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的独特处世之道:有事没事找人借点钱,借还之间有大智慧

曾国藩,出生于晚清一个地主家庭,自幼勤奋好学,一生奉行为政以耐烦为第一要义,主张凡事要勤俭廉劳,不可为官自傲。他修身律己,以德求官,礼治为先,以忠谋政,在官场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曾国藩不仅在处理公务上很有自己的独特的解决办法,在为人处世上更有自己的一套独特的处理办法。

银钱则量力资助,办事则竭力经营。——曾国藩

他认为借钱中的学问可大着呢,所以不管有事没事都可以找人借点钱,因为在借还之间,藏着人际交往的大智慧。那所谓的智慧又是从何说起呢?

曾国藩出生于晚清一个地主家庭,自幼勤奋好学,自他五岁启蒙之后便开始四处求学,21岁中秀才后接连两次的会试都落榜,终于在第三次会试中成功登第并成为了军机大臣的穆彰阿的得意门生。

后同榜进士李文安之子李鸿章入京会试,投其门下受业。在京十多年间,曾国藩就是这样坚韧不拔地沿着这条仕途之道,步步升迁到二品官位。十年七迁,连跃十级,直至二品高位。

1852年太平天国运动已席卷半个中国,清政府屡次颁发奖励团练的命令,力图利用各地的地主武装来遏制太平军势力的发展,这就为曾国藩组建湘军提供了机会。

手握兵权之后,曾国藩开始真正走入了清政府权力中心,开启了自己当朝重臣的道路。

曾国藩被称为治世能臣,但其人在为人处世造诣更深,有"千古第一完人"之誉。

在生活中,大家都有许多避之不及的敏感话题,例如借钱,曾国藩就觉得不管有事没事其实都可以找人借点钱,因为他觉得这其中藏着大智慧。

曾国藩有一次写家书给他在老家的弟弟,说他们在当地虽然是大户人家,不缺钱,但是也要经常去找人借一点钱。

世人皆道君子之交应清淡如水,不宜与利益相挂钩,但是曾国藩却认为借钱是了解一个人内心的最好方式之一。

现在很多人会觉得和朋友之间谈钱会让友谊变得不单纯,可实际上如果所借金额合适,又按时归还,其实借钱就可以成为一种催化剂,让这份友情更加的紧密,甚至可以扩大自己的交友网。

其次,很多时候我们都不知道,这位朋友到底适不适合深交,而借钱就是最好的一种试金石,通过借钱你可以判断这个朋友到底适不适合深交。

借钱是一种学问,怎样借到钱又不伤和气这也是有门道的,而还钱也蕴含着非常重要学问。

有一句话说的非常好“有借有还,再借不难”,借钱其实是双方进行的一种自愿的行为。你愿意借给他,他得到了需求,你得到了一个人情。但是这个人情是要承担风险的,所以真诚待人,我们才会走的越来越近。

其次,在还钱之中需要十分忌讳的另一点便是应当悉数尽还,不得缺斤少两

本身向朋友熟人借钱便是欠人情,省利息的路子,若是在还钱之中畏手畏脚、唯唯诺诺,则借出方必定会生出抵触情绪,别说往后借钱了,怕是连朋友都交不成。最后,在上次借款未清的状态下,最好不要向同一个人再次借钱。

曾国藩是中国古代文臣之典范,有官场不倒翁之名,在官场之上不仅一路平步青云,更是得到善终,在重臣之中可做到这一点的寥寥无几。

他在为人处世之道上为后人留下了太多的智慧,太深的学问,尚待我们细细发掘、品味、学以致用。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1214 字。

转载请注明: 曾国藩的独特处世之道:有事没事找人借点钱,借还之间有大智慧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