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2月1日电 近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中小学生原则上不得将个人手机带入校园。确有需求的,须经家长同意、书面提出申请,进校后应将手机由学校统一保管,禁止带入课堂。
手机该不该带入校园,这个话题早有讨论。反对者认为,青少年自控能力尚不足,部分自控力较差的学生容易沉迷手机,影响学习、损害视力,甚至接触到暴力、色情等不良信息。而支持者认为,离开手机,孩子就像是断了线的风筝,没法与家长交流沟通。还有人提出,有的作业就是要求在网上完成提交的,不带手机怎么做?
对于沟通需求,教育部作出了安排:学校应将手机管理纳入学校日常管理,制定具体办法,明确统一保管的场所、方式、责任人,提供必要保管装置。应通过设立校内公共电话、建立班主任沟通热线、探索使用具备通话功能的电子学生证或提供其他家长便捷联系学生的途径等措施,解决学生与家长通话需求。
教育部还明确,学校要加强课堂教学和作业管理,不得用手机布置作业或要求学生利用手机完成作业。
事实上,许多学生都已被手机“绑架”。美国某大学对世界上10个国家1000名学生进行了24小时“无媒体”体验实验,让他们在一天之内不使用包括手机在内的任何多媒体设备。经历了这个项目的大部分学生表示,失去了手机让他们“坐卧难安”,表现出烦躁、不安、紧张、消沉等负面情绪。
据介绍,管控中小学生在学校使用手机,已成世界共识。意大利、法国、德国、美国、英国、日本等明令禁止学生将手机带进校园或者课堂,有的规定在教师和家长的引导下学生才能使用手机,芬兰禁止向初三以下的学生销售手机。
来源:厦门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