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为中国中小学生带来假期之变

“双减”为中国中小学生带来假期之变

  北京后沙峪中心小学二年级学生许牧桐在家读书。受访者供图

  新华社北京8月31日电(记者艾福梅、袁秋岳、罗鑫、吴晓颖)北京市后沙峪中心小学学生许牧桐太喜欢今年的暑假了——不用再去上英语培训课,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

  “这两个月我看了好几本历史、推理方面的书,比以往暑假过得有趣多了。”这名马上步入三年级的女孩说。

  而四川省成都市的三年级学生刘星雨,则在这个暑假开始时,收到了一份个性化作业单:临摹字帖、写作文、看英语电影、做口算题……这份作业单,是老师结合他口算能力不强、字迹潦草的学习情况“量身定制”的。

“双减”为中国中小学生带来假期之变

  四川省成都市的四年级学生陈一冉暑假期间在城北体育馆羽毛球课上练习握拍。新华社记者 胥冰洁 摄

  “老师还布置了实践、创意作业,让我们养蚕并观察记录生长过程,太有意思了。”回顾这个假期,刘星雨觉得过得很充实。

  在中国,寒暑假的设立,本是希望师生在一学期繁重的学习后有所放松。但升学的压力和家长的高期望,使许多中国中小学生就算在假期,也要奔波于各类培训班,疲惫于完成试卷和作业。

  针对这种状况,中国一直努力为中小学生“减负”。今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这一被称为“双减”的政策中,一方面要求学校充分发挥主阵地作用,着力提高教学质量、作业管理水平和课后服务水平,让学生学习更好地回归校园;另一方面则全面规范校外培训行为,引导其回归教育公益属性,明确规定: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占用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和寒暑假组织学科类培训。

  很快,各地区各部门纷纷出台落实举措,学科类校外培训班陆续停课。在这个“双减”后的首个暑假,和许牧桐、刘星雨一样,很多中国中小学生感受到了明显的不一样。

  走进成都市,不少体育场馆在这个暑假开设了青少年体育培训班或组织起相关体育活动,一些热门项目培训班早早就已满员。

  成都市文轩体育中心总经理滕伟观察到,如今家长越来越重视孩子的身体素质,在体育培训上的投入意愿强烈,运动项目的选择也愈加多元。

  成都市四年级学生陈一冉这个暑假参加了羽毛球培训班。“这既锻炼了身体,又非常好玩。”她说。

  陈一冉的妈妈介绍,自己没有给孩子报过课外学科类培训班,“认真消化课内知识已足够,家长应更注重孩子的全面成长。”

  与此同时,中国各地区各部门也想方设法丰富中小学生暑假生活,“暑期托管”“官方带娃”成为这个暑假的热词。

“双减”为中国中小学生带来假期之变

  厦门大学第23届研究生支教团隆德分队、厦门大学“隆情厦益”实践队、宁夏固原市隆德县老师暑期共同在隆德县开展“七彩假期·童心向党”暑期乡村夏令营,这是志愿者在教孩子们跳舞。受访者供图

  索紫矜是厦门大学第23届研究生支教志愿者。今年暑假,她早早来到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隆德县,筹备暑期乡村夏令营活动。

  富有节奏的爵士舞、体教兼有的体育舞蹈、琴键上的浪漫奇旅、妙趣横生的手工课……志愿者各展所长,15天37门课共吸引700多名孩子参与。

  “跟以前偏重学科辅导相比,今年我们更注重培养学生兴趣、开阔视野,孩子们在玩的同时学到很多知识。”索紫矜介绍。

  也有一些中小学生在这个暑假回到学校——在近三分之一学生是外来人口的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兴庆区十九小学,部分学生这个暑假因新冠肺炎疫情未能回老家。为此,学校办起管乐兴趣社团、足球兴趣社团等托管服务,共有100多名学生参加。

“双减”为中国中小学生带来假期之变

  这是参加“七彩假期·童心向党”暑期乡村夏令营的孩子在汇报活动上表演创意节目《说唱脸谱》。受访者供图

  “暑期托管”不仅给孩子带来了快乐,也减轻了家长负担。成都市武侯区龙腾社区的王女士说,自己和丈夫都在物流行业工作,奶奶在家辅导不了作业,就给两个女儿报了社区免费暑托班,解决了照看孩子的大问题。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表示,“双减”为中国中小学生带来的假期之变,有助于更好地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就在这几天,中国绝大多数中小学生都将走进新学年的课堂。“开学以后想带同学一起打羽毛球。”眼看就要回到学校,陈一冉已有些迫不及待。

  “新的学年,各个学校要认真部署好工作,要认识到教育的常规,就是按学生多样的成长发展需求,来安排好教学,建立起以人为本、科学育人的基本理念,真正把健康全面发展放在重要位置,而不能紧紧盯着分数。”储朝晖说。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1807 字。

转载请注明: “双减”为中国中小学生带来假期之变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