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停“家长作业”后,家长如何辅导孩子学习?

近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明确提出不得要求学生自批自改,严禁给家长布置或变相布置作业,严禁要求家长批改作业,让作业回归到学校育人环节中来。

“不允许教师给家长布置作业,不得要求家长批改作业,不等于家长放弃对孩子学习的监护责任。从家庭教育的角度,督促孩子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和责任感,培养自主学习、自我管理的能力,实现家校协同育人,是家长的教育责任。”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李明新说。

“我就退出家长群”引热议,何为“家长作业”?

叫停“家长作业”后,家长如何辅导孩子学习?

截图来源:央广网视频

2020年末,一则江苏家长大呼“我就退出家长群怎么了”的短视频在微信朋友圈刷屏。视频中,这位家长认为,老师要求家长批改作业、辅导功课,使得自己承担了老师应承担的责任和工作。一时间,“家长是否需要给孩子批改作业”话题登上热搜。

叫停“家长作业”后,家长如何辅导孩子学习?

截图来源:央广网视频

家长群里的问题引起不少家长的共鸣,一位江西的家长贴出截图显示,在小学三年级的家长群中,老师点名批评几位没有批改作业的家长并表示:“你们配合我们的工作,我们也会更加在意你家孩子。”“以为批改作业是老师的工作?”

时下,“家庭作业变家长作业”成为被吐槽最多的教育问题之一。原本让家长参与学校教育是件好事,无奈事情“变了味”,一些学校和老师过度强调家长的参与,将家庭作业的压力过多地转嫁到家长身上,成为很多家庭“不可承受之重”。

从浅层表象讲,“家长作业”是校园、老师将自身承担的教学工作转嫁给了家庭。明明是学校教授的课堂内容,转手成为由家长监督完成的“拓展任务”。这个问题带来的影响不仅是家长“增负”,更有甚者还可能导致校园教育、知识教育膨胀,导致家庭自身教育贫弱、乏力,难以发挥培养感情、培养品格的教育功效,进而影响少年儿童的全面发展。

从问题的深层原因看,部分老师之所以无奈“转嫁”作业,有的是因为忙于教学以外的工作,在教学上的心思少了;上级部门形式主义的任务下沉,给学校和老师带来不必要的负担,导致校园教育空间被挤占,不得不将部分教育任务切割给学生家长。比如,有的学校甚至要求家长指导孩子熟记申报文明校园的“六好标准”,要求家长抽查应付检查的内容。

更好地厘清家校边界,靠“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不过扬汤止沸,无法根治问题。关键还需畅通监督渠道,刹住家校矛盾背后的形式主义之风。让学校回归育人本位,让老师回归教学本位,家校合作才能更和谐,学生成长才更有保障。

叫停“家长作业”后,家长该怎么做?

教育部办公厅叫停“家长作业”令不少家长松了一口气,但叫停之后,在孩子的教育上家长又该怎么做?家长该如何辅导孩子学习?

1、让孩子自觉学习

父母坐在书桌旁督促孩子写作业对孩子来说“喜忧参半”。高兴的是不会做的题可以询问父母;烦的是父母坐得太近、感觉自己被监视。

所以,父母陪孩子写作业时,在距离上可以离远些;孩子写作业,父母勿像摄像头一样目不转睛盯着孩子;而应找点安静的事情做,如看书、写字。

这样既不会让孩子产生受压迫感,又让孩子明白写作业是自己的事,父母没有逼迫也没有打扰他们,应该自己完成。

2、给孩子时间奖励

对于中小学生来说,适当的时间奖励是必要的。

孩子年纪小写作业磨蹭、注意力不集中,父母可以根据孩子的作业量制定所需的完成时间。只要孩子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业,父母在不影响休息的前提下,可适当奖励孩子娱乐的时间。相应的,如果孩子超过作业时间、写作业三心二意,也应按约定接受适当的惩罚。

3、和孩子一起检查作业

很多孩子写完作业把笔一扔就去玩,显然不是良好的学习习惯。

写作业和读书是一个过程而非一项任务,父母在陪孩子写作业时要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和仪式感。比如,每写完一项作业要先自己检查,之后再交给父母核查;每天写完作业后要对照课程表预习功课、整理书包。

如果孩子把写作业看作一项任务,完成任务后“万事大吉”;若父母能培养孩子具备责任心和仪式感,孩子自然会认为写完作业不是结束,还要检查、整理和改错,要对自己的功课负责。如此,父母纠正孩子的错题时,孩子才不会闹情绪,甚至大哭大闹让父母帮忙改错题。

少年儿童在成长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任何时候,父母都不应该站在孩子的对立面,只有遵循合适的方法才能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家长也不再为“家长作业”而烦恼。

(东南网综合人民日报、央广网、广州日报、搜狐号)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1785 字。

转载请注明: 叫停“家长作业”后,家长如何辅导孩子学习?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