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混一天下同——隋灭陈之战

自316年东晋南渡,南北朝并立,到隋朝建立之时(581年),天下分裂的局面已经持续了265年。
套用一句已经被用滥了的话: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隋朝建立之前,事实上天下已呈现出统一的趋势了。
南朝方面经历了宋齐梁陈四朝的禅代,国势越来越弱,的疆域仅有宋朝的一半。
陈宣帝以倾国之力发动的太建北伐,在徐州一线遭到北周强势阻击,陈朝十余万精锐兵力损失殆尽。
陈朝从此一蹶不振。
开皇元年(581年),隋文帝杨坚篡周建隋,全盘接收宇文氏帝国的全部成果。
隋文帝隋文帝杨坚(541年7月21日-604年8月13日),弘农郡华阴人(今陕西省华阴),隋代开国皇帝,谥号文帝,庙号高祖,公元581年3月4日-公元604年8月13日在位,在位24年。 杨坚是汉族,鲜卑小字为那罗延(金刚不坏),鲜卑姓氏为普六茹,普六茹鲜卑姓氏是其父杨忠受西魏恭帝所赐的。掌权后恢复汉姓“杨”,并让宇文泰鲜卑化政策...
一切都表明,隋文帝可能会立即发动统一之战。
但众望所归的新朝,却一再拖延战争日程,而且一拖就是八年。
直到开皇八年(588年),隋文帝才发兵进攻陈朝。这又是为什么呢?···隋文帝有意放缓政治节奏
关键词:突厥、陈朝、对峙
事实上隋朝初建时局面并不稳固
580年,在隋文帝还没正式称帝时,北周境内便爆发了三方之乱,北周各地握有兵权的总管发兵讨伐杨坚
虽然不久即告平定,但血淋淋的现实告诉杨坚:夺取了中央政权并不意味着稳固掌控了地方政权。
同时,北方突厥也一直不太安分。
一方面,他们扶植北齐残余势力高宝宁,不断在营州一带进行军事骚扰。另一方面,突厥还断然丢掉了与北周数十年的战略同盟关系,明火执仗地屡屡兴兵进犯。
就连陈朝也趁机挑衅。
隋朝政局不稳,陈军主动过江进攻广陵,并拿下了胡墅(在今南京六合区)——连蕞而小邦、手下败将都欺负到头上来了,是可忍,孰不可忍!
隋文帝居然忍了下来。
作为一个成熟的政治家,他懂得孰轻孰重。陈朝的局部骚扰并不能构成什么隐患,真正的大敌在北方。
他有意营造一种外松内紧的政治氛围,既停止了对南陈的反击,又与南陈互相归还了俘虏,并不断对陈朝示好:开皇二年陈宣帝驾崩时,隋文帝还遣使到江南吊唁。
隋文帝的重心暂时放在收拾突厥上。
开皇三年到七年,采取军事进攻与政治瓦解相配合的方法,击败了突厥的核心部落沙钵略可汗部。
沙钵略可汗沙钵略可汗(古突厥语:????????????????,拉丁转写:??bara qaγan;?-587年),名阿史那摄图,突厥可汗,乙息记可汗阿史那科罗之子。佗钵可汗以侄儿摄图为尔伏可汗统东面。581年,佗钵可汗去世,其子阿史那庵逻将汗位让给了摄图,是为沙钵略可汗。在可敦北周千金公主的影响下,沙钵略可汗屡次侵犯新兴...
开皇七年隋文帝又调发数十万丁壮,到北方修复长城,以防范突厥卷土重来。
对内的军事整顿,隋文帝也一直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他先后设立了河北道(太原)、河南道(洛阳)、西南道(成都)三个行台,以儿子晋王杨广、秦王杨俊、蜀王杨秀分别驻扎三地,掌握各个方向重兵,以加强对各个区域的掌控。
内政方面,隋文帝没有浪费宝贵的和平时间,他大幅度进行了行政区划调整改革,裁撤了州郡县三级体制中的郡,改为州县两级制,减轻了国家财政负担、提高了管理效率。
关中江淮地区还相继开凿了运河,关中的运河是为了提高运输效率,解决京师地区的粮荒问题。江淮方面的运河,则充满了浓浓的军事意味。
当这一切准备工作积累到开皇八年时,看似云淡风轻的准备工作,终于转化成硬梆梆的实力。
···深谋远虑的灭陈准备
关键词:战争准备、消耗计划、隋朝四胜
灭陈大计始终未曾停息。
重臣李德林提出过灭陈的总方略
隋朝建立之初,李德林就频频向文帝进献策,隋文帝对其非常看重——当然看重的只是意见,而非个人,李德林早年间因为反对屠杀北周宗室而被疏远。
李德林的方略史籍中没有记载,但从隋文帝的重视程度看应当是一个全面的战略计划。
开皇八年,隋文帝决定不再隐蔽灭陈的企图时,将李德林所有的灭陈计划统统抄录下来,送到晋王杨广的中军帐,而后者已经转任淮南行台尚书令。
这个所谓的淮南行台,正是对针对江南的作战指挥中心。

