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式开讲之前,先简单说一说军衔制在我国的发展过程。
话说,清朝实行了两百多年的闭关锁国政策,到了近代,国门被西方列强用枪炮敲开了。
在饱受列强摧残和蹂躏的同时,清政府也见识了许多新事物,认识到自己的兵制过于陈旧,为了维持自己摇摇欲坠的统治,决定效法西洋,编练新军。
在1901年到1905年的五年时间里,清军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新式军衔体系。
这个新式军衔制度在后来直接影响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北洋政府和国民政府几个时期的军衔实施。
由此可知,国民政府的军衔制度是比较混乱的。
最搞的是,有相当一个时期,其授军衔并没有统一的机构,国民政府可以授,总司令部可以授,军事委员会可以授,甚至上级机关或军政长官也可以授。
曾经,西北军阀马步芳授予自己那个还在小学读书的儿子马继援为上校,居然也得到了南京中央军政部颁发的委任状。
所以,在1935年,老蒋进行了大力整顿,在军衔划分上参考了美军,颁布了新的军衔等级表,将星分五类:特级上将、一级上将、二级上将、中将、少将。
但是,军衔除了有由国民政府正式授予外,还有由军事委员会授予的职务军衔、加衔、追晋军衔和追赠军衔等等,军衔的混乱现象仍不能杜绝。
我中国人民解放军在1950年9月设置了“军衔奖励处”,并于1952年冬和苏联专家一起着手研究了军衔制的问题。
1955年,我军首次授军衔,元帅分二级: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元帅、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将官分四级:大将、上将、中将、少将。
原本,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元帅是要授予毛主席的,但毛主席本人辞退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则授予了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十人。
国民政府的军衔没有元帅,最高军衔为特级上将,只有蒋介石一人。
这样,蒋介石的特级上将军衔可与我军大元帅军衔作对应。
其一级上将始授于1935年,早年共9人,分别是:何应钦、冯玉祥、阎锡山、张学良、李宗仁、唐生智、朱培德、陈济棠,陈绍宽。
其中的陈绍宽海军一级上将,其余8人均为陆军一级上将。
由此可见,国军的九名一级上将大致可以对应我军的十大元帅。
细观国军这九名一级上将,大部分是手掌大军、割据一方的军阀,甚至像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陈济棠等人,还经常处于一种“听封不听调”的“待机模式”,的确都是独领一军的统帅。
所以,逃到了台湾的蒋介石听说我军举行了授衔仪式后,他饶有兴趣地细读了授衔列表,对我军十大元帅评头论足,发表了一番“高见”,说,这十个人,只有朱德一个是真元帅,其他九人都是战将。
我人民解放军政令合一,党直接指挥枪,指挥百万大军如指挥一人。蒋介石想按照他固定思维来理解新中国的元帅军衔,用国民党军队那种各自为政的往解放军身上套,明显是行不通的。
但话说回来,他这样评价朱德,也真说明了朱德在他心目中的分量。
新中国的所有将帅中,直接指挥过五十万大军对敌作战的只有三个人:彭德怀、林彪、粟裕。
但这三个人,包括全党全军,都得对朱德心悦诚服。
甚至毛主席,也大赞朱总司令是“意志如钢铁,度量如大海”。
朱德具备有高超的军事才能,早年在江西苏区领导游击战,用兵如神,彭德怀、林彪、粟裕等人从他身上学到了不少东西。
在担任八路军总指挥期间,他更是把游击战争发挥到极致,建立和扩大了许多抗日根据地。
当然了,随着年事渐高,而更重要的是,他是我军的总司令,自从长征之后,不再到第一线指挥作战,但他的对战争大局的把握,对战争态势的发展,对战略的设想,对战策的制订,都直接决定了战争的走向。
所以,蒋介石才会由衷地称赞朱德是“真元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