1953-地和采用资本主义方式经营的现代化农场。这次土改,比较彻底地消灭了带有封建性质的大庄园制,推动了小农和资本主义农业的发展。同时.新政府又试点性地建立了农业合作社.鼓励农民搞合作化生产。至1964年,已有2000农民参加了300多个合作社。
(4) 大力普及初等教育。革命前,玻利维亚文盲占全国人口的比例高达85%,是拉美文盲比例最高的国家之一。埃斯登索罗政府为了改变这种落后的状况,采取大力普及初等教育的政策。在农村工作部的直接领导下,在全国各地,特别是在印第安人村社,建立了大批的初级学校,培养了许多为扫除文盲而工作的教师;在城市中创办了一批中等学校和技术院校,为城镇劳动人民和普通居民提供了普及中等教育的条件。教育经费在国家预算中的比例从16%提高到25%;在校学生从1950年的12.8万提高到1964年的58.7万。
(5) 提高工人地位,实行社会性保险。由于埃斯登索罗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以矿工为首的工人力量上台执政的,.因此,他对工人的地位和利益也表示了较大的关注。他首先在矿区实行8小时工作制,并逐步向整个工业推广,向矿工发放各种津贴,分给矿工住房和土地,甚至用由工人组成的民兵来维持矿山和矿工居住区的治安。他还把各种工会组成统一的玻利维亚总工会和玻利维亚矿工工会联合会,以增强工人的政治力量。
1956年,埃斯登索罗政府制定了发种麻员的伤、病残、劳规定了补助办基本社会福利法,对各种主应交纳的 福利基金份额。在民法,并规定雇员本人和政期间,共有3万雇员及35万家属享受族主义革命运动了社会福利补助金。革内容,大部分在1961年埃斯登索罗第二次执政时制定并颁布的宪以上的改革法(玻利维亚第17部宪法)中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了下来。”
1952-1964年的玻利维亚革命主要是一 场反对本国封建主义寡头势力和大垄断资本家势力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在本质上与墨西哥革命是相同的,只是因为玻利维亚社会本身发展落后,它比墨西哥晚爆发了近半个世纪。这场革命开始时还带有反对外国垄断资本,特别是美国垄断资本的倾向,因而一度受到了以美国为首的外国垄断资本的挤压和打击,如减少从玻购买锡的数量,停止向玻运送矿井所需的机器设备和零件,干扰向玻出口粮食,提高铁路运费等。
然而,玻利维亚本身毕竟太穷了,严重缺乏发展的资金,因此,为了争取更多的外国资金,埃斯登索罗后来不得不向美国等西方国家作出让步和晏协,如1955 年,他签署新的石油法令,放宽了外贸在玻利维亚勘探和开采石油的限制,允许外国公司在交纳了税金和利润后即可勘探和开采,以每年输出5%锡矿石的万式向美国垄断公司赔偿因国有化而造成的损失;其后任四来期执收时,进而与美国匹北保海湾石油公司签订了为期40年的合同。他们的这些做法曾引起本国一些人的指责和抗议,认为是对民族革命的背叛,但从当时的客观形势来看,埃斯登索罗等这样做,也是一种不得已之举,客观上毕竟还是缓和了国内的经济困难。
美国看到埃斯登索罗和其后任西莱斯的对外资政策有了转变,并担心玻利维亚因经济进--步恶化很可能会造成政局动荡,从而出现一个更为激进、更“左”的政府,于是也逐渐改变了态度,决定向玻利维亚提供大量援助,一方面维持一个尚能为它接受的政府,另一方面也可就此以美元.来左右玻利维亚政府的决策。
仅1954-1958 年,美国就向玻利维亚提供了1.3亿美元的援助,使玻利维亚成为同期拉美国家中接受美元最多的国家。以埃斯登索罗为首的民族革命运动政府进行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改革,虽然比较激进、深人和全面,但由于许多具体措施没有相应跟上(如锡矿国有化后,外国资金和技术人员大量撤离,而玻利维亚却没有相应的资金和技术人员补充进去;土改后,政府没有能力及时向农民提供发展农业的贷款、农机和技术),再加上玻利维亚本来就十分穷困,底子太薄,因此,在许多方面并没有取得“立竿见影”的成效,相反,却带来了通货膨胀、矿业生产下降、农业减产、市场萧条、物资既乏等严重的局面。
此外,一些政府成员逐渐贪污腐化,热衷于以权力为个,人牟利和在经济,上巧取豪夺,造成了普遍的不满。埃斯登索罗两届政府和西莱斯政府虽都采取一些措施试图扭转上述的困境,但始终拿不出一个切家可行的发展经济计划,采取的揩施实际上也收效甚微,因此,在他们的任期内未能使局面得到根本性的扭转。随着经济困难的加剧,政府对外国资本态度的转变及执政党一些成员的腐败,民族主义革命运动内部各派之间、它和工人组织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加剧,甚至恶化;革命阵营一再分裂西莱斯莱钦等重要领导人分离出执政党,并一度被捕;人民群众对于革命的热情也逐渐减退,不满逐渐增强。
最后,军队终于再次出面干政,以1952年曾支持埃斯登索罗回国执政的巴里恩托斯为首的新军队于1964年11月4日发动政变,推翻了第二届埃斯登索罗政府,成立了巴里恩托斯和奧万多联合执政的军人政府,埃斯登索罗流亡利马,为期10年的玻利维亚资产阶级革命也就宣告结束。