南北混一天下同——隋灭陈之战
隋灭陈之战时隋文帝的领导班子
另一位重臣高颎提出了一个相当毒辣的“消耗计划”
相比李德林高屋建瓴的大战略,高颎的策略更务实,更具操作性,对南陈的杀伤力也最强。
他建议,利用长江南北庄稼成熟的时间差,在江南农忙而江北农闲时,征发军队作出渡江南攻的样子,陈朝必然会舍弃农时征兵防备。
次数多了,陈人不仅错过农时消耗储粮,还会因为隋军屡屡备而不打产生松懈心理。日后隋军真的征兵南渡,便可以打个出敌不意。
同时,高颎还建议,江南百姓的房屋设施多是竹茅结构,遣小股人马偷偷过江,顺风放火,毁掉陈人财物。
等他们在灰烬中重建好了,再遣人放火。如此这般,肯定能极大消耗陈人的财力。隋文帝依法施行。
这个小刀慢割长流血的办法,既没有使隋陈两国关系全面破裂,也没有令心大的陈后主引起丝毫警惕,而陈朝沿江一带的战争潜力却在一点一点耗尽。
负责军事行动的将军们也拿出了作战计划
右仆射杨素、虢州刺史崔仲方、吴州总管贺若弼,从战役指挥到具体行动,各自提出了灭陈军事行动的实施计划。其中以崔仲方的建议最具代表性。
他认为,隋军进攻的方向应定为三道,分别是峡口(今三峡一带)、汉口建康,峡口和汉口是陈军水军聚集之地,扼守一地便可控制数百里长江江面,届时两地必然发生大规模战役。
隋军必须大修战船,投入大量水军部队,以牵制住长江中游的陈军。
建康江北、江西两面的州郡,乃至淮南淮北一带,则应集结大量步军,待中游战事一起,步军便渡江直捣陈朝首都。
如果陈军水军沿江东下救建康,那么隋军水师趁虚追击,必定大胜。
如果中游大军坐视不救,那么建康空虚,势必无法守备。隋文帝对崔氏的计策也很赞成,于是任命他为基州刺史(今湖北荆门),让他依策大建水师。
灭陈战争的总评估也已出炉

南北混一天下同——隋灭陈之战
隋灭陈之战 战争路线图
隋著名文士薛道衡,对于隋陈双方的形势对比一直保持着密切的观察,并得出了客观的判断。
他对左仆射高颎分析,隋朝有四胜:九州一统是大趋势,分裂必然不能永远持续下去,而江东历来敌不过中原,这是第一胜
隋主勤于政事,励精图治;而陈叔宝却荒淫无道,国人日渐离心,这是第二胜
陈朝用人严重失策,施文庆沈客卿江总都是奸佞无能之辈,却把持着陈朝大政,这是第三胜
隋朝疆域广大、人口众多,而陈朝疆土狭小,军队不过十来万人,强弱悬殊,这是第四胜
隋文帝采纳多方意见,节奏分明地逐渐落实为具体行动,到开皇八年左右,隋军主力全部调遣部署至长江沿线,以晋王杨广领衔,高颎杨素虞庆则王世积韩擒虎贺若弼等一流将帅全部改任长江沿线的指挥官。
黑云压城城欲摧,全面进攻陈朝的条件已经基本具备了。
···“王气在此”——浪荡子弟陈后主的迷之自信
关键词:陈后主、 昏懒蠢
回过头看陈朝。这些年来,陈后主在干什么呢?
陈叔宝即位以后的政治生活,可以用昏、懒、蠢三个字概括。

