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位在家长会上崩溃大哭的视频,直击很多家长们的内心。
原来是因为经常消息不回被老师善意提醒后,感到工作生活都太难,由此情绪失控: “我加班、开会又要盯着孩子,怎么看得过来…”
这一幕,让很多家长都感同身受,在评论区给这位爸爸加油打气。
也有不少家长对目前“家校共育”提出了一些质疑和不满。
现在人们的生活,大部分时间已经被手机“控制”,微信群、钉钉群需要家长时刻关注,稍有疏漏就会被孩子老师单独“谈话”,仿佛又回到了提心吊胆的学生时代。
时间久了,家长们回复也变得开始麻木,直接复制上一位的话,还闹出不少笑话。
事实上,在现在这个社会,辅导一名孩子,真的太难了!
主要原因有3点:
1、对教育的重视程度
现在学生的父母,大多是70、80、90后这三代人,这三代人成长经历中,对学业的重视程度最高,比任何一代人都要认同“知识改变命运”的说法,而这种对教育的过度重视,逐渐演变成了焦虑。
2、对老师不信任
现在的家长文化程度普遍较高,每一个家庭都有自己的一套教育理念,有时难免会对老师的教育理念产生不同观点,从而失去对老师的信任感。
3、家长与老师沟通存在差异
“家校共育”理念最近几年开始流行,这个理念是好的,让家长承担起教育孩子的义务,而不是把孩子送到学校就做起“甩手掌柜”。
可是,很多时候家校之间缺少正确的沟通,双方对一些事情的理解存在误差,老师们觉得每天除了教学,还要承担许多教学意外的任务太累,家长则认为既然把孩子送到学校,老师就应该尽到所有义务,自己要把重点放在工作上“养家糊口”,双方意义上没有真正理解对方。
解决这件事最好的办法,还是在于双方能有一个良好的沟通,提高沟通的频率和效率。
一个短短的家长会,并不能起到良好的沟通作用,更不要说了解孩子在学校和在家的真实状况。
当孩子出现问题,有些家长只会在家里“瞎着急”,想要找老师沟通,却害怕麻烦老师,孩子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只好在背地里胡乱出招。
想解决孩子当下问题最好的办法,是主动联系老师,和老师反映孩子最近遇到的困扰,和孩子在家时的性格特点,老师其实更喜欢这样的家长,并不会嫌麻烦。
通过这样的沟通,老师会对孩子和家长有更深入的了解,并针对性的帮助教育孩子。
教育孩子不是单纯的托管关系,而是家长和老师共同承担教育的责任,担起这份责任的同时,还需要双方有一个良好的沟通,并且能够相互理解对方。
文章开头这位家长的遭遇,让我想起曾经被疯狂转载的一段话,“放下砖养不起你,抱起砖头却抱不了你,其实世上少有父母,愿意错过孩子的成长,然而,多少人拿起了工作,就没有手去抱孩子,放下了工作,就养不了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