1952-1964年的玻利维亚革命是玻利维亚历史上的一次最重要的事件,它打击和动摇了存在了数个世纪的封建大庄园制,保护和发展了民族工业,改变了经济结构,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代议制,实现了普选权,引起了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运动,也为资本主义在玻利维亚的发展奠定了较强的基础。
古巴革命
在拉丁美洲,古巴的国民人均收入、识字率和城市化程度都相对较高,特别是拥有数量相当多力量和影响都相当强的中产和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后来古巴革命的领导者主要都出自于这些阶级和阶层,与此有很大的关系。
1952 年,曾在1940 -1944 年担任古巴总统、并实行过一些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措施的军人巴蒂斯塔通过发动政变再次上台执政。但这次,他完全揭去了上次以资产阶级改良派面目出现的伪装,对内公开实行残暴的独裁统治,军警和特务密布全国,经常随意搜查民宅、盘问行人、逮捕无辜,对被逮捕者肆意实施各种酷刑,在其统治的6年中,有2万多人惨遭杀害,数万人被监禁或流放,10多万人流亡国外(当时古巴的人口总共才700万)。
对外,巴蒂斯塔完全投靠美国,允许美国联邦调查局直接干涉古巴内政,美国军事代表团直接控制古巴军队,此时制糖业、加工业和出口贸比较薄弱,曾是独立战争的基地,当地工人和农民历来富革命传统;其地势险峻群山起伏交通闭塞,是个打游击战卡达兵营的军队军纪松散、官兵道德败的好地方;而且蒙卡坏,防卫疏怠,比较容易攻打,拿下后可获得大量武器弹药,用来武装起义军和人民。
但在实际行动时,起义者却很不顺利:战斗过早打响,一半的起义者因迷路未能及时赶到预定地点增援,敌军力量远远超过起义者队伍,结果起义未能成功,10多名起义者在战斗中牺牲,80余人被俘后惨遭杀害,卡斯特罗也被捕获,后被判处15年徒刑。1955年5月,卡斯特罗在大赦中出狱。7月,他召集仍在国内的支持者在哈瓦那举行了一次秘密会议,决定成立秘密革命组织,并以1953年攻打蒙卡达兵营的那个日子命名为“七二六运动”,最初的成员主要为青年知识分子,后来又吸收了农民、工人和自由职业者参加。
卡斯特罗为这个组织确立了斗争纲领意识形态、纪律和领导机构。巴蒂斯塔的军警很快发现了这个组织的活动,为避免受到军警的追踪和迫害,卡斯特罗决定把这个组织的大部分成员迁往墨西哥,打算在那里购买武器和训练队伍。到了墨西哥后,卡斯特罗继续物色革命成员,后来成为古巴革命运动重要领导人的切格瓦拉田就是其中的一个。经过一年多的准备和训练,卡斯特罗决定率领这支革命队伍打回古巴。
1956年11月25日,卡斯特罗一行82人乘坐“格拉玛号”游艇离开墨西哥,在汹涌的大海中驶向古巴的奥连特省。12月2日清晨,小艇抵达奥连特省的科罗拉多斯海岸,队伍在登陆时被巴蒂斯塔军发现,双方展开了激战。卡斯特罗命令全体人员边战斗边向该省南部的马埃斯特拉山区转移,但最后只有15人到达预定地区。卡斯特罗就以这15人为骨干,在马埃斯特拉山区建立了革命根据地,开展.游击战争。马埃斯特拉山地势险峻,交通不便,城乡居民稀疏,与外界基本隔绝,因此,很有利于游击队的生存和立足。
1957 年,游击队夜袭普拉塔兵营成功,取得首次胜利。以后又多次击溃巴蒂斯部落军的围剿部队,尤其以乌维罗战役最为成功,缴获大量武器,补充了自己,扩大了游击队的影响。许多农民、农工、工人和学生纷纷加入了起义队伍至1957年底,游击队达到2000人。在卡斯特罗游击队逐步壮大并开始取得胜利时,古巴各地也爆发了反巴蒂斯塔的斗争。1958 年2月,“三一三革命指导委员会”组织了一支远征军,在乔蒙的领导下,前往埃斯坎布拉斯山区开展游击战。
原来主张走和平斗争路线的人民社会党(共产党)也改变了态度,表示支持卡斯特罗的武装斗争,并在拉斯维亚斯东北部的亚瓜哈依地区组织了一支名为“马克西莫.戈麦斯”的游击队。其他的反巴蒂斯塔组织也纷纷成立,并展开了各种形式的斗争。1958年5-8月,他派出一万多人的军队,并动用飞机坦克向马埃斯特拉山区发动大规模围剿。
游击队在当地人民的授助和配合下,运用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经过近3个月的艰苦奋战,终于打退了巴蒂斯塔军的围剿。8月底,游击队转入反攻,西恩富戈斯和格瓦拉分率两支纵队离开马埃斯特拉山前往古巴中部的拉斯维亚斯省开辟根据地。12月底,格瓦拉部队向哈瓦那发动进攻,首都学生和工人发动总罢课、总罢工直至武装起义相配合;巴蒂斯塔被迫辞职,逃往国外。同日,东部重镇圣地亚哥的政府军向卡斯特罗率领的攻城部队投降。
结语
1959年1月1日,起义军胜利地进入哈瓦那;3日,以反巴蒂斯塔革命统一阵线为基础的革命临时政府成立,资产阶级自由派代表乌鲁蒂亚和卡多纳分别担任总统和总理,卡斯特罗担任武装部队总司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