昏是说他用人不明
陈朝开国以来硕果仅存的老臣毛喜,经历过陈朝开国之战,又是陈宣帝时代的核心谋臣,有着丰富的军政经验。如果能用好此人,陈朝国政应当会维持良好的运转,不至于数年之间便糜烂不堪。
陈叔宝不喜欢这位老臣动不动说自己喜好酒色,把他贬到福建南安当了个小小的内史。
而居中用事的江总孔范沈客卿施文庆之流,全都是顺风接屁的好手,在陈叔宝做太子时便环绕左右。
等到后主上位,这几位把持朝政,这边厢哄着后主在诗酒美人之间胡天胡地,那边厢一手遮天予取予夺,把陈朝本来尚称清简有序的政治局面弄的一团乌烟瘴气。
懒是指陈后主懒于政事

南北混一天下同——隋灭陈之战
南北混一天下同——隋灭陈之战
陈后主与南北朝时期的陈朝疆域
陈朝开国的基础十分狭小,长江以北寸土皆无,长江天险与隋朝共之。西边又失去了益州,中游失去了荆州,只剩江南一小片国土。
陈开国以来一直致于扩大战略空间,陈宣帝发动太建北伐,一度占领了江北、淮南大片土地,有效加厚了国防纵深。
周末隋初陈朝丧失了江北土地,陈朝实力越来越不足以挑战隋朝陈朝必须认真思考积极应对新的南北对峙形势。
唯一的可以有作为的,就是利用水军优势,防御上游、进取中游、巩固下游,甚至可以趁隋朝忙于北方突厥战事,在隋朝力量薄弱的荆州峡州一带尝试反击,未尝不能扩大战略空间。
然而这一切都付之阙如,陈后主根本无心进取,对国家整体战略既没有也不想做什么筹划考虑。
蠢则是指陈后主对国势的迷之自信。
陈后主自幼生长于深宫,整日混迹文士之手,没有经过战争历练,对军国大事没有完整的概念。
陈后主对外交技艺、政治捭阂、军事运筹更是丝毫不通门径,对隋陈两国实力、未来走向也没有任何判断。反而沉浸在皇帝的尊荣中无法自拔,认为老子天下第一,谁也无法挑战。
这样一个荒唐透顶的皇帝,真是上天送给隋文帝的一份儿大礼。
···瓜熟蒂落的天下一统
关键词:全面进攻、王气在此、建康沦陷
皇七年,隋朝附庸国后梁发生了叛逃事件,梁主萧琮的叔父萧岩、弟弟萧瓛率兵逃入南陈陈后主接纳了二萧。隋文帝遂以此为借口,展开了伐陈的实质行动。
1.隋军全面出击
隋军在益州制造大量战船,有人请示是否需要保密。
隋文帝说:“吾将显行大诛,何密之有!”(《隋书》卷2《文帝本纪》)
aa隋书作者:魏征此篇内容在帝纪.卷二
不仅公开造船,还把废弃的木料扔到长江中,故意让陈朝人看见。隋文帝又命人抄写了三十万份诏书,指斥陈后主二十大罪,散发于长江沿线,营造以有道伐无道的政治声势。
开皇八年十月甲子,隋文帝正式下诏出师南征。先前已部署在长江沿岸的隋军,在西起永安东至六合的广袤战线上,迅速发起了全面进攻。
具体的部署是,晋王杨广为征南总节度,率长史高颎、司马王韶等兵出六合,直接渡江进攻建康
秦王杨俊率军出襄阳,蕲州刺史王世积蕲春,庐州总管韩擒虎庐江,吴州总管贺若弼广陵青州总管燕荣出东海,共有总管(一路军队的将官)九十位,军队合计五十一万八千,声势相当浩大。
2.上游和中游势如破竹
杨素率军下三峡,数年间大造水师的效果体现出来,陈军扼守三峡的戚昕所部被击溃。
稍后,荆门陈军吕仲肃部拦江不成,又被杨素水陆夹击打败。镇守安蜀城的信州刺史顾觉、镇守公安的荆州刺史陈纪无心抵抗,纷纷顺江东下逃窜。
湘州刺史陈叔慎不战而降,杨素遂得以安然东下,一路高歌猛进,杀到汉口,与秦王杨俊的大军汇合。至此,陈军上游的军队宣告完蛋。

南北混一天下同——隋灭陈之战
隋灭陈之战 经过
王世积则从中游进攻,他率军进入九江
陈军中游主力纪瑱所部扼守湓城,此地是连接长江中游、捍卫建康的门户,故而陈朝投入较大兵力。
王世积率众苦战,击败纪瑱。
但因为九江以南陈军尚多,而且赣江水道畅通,陈军部署于江州的兵力随时能北上增援建康王世积便停军于此,死死把陈军阻挡在九江以南。
这使得建康当面的隋军主力可以放心地渡江进攻。
3.建康沦陷
晋王杨广的主力军分为南北两个方向进发,北路由贺若弼率领,从六合渡江进攻京口,南路由韩擒虎率领,从采石矶渡江,以钳击之势奔袭建康。
陈朝沿江诸镇的急报雪片一样飞送建康,后主此时正筹划着举办新年元会,掌管机要的施文庆沈客卿一心哄着后主高兴,把急报全部拦下。
危急关头,陈后主又令镇守九江的南平王陈嶷、镇守南徐州(京口)的永嘉王陈彦率所部兵马乘船回京师,一面要参加年会,一面夸耀军威,以震慑叛逃而来的后梁萧岩萧瓛
九江和京口本来就是隋军攻击的重点,这个愚蠢的决策无疑又帮了隋军的大忙。
陈将樊毅、萧摩诃以及尚书仆射袁宪都是久历大事的老臣,他们感到京口和采石守备空虚不是好兆头,商量后建议从建康派一万精兵,各乘金翅舰加强防守。
这一建议又被江总施文庆沈客卿否决。
陈后主也全然不把江防当回事,他愚蠢地说:“王气在此,齐兵三来,周师再来,无不摧败。”
都官尚书孔范顺竿爬地说,我孔范正担心官小,如果隋军敢渡江,我岂不是要靠战功升官了。
陈后主大笑,于是一头扎进新年元会,与群奸喝酒吟诗去了,至于江防要事,全然扔到一边。
时间到了开皇九年元旦,陈后主大宴群臣,醉酒昏睡,到了下午才醒。
采石矶的守军也在欢乐的气氛中进入新年,大部分人都喝得烂醉如泥。
隋军贺若弼部抓住机会迅速渡过长江,不费吹灰之力拿下京口,生擒陈朝守将黄恪。韩擒虎也顺利地渡过采石。
陈后主闻报大惊,慌乱地分派诸将四出抵御。然而为时已晚。
韩擒虎过江后一路向东北方向狂奔,南豫州姑孰(今安徽当涂)守将樊巡率军抵抗,不到半天便被击败。
贺若弼急进至钟山,准备直扑建康台城。陈后主忧惧不已,计无所出。

南北混一天下同——隋灭陈之战
建康城(平面想象图)
萧摩诃任忠建议派水军到六合截断隋军后路,将其主力与前锋隔绝,然后坚守台城,拖死人少势孤的贺若弼
后主不敢派兵外出,在孔范的撺掇下,将台城内剩下的十万余军马排成大队,令萧摩诃为前锋,到钟山与贺若弼决战。
萧摩诃的妻子被陈后主奸污,本无战心。结果大军一交,贺若弼虽只有八千人,却将陈军打的大败亏输。萧摩诃在阵上被生擒,只剩下将军鲁广达还在苦战不息。
陈后主逃回台城,任忠谎称出城整顿余众和船只,预备逃往江州或湘州的主力军,再图复振。陈后主给了他两袋金子,让他安抚人心。
不料这位老将军一出宫门,马上就当了二五仔。韩擒虎大军原来已经杀到台城二十里外的新林浦,任忠二话不上,到韩擒虎军中投降,并把台城情况一五一十告诉了韩擒虎。
韩擒虎于是速拣轻骑五百,狂奔至城下,顺利地杀进毫无防备的台城。
陈后主无处躲避,便和张、孔两个宠妃藏进枯井。
隋军冲进后宫,将后主父子,宗室诸王、江总、施文庆等在朝诸高官一股脑生擒。贺若弼扫除了鲁广达余部,也与当晚杀进台城。
占领台城,进行政治宣判陈后主陈朝所有宗室子弟被俘入长安。隋军又迅速兵分数路,深入扫荡陈朝南方的地盘,占领了南方州郡。
隋文帝自信足以驾驭得了南朝的人心,见陈后主不过是个酒囊饭袋,大方地封他为长城公。
陈后主后来安然活到仁寿四年,52岁时病逝于洛阳。
查看完整族谱
陈后主的族谱
至此,陈朝自557年建国,历经武帝、文帝、宣帝、后主,共三世四位皇帝,享国32年,宣告寿终正寝。
隋文帝杨坚终于完成了统一事业,结束了西晋末年以来270余年的分裂局面,中华帝国走进了全新历史时期。
(素材源于:https://www.allhistory.com/article/5c6a25ea3ae20d0001c4a4c7;侵权必删。)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5747 字。

转载请注明: 南北混一天下同——隋灭陈之战 - 楠木轩